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為鄰居守護

濟南中院 今天

戰“疫”日記 | 王丹:為鄰居守護


戰“疫”日記 | 王丹:為鄰居守護

濟南中院辦公室 王丹

宅家、上班、下沉社區是我2020年春天的生活軌跡,巧的很,辦公室負責的三個社區都在我家附近,更巧的是其中一個就是我家所在的小區,為鄰居守護成為我下沉工作的信念。

我對附近比較熟悉,每次下沉社區時,我主動擔負起給附近4個下沉點送盒飯的任務。中午執勤結束後,我就騎上我的小電動車去固定地點取飯,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各個下沉點,其中八里窪路2號社區不是辦公室負責的,是審管辦、研究室等部門一起值守,個別時候我們彼此都不認識,需要亮出“濟南中院”的招牌互相介紹一下,每次都能收到同事們真誠的感謝。

辦公室負責的三個執勤點我都待過,每個點的工作相似卻不相同,舜繡社區和舜中社區是開放式小區,外來人口多,租戶多,情況複雜。這裡是整個舜玉小區的商業中心,方圓幾公里的居民平常都到這裡採買,剛封閉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覺得不方便,我們邊嚴格檢查出入證件測量體溫,邊耐心解釋“就是讓大家不方便”,大多數人都是非常理解配合的。

戰“疫”日記 | 王丹:為鄰居守護

剛剛開始復工復產的時候,要求省外回濟人員一律居家隔離14天,舜玉小區裡很多南方來做生意的,陸續回來開工,有兩口子做塑鋼門窗買賣,帶著3個孩子和一大堆食物從江西老家開車回來,頭一天已經去社區簽過責任書辦過居家隔離手續,但是有人反映他們大人在門店忙活,孩子出來在馬路上玩兒,我和社區陳主任上門核實情況,再次嚴肅講明政策,要求他們不能開店門,不能離開出租房,有什麼生活需要聯繫社區解決,後來陳主任還到派出所拿了封條封了店門,這都是為了社區的鄰居著想。

偉東新都社區屬於封閉式小區,人員相對固定,但是人流量也很大,在門口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時,也遇到過不少情況,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一位拉著行李箱的大哥來到門口,我們下意識的盯著他看,他笑著說別怕,我先去買瓶水回來再跟你們解釋,一會兒拎著水回來說自己剛從兗州來,是小區居民,給居委會主任打電話報備過了,出示身份證件掃碼登記後他自己用門禁打開了小區的人行通道,我們就放行了,沒一會兒,保安大叔的對講機響了,問南門是不是有拉著行李箱進來的,有業主“舉報”了,然後就看見物業經理匆匆趕來核實情況,經過給居委會主任打電話確認才最終處理完這起“舉報”,小區業主警惕性真高啊!

家中的兩個小寶知道疫情嚴重已經很久沒有出過門了,得知我就在小區執勤後,非常想去看看媽媽是怎麼工作的,徵得大人同意後,帶上小口罩跟著爸爸到了南門口,遠遠的就大聲叫媽媽媽媽,門口的人都笑了,我打了個噓的手勢,告訴她們媽媽在執勤在上班,不能大呼小叫影響工作,她們也回了我一個噓的手勢就站在一邊看,沒再大聲說話,過了許久等我再回頭的時候已經沒人了。那天正好有小區內的大學生志願者和我們一起執勤,晚上回家她們纏著我問這問那,對志願者最感興趣,吵著也要去當志願者。我告訴她們現在的她們只要做到認真上網課,勤洗手,多通風,出門戴口罩,打噴嚏時捂住口鼻就是在做小小志願者,就是在打倒病毒的鬥爭中做貢獻。

疫情重點轉到防控境外入濟人員後,我跟著社區工作人員入戶講解政策,上門送物資,挨個樓棟張貼宣傳頁,這是我第一次跑遍全小區的33棟樓,那天陽光明媚,天空湛藍,小區的花兒開的正豔,胳膊上的紅袖章在陽光下格外耀眼。碰上熟悉的鄰居聊上兩句,看著翠綠的嫩芽蓬勃的生機,感覺我們小區真美,能為我生活的小區出一份力,能為守護鄰居的健康做一點事情是我的榮幸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