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未經世故的人,習慣於順境卻容易苛刻對待別人;而飽經世故的人,深知逆境反而容易寬以處世。想法容易完美,行動卻容易笨拙。再完美的想法總是虛幻的,再笨拙的行動也是實在的。除了行動,沒有別的方法改變。實踐是成長的最佳捷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人的前半生,無所謂對錯,只有成長,年紀輕輕就害怕行動後的失敗本身就是最大的失敗,世上唯一不能複製的是時間,唯一不能重演的是人生,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本來就一無所有,還怕什麼失去?又有什麼東西可以去失去?電視劇《上海灘》的大亨馮敬堯問手下丁力窮人最缺什麼?丁力脫口而出,窮人當然最缺的是錢了。馮敬堯卻嚴肅認真的說,窮人最缺的不是錢而是成為富人的野心!我深表認同!

內心時時念及“觀念比聰明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付款方式比價格重要、現金流比差價重要、控制資源比擁有資源重要、做對事比把事做對重要、打造平臺比完善自我重要、合作基礎上的友誼比友誼基礎上的合作重要”這幾句話,腦海裡愈加回響著,容易的路其實是最艱難的路的想法......

今天,我再來具體闡釋這幾條觀點,希望更多人能受到啟發。

1.觀念比聰明重要

身邊有些人,自認為很聰明,買任何東西都貨比三家,精挑細選,不停地講價,雖買上了相對便宜一點的東西,卻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買房子他覺得利息太高,要麼選擇提前還款,要麼縮短貸款年限,覺得這樣才划算。

這些都是小聰明,沒有正確的觀念,自認為佔到便宜的人,可能卻吃了大虧。理解不了“每個人的注意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理解不了“當今金融背景下,負債才是財富”,所謂的“聰明”,只是“掩耳盜鈴”。觀念正確下的聰明才是真的聰明。

在投資上,沒有正確的投資理念,不懂金融邏輯,以及沒有多次買房經驗,是有可能買對房子的,但這個可能性小到微乎其微。

不懂金融,不懂綜合的經濟政策形勢,不懂我國深層次政治經濟關係,除去買過一兩套房、只是考慮自住並沒有涉及全面綜合考慮的投資意義上的買房,這樣的人做房產投資,往往會遭受到血淋淋的教訓。買錯房就像找錯了結婚伴侶一樣,付出的代價將是慘重的。

2.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們會發現身邊有很多人很努力,有的人可能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撲在某些事上,結果卻並不是很理想。就像我有一個同學,總是研究股票,花費了非常多的精力,哪裡有炒股的講座就去聽,覺得自己就是下一個“巴菲特”,甚至賣了房子去炒股。可是結果呢,一套60萬的房子,在股市跌的只剩個首付了。

這說明很多事如果沒有找對方向,盲目的努力不僅是徒勞,很可能會使結果變得更糟,這在投資上更明顯。很多人選擇股市作為實現財富增值的方式,結果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有人選擇買房,卻越買錢越多,越買人生越輕鬆。

3.付款方式比價格重要

不要過多的關注房子的總價,用總價來衡量房子是否貴,而要看房子的付款方式是否合理。比如同一小區兩套完全一樣的房子,一個60萬必須全款付;另一個80萬,可以貸款,只需要24萬的首付就可以了。那這兩個相同戶型、相同品質的房子,你會選擇哪個?我會選擇第二個。而大多數人只是關注總價,往往忽略了比價格更重要的付款方式。

4.現金流比差價重要

很多人可能還沒明白什麼是現金流。“現金流”是指投資中,現金的流入和流出情況。具體來說,你投資房產,每個月要交的月供,以及每個月這個房子所獲得的租金收益。

房產投資上現金流主要以房租的形式來體現的,租金大於月供,現金流就是正向的,反之就是負的。現金流比差價重要,是指房子租金的多少要比房子增值的差價更重要。尤其是在烏魯木齊,更多是考慮租金帶來的現金流,而不是差價。

因為二三線城市已經不是房子極速上升的時代,一線城市投資固定產看重差價,但想從房產投資中獲得收益,實現財務自由,必須轉變傳統思路,注重現金流的情況,用時間換空間,這才是明智之舉。

5.控制資源比擁有資源重要

有些人有資產有錢有房子,但是卻不會經營管理自己的資產。同樣60萬,我能只用12萬就獲得,而有些人是實實在在用了60萬,現金資源被大大浪費了。60萬資金,是能控制300萬的資源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全款買房擁有了資源,但是用貸款也可以輕鬆擁有控制資源的權利,而全款是極大的浪費。

很多產權式商鋪,經營管理權不在你手上,甚至租給誰你都不知道,這樣的房產你只是擁有,卻無法控制。利益無法在你的掌控之中,後果不言自明。

6.做對事比把事做對重要

這句話既涉及了主次關係,又涉及了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做事情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對事就是要把大的問題解決,在宏觀上明確正確的方向。這是一件事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才能有具體完成的細節之說。

有些人只注重把事做對,即具體做某件事涉及到的細節問題。可是如果做事的方向都是錯的了,細節再對,也沒多大用吧?所以一定要先明確方向,做對的事。方向對了,整體不會有大問題,然後再去完善細節部分。

買房子也是一樣,選的小區位置是錯的,就算房子本身再好,裝修再好,也沒多大投資意義。

7.打造平臺比完善自我重要

很多人習慣了單線條的生活方式,一說充電學習,就覺得要完善自我,把自己欠缺的部分補上。可是,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專業的事還是應該留給專業的人。我有一個朋友,懂一點電工,家裡的燈壞了,不找別人修,都是自己赤膊上陣,可是,人家一小時搞定的事,他可能要花大半天。不能不說朋友的動手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明明用1小時可以搞定的事,為什麼要花自己一天的時間呢?現在真是過了“單槍匹馬闖世界”的時代了。資源要去整合,平臺要去打造,僅憑一己之力,不懂得藉助資源和平臺,落伍於時代也將成為必然。

在群裡待了一段時間的人都會感覺,不知不覺思想觀念在發生著轉變,很多人不再執念於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全能。而是運用金融槓桿,用房子作為負債的工具,為自己打造一個可以自由運轉的平臺,脫離任何人都可以正常運行,同時,你也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把自己解放出來。

8.合作基礎上的友誼比友誼基礎上的合作重要

前幾年流行一句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可見現在友誼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很多朋友一起合作開店,或者合夥做事,最後的結果都是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對於友誼與合作,我的觀點是“合作基礎上的友誼比友誼基礎上的合作更重要”。

只有在合作中,遵守原則,彼此在合作中建立的友誼才能夠達到互利共贏的結果,並且友誼更長久。而沒有合作的基礎,只有友誼,在這樣的層面上進行合作,最後終究逃不過“翻船”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