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大家好!我是浩源媽媽

今天咱們一塊來聊聊“陪娃寫字那些事兒”

我:寫字之前先幹啥?

兒子:讀字

我:啥叫讀字?你讀了嗎?怎麼讀的?啊?(句句緊逼,濃濃的火藥味兒)

兒子(緊張):春、冬、雪……

我(氣炸肺的感覺):誰讓你讀發音了,什麼叫“讀字”?跟你說多少遍了,你腦子整天想啥?跟你說話的時候你幹啥了啊?

兒子(委屈流淚):…………

這是疫情在家這段時間,我陪我家老大寫字時每天上演的情景,相信很多家庭都是在這樣“雞飛狗跳”的場景中度過這個漫長的疫情假期的吧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每天,老師都會往群裡發作業,而且寫的好的,老師也會作為榜樣發出來“曬曬”

每當看到寫的好的孩子,我心裡就特別著急,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陪孩子好好練字

自己費了好大功夫在網上找書法視頻,每天費勁口舌的講,為啥自己的孩子沒有一點兒進步呢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我開始懷疑,是不是字寫的好的同學參加過書法培訓?(其實這時候,我是想給自己找個心理平衡,如果是因為參加過書法班才寫這麼好,那我們靠自學,能寫這樣不也可以了嗎)

思來想去,我決定問下一這位每次都收到表揚的同學家長

結果真是打臉呀,人家根本沒上過啥書法班

為什麼非得要孩子把字寫好

1:自己沒做好的事情,希望孩子可以做好

都說見字如面,看到別人寫的字那麼漂亮,帥氣,我真是特別羨慕,說實話,我的字還停留在一年級水平,每次學校有需要簽字時,就後悔沒好好練練字,

所以到了孩子這裡,希望他能夠寫一手好字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2:家長的“攀比”心,“虛榮”心

之前有一鄰居,她家是開勞保用品店的,經濟條件自然是不錯,小孫女佳佳上的也是我們這裡最好的幼兒園

有次和家家奶奶聊天,我說:“大媽,最近咋不見大爺去送佳佳了?”

佳佳奶奶又好氣又好笑的說:“別提了,前幾天他爺爺開著送貨的麵包車送他去幼兒園,她不高興了,說以後不讓爺爺送了,讓爸爸媽媽送,說爺爺的車不好,你說現在這孩子,這麼小就知道攀比,太氣人了”

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的對大媽說:“小孩子嘛,長大點兒就好了”

現在覺得自己一個三十出頭的人了,越發的像小孩子一樣愛攀比了

就拿和兒子寫字來說,拋開想讓孩子練好字來說,其實看到老師發到群裡表揚其他同學,作為母親,我確實有攀比心了,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可以寫這麼好,我的孩子必須得寫好才行,甚至會覺得,如果我的孩子也被表揚了,我臉上也會特別光彩

3:卷面整潔直接影響到考試成績

記得之前刷抖音的時候,有一位老師爆料閱卷“套路”(尤其是在重大考試中)

老師直言,每個老師要批閱那麼多試卷,尤其是給作文打分的時候,如果字跡潦草,即使你內容寫的再好,也沒有哪個老師喜歡仔細往下讀,相反,如果你寫的工整漂亮,即使內容沒那麼完美,老師也願意讀完,願意給你加個書面分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而且現在重大考試,都採用電子閱卷方式,如果字跡潦草,也會導致掃描後,閱卷老師難以尋找得分點,從而導致扣分

為孩子好沒有錯,但是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反而會讓事情更糟

得知兒子同學也沒有上過培訓班,我心裡反而輕鬆了很多,因為我更加相信,只要找對方法,我們也可以寫好

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不要老是發脾氣

中間也失控過無數次,尤其是我上了班之後,白天沒有時間陪孩子做作業,本想著看看沒有人盯著,自己是不是可以自覺的寫好,結果如我所料,寫的大不如從前

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就接近8點鐘,再和孩子重新把字寫一遍,讓後把各種作業發給老師,之後是刷牙,洗腳,上床睡覺都要將近11點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早上我要5點起床上班,每天感覺頭昏昏沉沉,加上孩子作業總是不能如我意,情緒再一次爆發

感覺只要進家門,心情就莫名的煩躁,心裡的各種不痛快,全都發洩到兒子身上了

只要孩子寫不好,我就會不停的說說說說說,8歲的兒子也每天被我“折磨的情緒失控”

兒子:媽媽你別說了,你越說我越不知道怎麼寫了

我吼道:我不說可以,那你倒是好好寫呀,每天都弄到這麼晚,你還有理了

看著兒子委屈的流著淚堅持寫完,我心裡愧疚的很,兒子上床睡覺時,我又摸摸他的頭,說:不好意思孩子,媽媽不該這樣和你說話,只是每天熬到這個時間,媽媽早上還要早起上班真的很累,而且你還太小,總是熬夜,對身體不好,媽媽只是想讓你可以早點做完自己的事情,早點休息”

兒子剛剛還哭喪著的小臉兒,瞬間又有了笑容,但眼神中似乎透露著一絲的歉意

回到屋裡,翻開手機,發現兒子的作業被老師表揚了,今天我天幾位同學都受到了表揚,我仔細翻看著,其實這幾位同學寫的也都並不是那麼標準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我忍不住拿給孩子看:“兒子,今天作業被老師表揚了”

孩子也高興的爬起來:“我看看,我看看”

作為媽媽,此刻我的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腦子裡閃過無數個想法,只要孩子高高興興,健健康康比啥都強,是不是我對孩子要求太高了?其實作為一個8歲的孩子寫這樣也算可以了…………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幫助孩子找原因

每天因為孩子寫字的事情,自己感覺都有些焦慮了,經常看關於寫字的問題,網頁也總是推送這方面的知識

這天,看到有位媽媽問“為什麼教了孩子那麼多遍,孩子的字還是寫不好。”

就無意打開看了看,這位老師的回答讓我一下豁然開朗

“孩子的字老是寫的歪歪扭扭,怎麼寫也寫不好看,主要是手指肌肉力量不足導致的控制力不夠和手指靈活度不夠造成的,控不住筆就無法把愛拿穩,靈活度不夠,寫字時手部就會非常僵硬,不僅字寫不好,手也容易酸累”

是啊,總是要求孩子注意坐姿,注意握筆姿勢,卻從來沒有真正的從最基本的步驟教過他,也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關心過他

和孩子一起努力,字寫的越來越好了

一:有意識的讓孩子自己注意坐姿,握筆

之前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咋又忘了呢,得按照老師給發的這張圖片上的正確姿勢寫字,你看你一會兒又趴桌子上了,一會又抻著脖子,累不累啊

開始,孩子還回應,後來任你怎麼說,孩子就像沒聽見

後來想了個辦法,在他做的很端正的時候給他拍了張照片,在他趴在桌子上抻著脖子寫的時候拍了張照片,兩張一對比,看哪個自己更“帥”讓孩子自己選哈哈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一個壞習慣的養成分分鐘鐘的事情,但是如果要改掉一個壞習慣,或許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於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開始這個辦法還奏效,可沒幾天又忘了,後來我告訴孩子:“每次你坐在座位上的時候就自己告訴自己,我要做好之後再寫字”

兒子覺著挺好玩兒,雖然偶爾也會忘記,但只要我在家看到,都會提醒,現在基本坐姿,握筆姿勢都改過來了

二:變“指責”為“行動”,讓孩子“當老師”

家長總喜歡把“都是為你好”或者“你得比我們強才行”這種看似關心孩子,實則是自己追求虛榮

的話掛在嘴邊,於是覺得對孩子的“指責”就變的理所應當

但是當我在要求孩子做好一件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好的事情的時候,首先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最起碼不要用父母的那種高高在上的語氣來命令,指責孩子,我們有什麼“底氣?”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後來,我不再是盯著孩子寫字,而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寫字,我發現,想要在田字格里把字寫好,還真的沒那麼容易,很多字我真的還不如孩子寫的好,想想當時理直氣壯的兇孩子時的情景真是讓人覺得可笑,好在我及時“剎車”,才給自己挽回了些許“面子”

當我寫的不好的時候,孩子還會給我指出來,哪裡寫的不對,有時我會故意裝作聽不懂,看不出,或者改上兩三次還是該不對,但是兒子從來沒有表現出不耐煩,總是一遍一遍的給我講,直到我該的讓他滿意為止

大人總是要求孩子不能不聽話,不能亂髮脾氣,得有耐心,其實最應該學會有耐心的

是父母

三:兩種方法比“時效”,用事實說話

過年我和孩子在家練習的時候,基本每個字都會先找小視頻來跟著老師學,然後在往作業本上寫

本來還擔心上班後,奶奶爺爺不會找,幸運的是,孩子遇到一位很負責任的語文老師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老師發現很多孩子寫的不標準,就每天往群裡發每節課要寫的生字教學視頻,並一再囑咐家長要先讓孩子學會先“觀察”,然後再下筆寫字,這樣既可以對字的筆畫結構加深印象,又可以避免一次又一次的用橡皮擦

這下本以為放心了,可孩子偏不看視頻,本子上擦了又擦,看到髒乎乎的本子,我氣就不打一處來

我說:“孩子,明天寫的時候一定記住先看老師發的視頻,奶奶手機上都有,你不是會找嗎?先看老師怎麼寫,說不定一遍就成功了,你看你擦來擦去,本子都要被你擦壞了”

孩子不情願的點點頭,可是第二天回來,我發現,孩子還是沒看視頻,於是我每天晚上都會提醒他,寫字之前先看視頻,我以為每天提醒他一下,時間長了就會記在心裡了,可我發現

自己簡直太天真了

“學渣”媽媽教娃寫字被老師表揚,不報書法班,也能寫好字

真的是沒辦法了,壓住心中的怒火,我問兒子:“孩子,能告訴媽媽,為什麼不先看視頻再寫呢?”兒子說:“

太麻煩了

孩子的世界,大人果然不懂啊!比起一遍一遍的擦,看視頻難道不是更有效率嗎

老母親我急中生智:“孩子,咱來做個實驗好不好”,兒子一聽做實驗,眼裡放光,瞬間來精神頭了:“啥實驗,媽媽”

我把步驟告訴孩子,讓孩子寫兩個字,一個字是先看老師視頻,讓後再寫,另一個字是按照他平時寫字的方法,不看視頻,直接寫,我來計時,看看哪種方法寫的又快又好

兒子學著大耳朵圖圖上的話說:“媽媽騙小孩兒,不是說做實驗嗎?

兒子幽默的聲音惹的我噗嗤一下笑出聲來,我也將計就計,學著大耳朵圖圖媽媽的聲音說:“好了好了,乖兒子,就試一下嘛

娘倆兒在歡聲笑語中開始了這次“

實驗”,結果,先看視頻再寫字總共用時1分16秒,而不看視頻直接寫字,由於寫的不規範,來回改了好幾次,一個字寫完就用了2分半鐘

孩子抿著嘴笑著說:“媽媽,原來還是先看視頻再寫節約時間呀,這樣早做完作業就可以多玩兒一會兒了

我心裡竊喜:我的媽呀,終於被我“制服”了

從那天起,孩子每次都按照老師發的視頻來寫,前幾天,因為走之旁寫的好看,還受到老師特別表揚

結語: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就看家長怎麼來“雕琢”,“雕琢”好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感?還是為了真正幫助孩子?

陶行知說過: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而大人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往往只會現在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評判孩子“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跟你說多少遍了,就是不聽”“拿筆都不會嗎?”…………

大人費勁口舌說上N遍,可孩子就是不行動,有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而是根本聽不懂,你嘮叨一百遍,不如站在孩子角度,用實際行動給孩子做個示範,或許一遍孩子就能學會

我是浩源媽媽,一個妥妥的85後二胎媽媽,每天和你聊聊陪娃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