中國式的“代溝”,中國人的“苦水”,該怎麼跨過?

“代溝”因為中國人的親情,在中國顯得更加普遍。我是支持“代溝”是社會進步的觀點,甚至覺得“代溝”的比喻有待商榷,

應該是“代梯”或是“代階”,這樣的表達既符合實際,又有積極意義,還有利於兩代人之間的情感溝通

中國式的“代溝”,中國人的“苦水”,該怎麼跨過?

第一,沒有“代溝”就沒有社會進步之中的小目標。兩代人之間的隔閡並不產生於兩代人本身,而是產生於兩代人對第三者對象事物的看法。比如,母女爭議的原因並非母親和女兒的角色引起,而是母女倆共同面對一個事物的認知和態度決定的,這認知和態度就是所謂的“代溝”。究竟是“代溝”還是“代階”?我們不妨想一想,面對同一事物,從割男人辮子、脫下長大褂,到QQ、微信、支付寶,老人老觀念新人新觀念相持不下,但無一例外地新陳代謝,這不不正是社會進步的一個一個小目標嗎。

中國式的“代溝”,中國人的“苦水”,該怎麼跨過?

第二,正視“代溝”才能夠化解代際之間的小矛盾。兒子在看手機,兒子的兒子沒人陪就哭,兒子的兒子的爺爺說兒子你怎麼老是在玩手機,兒子說我在寫自媒體文章,爺爺說你放屁,兒子說你說我放屁就放屁,老爺子一個小物件砸過來,差點砸到了兒子的兒子。為什麼?老人知道有自媒體嗎?能理解兒子玩手機嗎?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正視代際之間的差別,只要老爺子正視手機的新功能,只要瞭解自媒體的一點常識,恐怕矛盾不會產生,情緒也不會激化。

中國式的“代溝”,中國人的“苦水”,該怎麼跨過?

第三,牽手“代溝”便可以凝聚興旺之家的小力量。一代又一代人之間的所謂“代溝”,推動著社會發展,也考驗著兩代人之間的和諧與情感。“代溝”會產生兩種力量,一個是讓家庭分解的分力,另一個是讓家庭同向攜手共進的合力。要想家庭和諧,面對“代溝”,作為晚輩要把手伸出來拉一拉長輩,作為長輩也要把手伸出來跟一跟,就會為家庭興旺增添一點溫馨而暖心的力量。謝閱互關同行,圖若侵權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