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天問觀世界 2019-06-21 16:04:50

創作手記:

徽商,中國三大商幫之一,“無徽不成商,無徽不成鎮”,是我們今天安徽人唯一值得自豪的標籤。

但作為一個安徽人,你瞭解真正的徽商文化麼?到今天,我們應該繼承徽商什麼樣的精神?

寫寫徽商,寫寫我故鄉安徽的故事,是希望今天,我們找到一些前行的力量。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徽商故里門樓

徽商:歷史稱雄300年

很多人認為徽商僅僅是指安徽商人,今天而言:這個說法就有不準確的地方。

徽商源自徽州不假,但也包括歙、休寧、婺源、祁門、黟、績溪六縣,即古代的新安郡。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古徽商起源地

現在的婺源,已經隸屬江西省。

當然,如果僅以古論之:因為婺源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為古徽州管轄地,所以,統屬徽商也沒錯。只是到今天,歷史發生了新的變化。


從歷史上看:徽商以歙和休寧的商人特別著名,從宋代開始活躍,再到明末清初,進入全盛時期。至此,這個雄踞中國第一商幫的徽商,前後達六百餘年,稱雄三百年,在中國商業史上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徽商張頌賢全家福

徽商: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

我記得以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提過:說安慶人歷史上不願經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安慶一直以來文人輩出。

其實,這個觀點可以進一步延伸到整個安徽,事實上安徽的“重文輕商”文化,到今天依然存在。

今天我不講歷史上安徽出了哪些文化大家,我僅是從身邊小事來說:

一次我回老家嶽西,在縣城我一個小飯店遇到一個老人,非常普通。我們隨意的閒談,當老人知道我是從事文化產業,竟然從一個破舊的包裡拿出來一本詩集,不是正規的出版物,上面標註的是嶽西詩社內部交流,裡面零零總總的收錄了差不多200多首詩歌。

我不是說這些詩歌寫的有多精彩,我意想不到的是面前這麼一個普通的老人,有這麼高雅的愛好。這可能就是一種文化植根鄉土的力量。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書記詩人

上圖這位仁兄,我老家馬石人,現任我老家的黃尾鎮黨委書記。但這是官方身份,老舒的另一個身份是作家、詩人。

這樣一個紮根鄉土的基層領導幹部,據說筆耕不輟,每年創作的詩歌近400首,幾乎日創作一首以上。

其實,在安徽,不僅有像舒寒冰這樣的“詩人書記”,我甚至遇見過不少紮根鄉土的文人,他們有的一邊從事農業生產一邊創作不止。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他們在田間地頭,靈感突發而至,就拿起筆一揮而就。

當然,他們之中很多作品,藝術水準並不高,但我依然折服於他們一種特別純樸的對創作的摯愛。

不過我相信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一直重文輕商的安徽,能夠孕育出這樣璀璨的徽商文化?

這事容我從頭細說:安徽人認為,讀書是一條非常好的出路,但如果孩子讀書讀不出來,做父母的會給孩子安排另一條出路,就是“學手藝”。《徽州府志》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這個記載,說明兩件事:一是徽州之地山多,土地少,貧瘠,產出來的糧食非常少,養活不來一家人。二是普通老百姓,大多會手藝。

這些手藝人的生存方式非常簡單,就是離開家鄉,走街串戶的通過賣手藝生存。

這種長期走街串戶帶來的好處是什麼?信息靈通。於是利用這些信息,這些手藝人開始把一些山貨類的產品帶出家鄉販賣。或許當初,誰也無意創造輝煌,但久而久之,從事手藝和販運的多了,而且走出家鄉,古代沒有那麼好的治安環境,為安全考慮,大家一個村甚至幾個村的人,多以宗族人為單元,集體走出去,這種聚合起來的力量不斷蔓延,成了徽商興起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祁門葉家祠堂

儒家文化,成為徽商興起的重要力量

研究徽商文化,儒商標識是其重要的的精神內核。或許,這也是今天徽商雖然沒落,但儒商文化依然在今天常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歷史上,儒家文化對徽商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

徽商用儒學的‘仁義禮智信”的要義作為待人處事的經營準則,以儒家道德標準來規範商業經營活動。

所以,徽商與同時代的其他商幫相比,有重信義、尚禮儀、好讀書等特點,這些特點為徽商贏得聲譽,也為其商業競爭中戰勝對手、贏得市場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因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很多徽商當年,只要有一定的資本積累,會有兩個重要行為特徵:一是回饋鄉里,重要投入是祠堂、道路、橋樑、寺廟的建設,當然,也有部分徽商大量投入慈善事業,1805年黃河淮河大水,揚州徽商捐大米6萬石,2000萬兩銀子。倘若今天,如果你有興趣再到徽州去看一看,有很多這類當年徽商回饋鄉里的建築。徽商其二是興辦學堂。我個人認為,這和安徽人骨子裡重文輕商的文化氛圍有關。

現在,安徽各地留存下來的書院建築,幾乎背後都有當年一個成功徽商興辦義學的故事。

儒家文化裡的誠信思維,也對徽商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徽商故事裡,流傳著就算賣兒賣女,也不能欠人家錢不還的故事。還有賣茶葉的徽商,如果是陳茶,賣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標註。“不欺一分,不短一毫”,成了當年徽商在買賣當中堅守誠信的重要守則。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儒家文化對徽商產生的深遠影響

徽商沒落,看得見的歷史和看不見的內因

明末清初,是徽商的全盛時代。特別是清初,康乾兩代皇帝創造了康乾盛世,當時清朝統治者從社會穩定和促進商業繁榮的角度出發,實施了大量減免稅賦的重要舉措,直接促進徽商貿易的蓬勃發展。

但清朝到中後期,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年年戰爭對清政府產生巨大的戰爭消耗,清政府為補財政虛空,開始針對從商者進行嚴酷的剝削,讓徽商不堪重負。

其二:清中後期,世界列強相繼侵佔中國,各類產品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要承認當年的徽商販運的產品,仍然是以手工日用品和食品為主,加上相應的金融產業,如鹽、棉(布)、糧食、典當、文具筆墨(文房四寶)等等,這些產品,在工業大生產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這些原因,是我們可以看得見的歷史。

而內因我竊以為,是成也儒商,敗也儒商。我前面說過:徽商的歷史起源,並非喜商,而是因為其地理環境導致自給資源嚴重不足,當年的徽州流傳“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與莊園”的說法,糧食自給非常緊張,豐年只有半年糧。簡單說:徽商是被逼出來的,骨子裡仍然堅信讀書才能夠成為人上人,而這一點,徽商群體認知是非常狹隘的,其人上人的標準,就是為官。所以,徽商有攀附權貴的傳統,胡雪巖作為“紅頂商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所以,我在研究徽商文化,追溯歷史的時候,甚至發現:有一些成功的徽商,自己從商,但卻不願子女從商,會花大量的錢財培養子女讀書,希望走上仕途。還有不少徽商,完成財富積累之後,自己棄賈從文。

這說明了一個重要的文化認知現象:就是這個成功的巨大徽商群體,卻在自我身份認知上產生了巨大的困境,徽商標識,對這個群體產生的不是自豪感。

這種自我的身份認同,直接產生的結果:就是徽商人才青黃不接,而且老徽商的傳統思維又和時代變化產生脫節。我個人這是徽商沒落的重要內因。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手工業為主的徽商貿易,不敵西方列強的工業化大生產

徽商:今天迎來最好的時代

如果說徽商中的“儒商精神”,成為其興盛和衰亡的重要內因,那麼今天,儒商文化,卻可以成為現代商業最寶貴的財富。如儒商文化中對誠信的堅守,可以說是現代商業的世界通行法則。

另外,安徽到今天仍然是以農業為經濟發展的基礎,而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給了今天的徽商最廣闊的發展空間,徽商“回饋鄉里,支持教育”的人文情懷,也符合了今天新的歷史發展潮流。

當然,在這個潮流當中,已經有開始踐行的人。我在不久前回鄉,到老家嶽西縣上坊村探訪和看一個朋友,就聽到這樣的故事:上坊村走出去的在杭創業的企業家汪時義,連續三次回鄉捐助家鄉基礎教育的故事。


讓安徽人自豪的徽商文化,你瞭解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安徽籍企業家汪時義為家鄉幼兒園捐助的空調

汪時義,在杭州創辦的“杭州博妍裝飾工程公司”,也因為其堅守徽商的誠信精神,在業界享有盛名。

事實上今天不僅是一個汪時義,安徽籍企業家回饋故里,早已經不是新聞,而且,很多企業家仍然堅守徽商傳統,大多數企業仍然選擇以支持教育為重要的捐助形式。

再鑄徽商精神,讓今天的徽商在鄉村振興大潮中煥發新生,我們時刻準備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