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要向同事道歉 懷孕竟成為日本職場“原罪”?

懷孕竟成為職場“原罪”?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該國職場存在比例驚人的“孕婦騷擾”現象,引發廣泛社會反感。最近數年來,日本生育率屢創新低,政府一方面鼓勵家庭多生孩子,另一方面又呼籲女性重返職場、振興經濟,而社會長期存在的兩性不平等頑疾,卻讓這些美好願景幾乎成為一紙空談。不少網友無奈地自嘲:“還是不孕不育保平安吧!”

懷孕要向同事道歉 懷孕竟成為日本職場“原罪”?

  “你必須為你造成的麻煩,向所有的同事道歉!”日本某醫院一名剛得知懷孕消息的年輕護士,非但沒能得到同事的祝賀,反而遭到了護士長的冷言冷語。下班後,她的領導更是把她單獨叫到一個小房間,整整訓斥了3個小時。據日本《朝日新聞》8日報道,類似的“孕婦騷擾”在日本職場堪稱“常規操作”,對女性僱員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另一位女職員的遭遇更為悽慘:在得知懷孕後,公司強迫她在妊娠早期超負荷工作,直至大出血和流產。更令人髮指的是,其公司領導對於這場不幸,竟大言不慚地說這是“天譴”;還有的人生產後還沒出院,公司就發出解僱勸告,並多次上門要求產婦主動辭職;甚至還有女性在生孩子之前是正式職工,可是出院回公司上班後,就被要求轉為臨時工。

  報道稱,在過去5年間,日本非營利組織“反孕婦騷擾網絡”共蒐集到530起職場歧視孕婦案例,僅今年就達到74起。前文中女護士和女職員的不幸遭遇正是這類案例的典型代表。調研報告披露出一組驚人的數字:超過60%的受訪者在懷孕後遭到了各種形式的騷擾,16%的人在重返工作崗位後受到欺凌,更有13%的人從懷孕到育兒假期間一直麻煩不斷。高達54%的受害人被開除、降職,或受到勞動合同終止續簽等不公待遇,37%的人遭到各種形式的精神虐待;“生孩子就得丟工作”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令研究人員驚愕的是,儘管“孕婦騷擾”這種極度不平等現象被媒體不斷baoguang,但近年來態勢幾乎沒有好轉。據英國《衛報》報道,2015年時,日本厚生勞動省就這一現象進行首次調研,共採訪3500名24歲至44歲的女性——當時,日本經濟已經遭遇7年間的第5次衰退,安倍政府急於讓更多女性重返職場。而調研結果堪稱“打臉”:該國職場對於女性“派遣工”(臨時工)尤為不友好,高達48.7%的受訪者孕後遭到不公待遇,包括解聘、降職和口頭羞辱;另有21.8%的正式工存在類似經歷。很多女性因擔心丟掉飯碗,輕易不敢生孩子。“反孕婦騷擾網絡”負責人宮下浩子慨嘆稱,4年後的今天,這類不公案例還在大量湧現。

報道稱,這些女性受害者中,雖然很多人曾經直接向所在單位,以及公共諮詢機構反映情況,但是都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對此日本埼玉大學副教授杉浦浩美認為,公共機構或者所屬企業內部的諮詢部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是被害者援助體系上存在的問題,也是今後需要解決和重視的重要課題。

  在“孕婦騷擾”現象背後,是日本長久以來的兩性不平等問題。長期以來,日本女性多選擇結婚之後就辭職,從工作單位迴歸家庭,整個社會都認為相夫教子才是女性最大的幸福。因此,職場女性地位較低,很多時候只能做一些端茶倒水,複印等簡單工作,理由就是她們結婚了就會辭職,因此一名女性想要獲得和男同事同樣的升職機會,不僅要工作出色,還要儘量避免懷孕生孩子,否則就是給他人“添麻煩”。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日本兩性平等指數在2014年位列第104名,2018年降至110名。日本在亞洲的另一個“難兄難弟”是韓國,排在第115位。另有數據顯示,日本2018年時遭遇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大程度的生育率下滑,越來越多的家庭不願生育,這種嚴峻事態被政府高層稱作“國家性災難”。

  為提高女性權益,日本今年連修5項法律,首次對“職場騷擾”進行明確定義,女性僱員的生育權益也終於得到法律保護。不過日本輿論對法律效力表示質疑:《日本時報》稱,這些法條中無一例外地缺少針對騷擾者懲戒措施的相關內容。日本勞工政策及培訓研究所負責人內藤志乃對此表示“遺憾”,稱日本在這一問題上“拖了全球的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