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臨沭縣石門鎮第一書記:用實幹“駐”進群眾心中

魯網4月9日訊為紮實推進農村工作,建設最美鄉村,臨沂臨沭縣石門鎮第一書記隊伍,以解決好睏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出發點,力爭將實事辦到群眾心窩子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駐”進群眾心中。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活水平

駐村以來,為切實解決村民夜間出行問題,石門鎮大峪子村第一書記經過多方調研,在聽取群眾意見,組織外出考察後,積極籌措資金,終於在2019年年底為大峪子村南北兩條主街、東西主街兩側安裝太陽能路燈57盞,讓村民們在黑暗中安全出行,安心回家。“路燈安裝好了,回家的道路一片敞亮,感覺真好!”“路燈安上了,咱心裡都感覺敞亮了!”提起村裡安裝好的路燈,石門鎮大峪子村的村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岔河新村第一書記把“民心橋”“民心路”建設作為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在前期完成5公里生產路基礎後,又協調發改等部門資金39萬元,建設9座“民心橋”,截止2019年底,項目主體已完成5個,包括1個平板橋,4個涵洞橋,就在今年年初,村村通亮化工程也已完成。大大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的出行條件。

精準脫貧先扶志,搭建群眾連心橋

西新莊村第一書記為滿足農民文化需求,籌資4萬元建成的農家書屋對村民開放。往年一到冬天村裡的閒散人員蹲在牆根曬個太陽、聊著有的沒的家長裡短,村風差、村民懶散。但農家書屋的建成使用,不僅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而且也讓村裡閒散的村民活絡起來,進書屋看書成為村裡的新風尚。現在,農家書屋已成為西新莊村農民學習科技文化的充電站、發家致富的好邦手,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加油站,更是黨組織與群眾的連心橋。

強化村居產業發展,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第一書記立足村情,結合實際,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扶持合作組織、招引投資項目等多種方式,依託村級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牢牢抓住“生態立村,綠色發展”不動搖,積極帶領村民發展綠色產業增收致富。就在去年5月,石門鎮前門村小門湖村申請建設大井圓滿完工,解決了群眾夏季乾旱用水問題,用水問題解決了,第一書記又開始琢磨該如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在縣紀委派駐前門村第一書記工作組的帶領下,石門鎮前門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行人來到莒南縣安心農場學習草莓種植經驗做法。通過學習交流,明確了草莓種植中的流程、注意事項及年保守收益,成立了草莓種植合作社,為前門的產業發展添上一抹新的色彩。

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讓幹部群眾心連心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石門鎮轉林新村成立由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成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部分村民組成了志願服務愛心團隊。他們來到孤寡老人、老黨員家,幫助他們打掃家庭環境衛生,仔細檢查住房、飲水、飲食等保障情況,詳細詢問並檢查老人們的身體狀況,無微不至的關心老人們的身體、生活各方面需求。密切了黨和群眾的聯繫,拉近了幹部和群眾之間的距離,讓群眾充分感受到了村內大家庭的關心和溫暖。轉林新村第一書記也表示“今後要多搞些這種活動,把愛心走訪活動常態化。同時,我們也將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對接社會愛心團體,給村內需要幫助的人帶去更多溫暖。”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第一書記和村幹部聞令而動、及時返崗,從扶貧尖兵變身戰“疫”先鋒,以“硬核”擔當為群眾築起了一道堅固的生命防線。他們一方面帶頭在檢查站值守,對來往人員進行逐一登記、檢查,利用多種途徑宣傳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後勤保障,帶頭為村裡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心繫鄉村的第一書記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他們既然選擇遠離城市,來到基層、走進農村,就堅定了用自己的青春為鄉村振興無私耕耘、貢獻力量,傾盡全力帶領幫扶村居共同建設最美鄉村。(通訊員 石乃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