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站崗衛士

開車行走在西北鄉村的道路上,並不是那麼的無聊枯燥。道路兩邊起伏的山巒,每個一段距離總會看到殘破的土牆,或破敗不堪或筆直矗立,總會讓人不經的談起,往往會在談論鄉村的站崗衛士中忘記村道的顛簸…………


鄉村的站崗衛士


這種為鄉村站崗的衛士在隴西一帶叫:土堡子,修建於何時已無從考證,更無相關的地方文獻記載。只有相關的一些傳說:

在明末清初,隴西一帶民族爭鋒和土匪交戰頻繁。鄉村不同於城市有堅固的護城和堡壘,面對不定期的土匪搶劫,村民只能集體避難對抗。因此在選址時基本都在獨山且海拔較高的地方,然後就地取材用黃土來築高城,最終在每個山頭上都留下了抵禦土匪的軍事堡壘。建築多是100多米的正方形,牆底厚為5米,依次從高減厚度。

現在基本都已經荒廢,裡面大多是農戶的田地,有修建較遲的被用為天然的院子,牆壁也無人維修和更新。在西北風的勁吹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彷彿一直為鄉村站崗放哨。

鄉村的站崗衛士


今天,土堡子已成為鄉村最為顯眼的歷史遺蹟,看著鄉村的發展變化,經歷百年風雨洗禮而不倒,將西北偏僻鄉村故事傳向遠方,自己慢慢加入到了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了……土堡子還在為鄉村站崗執勤,在倒下之前,再為鄉村留下一段佳話。


鄉村的站崗衛士


  • 遊子歸家觸摸到親切

現如今外出打工已是西北農村的常態,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到大城市務工努力,或兩三年、或十年。但他們從未忘記過自己的鄉村,每當大城市的生活不如意時,總會想起到自己的鄉村來看看,此時已經不是未長大的少年,更多的話不願意為父母說出來。放下所有的事情,一個人走向山頂,看到了熟悉的土堡子,用手輕輕觸摸著它,已過百年,依然那麼挺拔有型。觸摸它是如此親切,西北風吹過,男兒也該像土堡子一樣站立……

鄉村的站崗衛士


  • 藥材幼苗的避風港

隴西一帶是我國中藥的重要產區,更是中藥材的育苗基地。根據藥農多年的育苗經驗,給藥苗首要原則的是避風,有暖陽的地方。有部分藥農將黃芪苗育在破敗的土堡子中,不用單位大風下溫度過低,有結實的牆擋風;每年到初春採挖藥苗時向陽的高地總會最先消融凍土開挖。守護著一茬又一茬的黃芪、黨參苗。

鄉村的站崗衛士


土堡子依然為鄉村站崗執勤,我們一起守護它,讓它自己有尊嚴的挺拔在歲月的洗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