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張豐毅主演的歷史大劇《秦始皇》,十分精彩。看到荊軻刺秦王那驚險的一幕,就把那件事的來龍去脈搞搞清楚寫了下來。


公元前228年,王翦攻滅趙國,順勢屯兵中山。


中山在今天的河北省定縣,其東北不遠處就是易水河。


當時防秦的,燕國南部邊界長城,就依河而建,蜿蜒向東。


燕太子丹,知道這一天遲早回來的。可沒想到會這麼快。恐懼的他,更加恐懼了。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兒時的秦王


因為他曾和秦王嬴政,在趙國邯鄲一塊玩耍過。本以為是個發小深情厚誼的故事,最後卻成了亡命天涯的血腥故事。


秦趙長平之戰,結下血海深仇。那嬴政肯定沒什麼好果子吃的,在趙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飽受趙人欺凌。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秦王母子在邯鄲


太子丹也在趙國做質子,不過趙國還打算和燕國一塊抵禦秦軍,日子好過多了。也許是嬴政兒時的嫉妒,也許秦王討厭那段日子,連帶著討厭太子丹。或許二人友誼的小船基本沒存在過。


後來燕太子丹,又到秦國做人質。此時的嬴政已經是高高在上的秦王了。面對故人想要回國的請託,他笑著說,除非天雨粟馬生角才行。


面對秦王的羞辱,太子丹羞愧憤怒最後充滿仇恨。太子丹擅自逃回燕國,秦王大怒,讓二人之間的仇怨更加深刻。


秦兵隨時可能橫渡易水,馬踏燕國。


不過太子丹也早有準備。前一年的時候,他就向老師鞠武請教自救之法。


老師給他的上策是,忍字訣。


秦王陳兵四海,悍將瀰漫山野,一心要宇內歸一。燕國萬萬難以抵擋。只是被欺侮的怨恨,何苦要去觸動秦王的逆鱗呢!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太子丹不能採用,固執請求老師再做謀劃。鞠老師也很無奈啊。


好巧不巧,就在這時候,秦國叛將樊於期逃到燕國。太子丹還收留了他。


鞠武知道後,相當鬱悶。秦王兇暴,知道這件事後,燕國恐怕立刻玩完。


趕緊奉上中策。希望太子將樊將軍送到匈奴,不給秦軍攻燕的藉口。然後西邊會盟趙魏韓,南邊聯絡齊楚,北邊和單于議和休兵。如此一來就可以從長計議,集中力量對付秦國了。


太子丹是個有仇必報的急性子,根本聽不進去,連連擺手。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燕太子丹


鞠武長嘆一聲。暗想看來太子已經抱定刺殺之謀了。


田光先生智勇雙全,可以用之。鞠武說道。


希望老師幫忙引見。太子丹果然大喜。


田光前來拜訪,太子丹把禮數做到極致。上前迎接,倒退著引路,親自為先生擦座位。


田先生聽完太子丹的請求,哈哈一笑。


太子所聞,都是老夫當年的智勇。而今垂垂老人,牙齒鬆動,頭髮花白,有心無力啊。


不過我的好友荊軻,可以謀劃此事,承擔大任。


田光馬上去見荊軻。


我私下和您不見外,已經把您推薦給太子,希望您前往宮中拜訪太子。


荊軻自然沒有推辭,否則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


不過接下來的動作有點讓人吃驚。


田光一抹脖子自殺了。據他自己說,是因為太子懷疑他的節操義氣,囑託他保守秘密。還有他要借自殺來激勵荊軻,讓他勇於受命。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荊軻


荊軻這個人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是衛國人。


先是憑藉一身劍術,去遊說衛元君,結果人家沒瞧上。


惆悵的荊軻,四處漫遊。跑到榆次時,和當時的大劍客蓋聶,談論劍術不歡而散。


那怕啥荊軻接著跑,來到了邯鄲。那可是秦始皇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或許在邯鄲,他也聽聞秦王兒時的故事。不過荊軻怕是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自己日後會刺殺秦王。


邯鄲流浪的荊軻,和魯句踐玩博弈的遊戲,發生爭執。魯句踐發怒,大聲呵斥他。


荊軻心底冷笑,又一個輕浮之人。就接著往東走,不搭理他。


後來聽說荊軻刺秦,這個魯句踐深感後悔。真是可惜,沒能和這樣一個勇者,談論劍術。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荊軻往東,自然而然就到燕國了。


在這裡他遇到知心朋友,也遇到了他今生的使命。名揚天下還是流傳千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就是荊軻的使命。


燕國的鬧市長街,酒肆林立,紅塵滾滾。


更有一處奇景,一位殺狗的屠夫,他的肉攤前,圍的密密麻麻。別誤會不全是買肉的。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高漸離


擊築高手高漸離在一旁彈奏,衛國劍客荊軻高歌,屠夫舞弄著祖傳的砍骨切肉刀,也頗有那幾分庖丁解牛的風采。


在沒有電影電視劇的戰國,他們被圍觀是必然肯定以及確定的。


而且這三位絕對有演員的素質。


荊軻嗜酒如命,三個人天天喝的似醉非醉。然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拍放聲唱歌,相互娛樂。


不一會兒又相對哭泣,旁若無人。大概是懷才不遇,老兄你的劍術天下無雙啊,老兄你的樂技獨一無二啊。


荊軻看似放蕩不羈,卻喜怒不形於色。為人沉穩愛讀書,遊歷諸侯國時候,注意結交天下豪傑。


燕國隱士田光,年輕時候是個狠角色。老了眼光依舊毒辣,他知道荊軻絕非平庸之輩。


所以他禮遇荊軻,引為知己。


再說回前面,田光受太子丹囑託,希望引見間荊軻。而且老友就在自己面前抹脖子了,荊軻就算不答應,也要去見一下的。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太子丹


前因後果,太子丹說的幾度哽咽,時而咬牙切齒,時而青筋暴起。


荊軻也被嚇一跳,刺殺誰不好,刺殺秦王這也太猛了吧。


過了好一會兒,荊軻說:這是國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勝任。


太子丹哪裡肯放過救命的稻草呢。上前長跪不起,以頭叩地。


荊軻答應了。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很複雜。


知己的激勵託付,施展抱負,揚名立萬,還有那香車美女,珠玉高樓,都擠在他的心臟。直到把恐懼都擠走了,他就答應了。


太子就尊奉荊軻為上卿,住進上等的館舍。供給他豐盛的宴席,備辦奇珍異寶,不時進獻車馬和美女任荊軻隨心所欲。


秦國的兵鋒更近了。似乎在易水河邊就能聽見,秦國士兵叫罵的聲音,


從趙夫人處購得的匕首,鋒利無比,在毒藥重侵染了無數日夜。沾血即可殺人的匕首,靜靜躺在匣中,和督亢地圖一起。


荊軻對太子丹說,還需要樊於期將軍的人頭,才足以打動秦王的心。


太子丹終究沒能忍心下手。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荊軻親自出馬,一展說客才能。私會樊於期說,將軍父母家族都被殺盡,與秦國有深仇大恨。秦王仍然以

千金、封邑萬戶,購買將軍的首級。將軍有何打算呢。


樊於期痛哭流涕,長嘆無可奈何。


荊軻湊向前,低聲密語,刺秦計劃。樊將軍擼起袖子,自刎而死。


太子聽聞後,自知無法挽回。把樊於期的首級密封起來,裝到匣子裡,以迷惑秦王之心。


燕國將軍秦開的孫子秦舞陽,少年有血氣之勇,派為荊軻助手。


荊軻沒有等來遠方的朋友,因為太子著急讓他出發。


易水寒,風蕭蕭。前來送行的賓客們,個個身穿白衣。傷心透的高漸離,慷慨悲壯的荊軻,在水邊一人擊築一人悲歌,留下人間絕唱。燕國街市上的人們,再沒機會聽二人把酒高歌了。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聲中,荊軻遂登車而去。


自古無路錢做馬,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笑眯眯地手下荊軻的禮物。對荊軻保證,一定讓你們見到秦王。獻上地圖,保全燕國。


秦王聽說後,果真大喜。下詔在咸陽宮,接見燕國使者。


在秦王熱切的目光中,荊軻沒有感覺溫暖,只覺得口乾舌燥。如此處境,誰能不緊張。緊張中保持神情不改,才是英雄本色。


地圖在慢慢地鋪展,荊軻壓住越來越猛的心跳。突然加速,地圖展盡,寒光四射的匕首映入眼前。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說時遲那時快,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提起匕首就刺。


情急之下,秦王掙斷袖子,站起身跑了。想拔劍,竟然太長拔不出來。大概長劍閱兵時候用著霸氣威武,防身卻是不比短劍好用。


沒刺中,接著追啊。圍著大殿的柱子,荊軻追,秦王跑。


一個將來要平定六國的男人,被遊俠浪子滿大殿追著跑,想來充滿戲劇感。


大臣們吃了一個大驚亂成一片。而秦法大臣上殿不能帶一點武器。帶武器的衛兵在大門外,沒有秦王的詔令都不敢動。


一時間荊軻的小匕首,稱霸大殿。


御醫夏無且急中生智,用藥袋子砸向荊軻。秦王趁機拔出長劍,砍向荊軻。


荊軻左大腿掛了彩,是動不成了。最後一搏,用力把匕首投向秦王。功敗垂成,擊中柱子了。


心灰意冷的荊軻,無奈苦笑。一會又坐著大罵到,我之所以沒成功,是因為想要活捉你。效法曹沫逼你簽下契約,回報太子。


荊軻帶著遺憾,身首異處。這回是殿下的衛兵乾的。


秦王的剩下的怒氣,只能撒到太子丹和燕國頭上。


他下令給王翦增兵,命他立即攻燕。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易水河


公元前227年,王翦主力迂迴到易水上游,繞開易水正面的重兵守備。


包圍了燕代聯軍的右翼,戰於易水之西面,大破聯軍。接著繼續北進,攻克燕都。


太子丹和燕王跑到遼東,代王嘉向北逃到上谷。


代王向燕王獻計,不如斬殺太子丹獻給秦王,以求自保。


太子丹最後竟然死在他父親手中。可笑的是當時秦國轉兵南下,只是秦王以為燕代不足為後患,急於攻楚而已。


尾聲。


秦始皇的驚險時刻,荊軻刺秦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後來秦滅六國,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高漸離也改名易姓,藏在宋子城。


時間久了,高漸離終究是技癢難耐。擊築的名聲又流傳開了。關鍵秦始皇也聽說了,召令進見。


他人認出是高漸離。可是秦始皇愛聽音樂,捨不得殺他又怕他刺殺,便薰瞎了他的眼睛。


高漸離積攢鉛塊放入築中,好增加重量。逮著一次機會,憑著聲音和感覺,猛然襲擊秦始皇。想為荊軻報仇。


秦始皇又躲過一劫,殺了高漸離。終身不再接近從前東方六國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