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純淨的音樂——卡農以及它背後的故事。

三百年前的某一天,一名在戰亂中淪為孤兒的德國男孩隻身流浪到英國,在英國的一個小村莊裡,男孩被一名侍奉上帝的鋼琴師所收養。整日薰陶在音樂環境中的男孩,慢慢的學會並愛上了鋼琴,似乎他的骨子裡充滿著對音樂的先天熱愛與追求,長大成年後,凡是從他指尖流淌出的音樂旋律,總是能夠感染人心,讓聽到的人駐足,流連忘返。在男孩所在的村莊上,有一位善良的女孩,家中在當地的村莊赫赫有名,非常富有;她也是村莊中最漂亮的女孩兒,受到當地很多青年男子的愛慕與追求。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孩經過教堂,當她聽到男孩彈奏的美妙旋律後,便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男孩。在當地,很多有錢人上門向女孩提親都被斷然拒絕了,因為女孩的心裡只喜歡這個男孩。可是女孩打小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她一直不敢向男孩表白,可又忍受不了終日對男孩的思慕。

於是某一天,女孩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男孩那裡學鋼琴,她對男孩說自己非常喜歡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男孩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女孩的目的並不是學琴,所以幾乎不把精力花費在學習上,遭到了男孩一再的責備;女孩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男孩,希望有一天男孩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可是有一天,男孩對女孩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女孩聽後,剎那間淚水打溼了眼眶,她抬起頭含著淚對男孩說:“不許說我不行!我回去一定好好彈琴,半年後我一定會演奏出美妙動聽的音樂,讓你刮目相看。”此後,女孩就把自己關在家裡,整日刻苦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傭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在鋼琴上睡一會兒。

半年的時光一轉眼就過去了,女孩報名參加了鎮上舉辦的鋼琴演奏大賽,她如了願,拿了獎。女孩喜出望外,一路飛奔,想拿這個獎盃去向男孩表達自己的愛意;但男孩已經不在教堂裡彈琴了,當時正值戰亂時期,男孩被應徵去前線打仗。得知這個消息,女孩既擔心又失落,她在心裡默默的念著:“我等你回來,我一定等你。”

時光飛梭,三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在這期間,當地村長的兒子看上了女孩。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女孩已經心有所屬,於是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說那就是男孩;善良的女孩真的相信男孩已經死了,趴在屍體上哭了很久很久。

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女孩提親,但女孩沒有理睬;心愛的人永遠的離開自己了,女孩終日以淚洗面,在幾天後的夜晚,悲傷欲絕的女孩割腕自殺了。

時光總是愛捉弄人,男孩在女孩離開學琴的半年時間裡,他發現沒有女孩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雖然他常常責備她。他在女孩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她,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的他正準備寫一首曲子,作為向女孩求婚的禮物,可當他譜寫到歌曲1/3的時候,他就被應徵去前線打仗了。在戰亂中,男孩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命懸一線的時候都會想到女孩,想到教她彈琴的那些美好的日子,男孩的心中總是充滿無限動力;那段快樂的時光激起了男孩的求生慾望,他要活著回去,他要再次回到那個讓他晝夜思念的小村莊,他要見到那個讓他朝思暮想的女孩兒。

就這樣,在整日戰火中,在日夜思念時,男孩的歌曲創作完成了近一半。在女孩自殺後的第2個月,男孩從戰爭前線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女孩自殺的消息和她為自己做的事後,他跪倒在地,咆哮著,放聲大哭,悲傷欲絕。他找到了女孩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裡,可女孩的家裡人都不肯告訴他,鄰居也沒有人告訴他。男孩的心很失落很傷心,不知道心愛的人安息在哪裡,壓抑在心裡的思慕之情無處傾訴。

沒過不久,在一個禮拜日裡,男孩招集了他們村和女孩村上所有的人們齊聚教堂;坐在鋼琴面前的他,雙手輕輕地撫摸著黑白交替的鍵盤,腦海中不斷地回想著與女孩彈琴的那段美好的時光,他強忍著淚水,在對女孩深情地思念中,彈出了流傳至今的經典名曲——《D大調卡農》“Canon(D Major)”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件事、一個人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絕非偶然;音樂也是如此,每一首動聽的歌曲背後,一定蘊含著作者濃厚的情感在裡面。這位用情至深的男孩,名字叫帕赫·貝爾——世界著名作曲家、音樂家巴赫的老師。

為愛捨命的女孩,名叫蓋布爾·芭芭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