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大田地裡的新商機

以前,焚燒秸稈是方便種植下一季農作物。如果割的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力氣,更重要是會錯過最佳種植時間,因此燒更快捷,但也因此導致空氣質量下降。

尤其是近幾年汙染問題嚴重,國家開始禁止焚燒秸稈,處罰也比較重,雖然很支持,但我還存有疑問,因此想了解一下,農田裡不能焚燒的秸稈該如何正確處理,做到既能不汙染環境,又能不耽誤農作物種植時間呢?

針對大農田的秸稈,不能燃燒,農民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很多都是直接傾倒在水溝,路邊,又造成衛生的髒亂差。

對於這種現狀,各地出臺了很多福利政策

1、秸稈還田。大力推廣使用秸稈還田、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對水稻、小麥產區推廣秸稈快速腐熟還田等綜合利用技術,對有條件的地區大力推廣機械化粉碎還田。

2、秸稈飼料化運用。鼓勵牛、羊養殖場(戶)發展秸稈飼料,推廣秸稈直接粉碎飼餵技術,秸稈微生物發酵技術秸稈氨化技術。

3、秸稈基料化利用。秸稈可燃化利用。大力推廣沼氣、直燃發電和秸稈乾餾、炭化和活化技術力爭全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20%以上,夏季小麥適宜機械作業的地塊還田率要達到100%。

秸稈回收可用於造紙、發酵發電、發酵供能,殘餘的無機物和菌類經過處理可作為農家肥。

但是目前的秸稈回收利用效果最好的還是幾大糧食重要產區,黑龍江大糧廠啊 長江中下游平原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秸稈回收到底賺錢不賺錢。

這裡可能涉及幾個市場契機的突破。

第一,秸稈焚燒的懲處和打擊是否進一步嚴格,讓農民焚燒秸稈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成本都大幅上升,不得不尋求大量秸稈處理渠道,那麼這裡可以從農民手中收取相關的處理費。

第二,即便農民不願意交處理費,那麼秸稈的後端集中處理方式,是否能夠賺錢,例如秸稈發電,秸稈作為編織物,而且末端處理企業的利潤率,對決定秸稈價格的主要因素。

處理企業利潤率高,對秸稈的需求巨大,秸稈的收購價格才能夠穩定,才能夠有去處,日後也有機會上浮。

現在農村的秸稈回收屬於暴力行業了, 利潤應該在60%以上, 因為秸稈不花錢,甚至有的地方農民會給你錢讓你回收。做這個你得吃苦耐勞,受罪。關鍵還髒。但是利潤大啊。

現在機械化設備,國產的粉碎打捆機價格便宜,政府的補貼力度大,小成本,大回報。

一頓秸稈價格在350——650元之間,(地方價格有差異),我國每年僅農作物秸稈產量就有6億噸,中間的利潤不可謂不大。

農業機械,大田地裡的新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