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以脾為天",常吃3物,趕走脾虛溼蘊,臉上乾淨無溼疹

脾,是我們人體重要的淋巴器官,它有著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而在中醫理論中,脾與胃相為表裡,與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主運化和統血,能運化水谷精微,被認為是氣血生化之源,因人體臟腑百骸皆賴脾以濡養,故亦稱脾為後天之本。

寶寶

如果人的脾胃失調,則會身體就會跟著出現許多問題。運化能力就會下降,食物堆積體內,機體吸收不了營養,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出體外,並且水溼排洩就會出現障礙,使溼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這些問題如果出現了寶寶的身上,除了腹脹積食、舌苔發白的症狀以外,還會引發溼疹。

明代著名醫家萬全在《育嬰家秘·五臟證治總論》中提出嬰幼兒的體質特點為"脾常不足",因此,溼疹在嬰幼兒中非常多見。一些寶寶之所以反覆出現溼疹,主要是薄弱的脾胃受到外邪(如風溼熱邪)所致。在出疹子的同時,還容易伴隨其他症狀。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出現口臭、大便臭,就覺得肯定是溼熱所致,一味地清熱利溼。但清熱利溼類中藥多為苦寒之品,弱弱的脾胃再次受到傷害,溼疹常常反覆發作。

寶寶

寶寶"以脾為天",常吃3物,趕走脾虛溼蘊,臉上乾淨無溼疹

1、 山藥:山藥性平,味甘,公仔補脾胃、健脾運。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皮膚溼疹的寶寶源於脾失健運,溼熱內盛,常吃山藥可以健脾養胃,而水溼逐漸化解。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做成山藥泥、炒著吃都可以。

2、 白扁豆:性平,味甘,能夠補脾胃,化解溼熱。《藥品化義》有記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最合。"皮膚溼疹的寶寶,吃一些白扁豆,健脾運而去溼熱,有利於溼疹的治癒。

寶寶

3、 鯽魚:鯽魚有著健脾利溼的功效,皮膚溼疹者宜使用。《醫林纂要探源》認為:"鯽魚性和換,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所以可貴爾,"而《本草經疏》也認為鯽魚能夠"主瘡久不痤,"有利於治療水腫、溼痺等。

對於一些年幼尚未可以吃輔食的寶寶,可以通過一些外部的手段來幫助調節肌膚與脾胃。平時可用一些艾草、金銀花等煮水洗澡,幫助收斂肌膚的瘙癢症狀。洗後可以用含桃油果脂的潤膚露,擦一擦能夠保持皮膚的水分和環境,並且也有利於清熱洩溼,因為有馬齒莧和金盞花等植物,能對皮疹進行修復,也助於溼疹的消除。

寶寶

平時還可以給寶寶做一些推拿、撫觸,尤其一些能夠對調養脾胃起到效果的,可以給寶寶捏脊、按揉板門等穴位,幫助疏通身體的溼氣,寶寶脾胃好了,身體自然也會長得快,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