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東營高新區


一進勝園街道丁家村,村裡街道上不見垃圾塵土,兩旁的楊樹已經煥發新綠,原本的“鄉土氣息”已不見。講起村裡的變化,“不僅僅是村裡越來越乾淨了,連家裡也變了,還得是俺們村裡旱廁改造改得好。”村民丁光輝開心地說。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提起農村的廁所,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尤其是到了夏天,臭氣熏天,人們更是“談廁色變”,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難言之隱”。為了解決農村的“老大難”,勝園街道開展了旱廁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勝園街道共完成街道8個行政村1211戶旱廁改造任務,農村擁有衛生廁所農戶比例達到92.85%。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小旱廁連著大民生”,為解決農村中的“老大難”,在改造旱廁過程中,勝園街道幫助居民切實解決困難。


以補貼水費為開端,解決“怕花錢”問題。勝園街道針對農村老年人感覺衛生廁所使用維護費用高,不捨得用水衝這一問題,對60週歲以上老年人用戶,給予每人每年30元廁所用水補貼。在後續使用過程中,抽旱廁,保維修,服務“一條龍”解決“怕堆積”“怕損壞”問題。每家都有號碼,化糞池一滿,打個電話就有人開車來抽糞。2017年8月份開始,勝園街道探索實施農村旱廁改造市場化運作模式,按照指定的有資質的專業公司為農民群眾清運糞液,確保旱廁改造的“建、管、用”各環節老百姓不花錢,不受累,不操心。在管護上,更是建立了長效管護機制,聘用專業的管護隊伍,從廁具維修到糞液抽取,所有資金全部由街道承擔,不用農戶花一分錢。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勝園街道採用“區級准入、街道採購、村級施工”的工作流程,通過公開招標確認入圍企業、統一採購,以村為單位組織施工,做好前期廁所清理、排汙、土方施工、管道敷設等工作。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從物料準備、廁所改造、蹲便器安裝、衛生廁所維護等方面實行全程服務,並強化監督管理,組織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專業隊伍,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巡查指導。改廁完成後,街道組織人員逐村、逐戶、逐項驗收和抽驗,確保“旱廁改造”這項民生工程的質量。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文字:張 揚

攝影:王蔚然

解決農村的“老大難” 勝園街道旱廁改造惠及1211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