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到危機,歐盟就內訌,這到底是為什麼?

孔子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一個組織的崩裂,從來都是從內部衝突開始的。

歐盟,這個鬆散的經濟聯盟,最近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再次公開內訌:以德國、荷蘭為首的日耳曼中北歐,和以意大利、西班牙為首的拉丁南歐,情緒激烈,口水和暗箭齊飛。

問題的開始是意大利疫情失控,羅馬政府援引歐盟團結機制,要求歐盟議會和各個成員國,提供醫療物質援助,沒想到換來的冷漠以對和啪啪打臉。

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保默不作聲,歐盟老大--德國總理默克爾則表示:“派出醫療隊有困難,因為我們有語言障礙”。

這話說的,好像德國產品傾銷意大利市場時,就沒有語言障礙了。

反而是萬里之遙的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這讓意大利政府和反對黨都對歐盟團結產生了幻滅感。

一遇到危機,歐盟就內訌,這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失去貨幣主權,南歐的救命工具掌控在別人手中

而隨著疫情的加重,意大利、西班牙等拉丁系國家確診人數都超過了10萬,百業關停,千萬人臨時失業,經濟也遭受重創。

對於失去貨幣主權的意大利、西班牙來說,無法像美國一樣利用貨幣槓桿對國內經濟進行援助,更直白的說:無法用超發貨幣的辦法,給國內企業和居民貸款,挽救生產和就業。

意大利、西班牙只能寄希望於歐盟央行購買本國發行的債券,換來歐元去援助企業、居民。這種寄希望帶有一種屈辱感和委屈,因為上一次醫療援助的請求已經被啪啪打臉了,這次要把另一邊臉也要伸過去。

這種委屈和屈辱,被德國前經濟部長、歐盟鐵桿支持者-西格馬爾·加布裡埃爾敏銳的觀察到了,他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寫道:如果讓他們陷入困境,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將永遠不會原諒歐洲和我們德國人;歐盟應該像1948年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一樣,購買意大利、西班牙的債券,並免除一部分債務,1948年我們德國不是有一半的外國貸款被免除了嗎?

對於,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是認同的,這是基本的底線,一個關稅和貨幣同盟,如果關鍵時刻不去援助成員國,那必將讓小弟們離心離德。

於是,4月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共和國報》上對意大利國民公開道歉:“非常抱歉,現在歐盟和你們同在。”

4月2日,馮德萊恩又宣佈:歐盟啟動了1000億歐元的失業風險應急基金(S.U.R.E)。用來購買意大利等國的國債,向他們的企業、居民提供貸款。

一遇到危機,歐盟就內訌,這到底是為什麼?


德國和北歐機關算盡,拒履行歐盟義務

但1000億歐元須要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籌集,也就必然要求抵押擔保,抵押擔保的數額大約是250億歐元,這個250億歐元就需要歐盟各成員國,主要是德國、北歐諸國央行的支持。

但德國、北歐諸國算盤打的啪啪響,不願意在繼續提供貸款給意大利、西班牙,原因就是所謂的“歐豬五國”的公共債務問題。

歐洲經濟分析機構預估:如果對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葡萄牙、希臘等國進行貸款,意大利的公共債務將增長33個百分點,達到GDP的167%,葡萄牙達到146%,希臘219%(災難級),西班牙126%,法國123%。歐洲經濟在1-2年內呈現V型復甦還自罷了,一旦陷入長時間衰退,德國、北歐諸國銀行的抵押擔保鐵定要打水漂了。

正是擔心德國銀行的抵押擔保被意大利、西班牙的高債務拖累。德國最高法院針對歐盟委員會大唱反調,裁定:歐盟委員會的1000億失業救濟金違反了德國的“基本法”;沒有經過德國聯邦議會的同意,1000億需要德國央行提供的抵押擔保,並不作數。

同時,荷蘭等北歐媒體也在大肆炒作:援助‘懶惰’的拉丁人,我們的錢將一去不復還。

一遇到危機,歐盟就內訌,這到底是為什麼?


意大利憤怒:歐盟,我要你有何用?

德國和北歐諸國大喊我們“憑什麼援助拉丁歐洲”,拉丁歐洲也滿腔怒火,意大利朱塞佩·孔特表示:如果歐盟不盡快援助,那麼它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如果不援助我們),意大利憑什麼要放棄貨幣主權,以至於經濟危機時,起碼的自衛工具都沒。

德國和北歐的做法,更激發了意大利、西班牙國內民族主義思潮,意大利右翼聯盟黨領袖馬特奧·薩爾維尼說:我們可以發行“驕傲意大利”債券,自己籌集資金,我們不要像希臘一樣,以意大利鐵路等國有資產的私有化為條件(被德國、北歐的公司併購),來獲得歐盟貸款。

而就在拉丁南歐和日耳曼北歐的爭吵、內訌中,歐盟1000億歐元的援助計劃,什麼時候能夠真正施行,將是一個緩慢而折磨的過程,但病毒不會分北歐、南歐,拉丁和日耳曼,它們還在爭分奪秒,發展它在歐洲的傳染大業。

一遇到危機,歐盟就內訌,這到底是為什麼?


一遇到危機,歐盟就內訌,這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歐盟是一個極其鬆散的組織,事實上是一個關稅+貨幣同盟,連邦聯制都算不上。

歐盟各國只上繳了貨幣+關稅主權,但各國政府牢牢控制著財政主權,這就產生了一個嚴重問題:對於意大利、西班牙,特別是希臘等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南歐國家來說,貨幣+關稅主權上繳歐盟中央,等於讓出了國內市場,禁止了民族工業保護,讓德國和北歐等工業強國的產品海量傾銷,賺走鉅額利潤。

而同時,南歐國家的工業實力被消減,人才大量外流,政府稅收大減,又要維持公共支出和福利政策,只能通過不斷借貸維持經營,形成了惡性循環。

德國和北歐各國覺得很委屈,覺得為什麼用我的錢去援助‘懶惰’的南歐,但從來不去想:南歐國家讓出去的市場(貨幣統一、零關稅、無民族工業保護)以及人才輸出,又讓你們賺了多少,賺錢的時候怎麼不喊委屈呢?

說到底,一個理性的統一經濟體,必須是貨幣統一和財政統一,兩條腿走路,猶如中國各省之間,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將廣東和江浙滬創造的財富,一部分轉移給內陸省份,以補償他們出去的市場(貨幣統一、零關稅、無民族工業保護)以及人才、勞動力輸出。這樣才能保證一個經濟體的穩定,不至於造成地域撕裂。

2019年,中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75399億元。其中,11472.81億元尚未落實到地區,已落實到地區的數額中,獲得轉移支付3000億元以上的省份有四川4653.31億元,河南3986.46億元,湖南3142.75億元,雲南3097.61億元。

而歐盟既沒有形成財政主權的統一,也沒有像樣的財政轉移支付,時間越久,德國、北歐諸國與南歐的經濟差距越大,地域裂痕越深:南歐抱怨越來越沉重的債務,德國、北歐諸國惱怒:南歐人‘懶惰’。

歐盟因財而聚,在遭遇危機時,也絕不會講義氣,德國和北歐諸國是隻想要權利(統一的市場),不要義務(財政轉移),想要白嫖,拉丁南歐以為加入了歐盟,是傍上了打款,卻不想被騙財又騙色。


歐盟的貌合神離,是一個死結,除非它完成財政主權的統一,真的如此,歐盟就形成了事實上的邦聯制統一,歐盟不僅可以完成內部整合,也將真正成為抗衡中美俄的世界第四極,但對於獨立成癮,自由成癲的歐洲來說,蘇格蘭要分離大不列顛,加泰羅尼亞要出走西班牙,連26萬人的科西嘉島都鬧獨立,歐洲內部統一,難度恐怕比登陸火星還難上一點。

一遇到危機,歐盟就內訌,這到底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