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頭條丨一位43歲基層紀檢幹部最後的畫像:硬漢+軲轆=向衛煌

清風頭條丨一位43歲基層紀檢幹部最後的畫像:硬漢+軲轆=向衛煌

雙峰縣荷葉鎮紀委書記向衛煌(左一)生前經常下村督查。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雙峰報道

2020年3月22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週末。然而,43歲的向衛煌卻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天。

這位累倒在抗疫一線的基層紀委書記,病倒之後,還往他擔任聯村工作組組長的兩頭塘村微信工作群裡發送了一條信息:“從武漢及17個高風險國家返回的仍然要到縣集中隔離14天……”

在被送往醫院的途中,他還在交代婁底雙峰縣荷葉鎮聯點幫扶鎮幹部兼兩頭塘村黨支部書記蘇陽啟:“要抓緊居民醫保繳費工作,我們不能落後。”

窗外,大雨滂沱。最後的信息,最後的叮囑,歷歷在目,聲聲繞耳。

抗“疫”以來沒有休息過一天的向衛煌,在第56天的時候,為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永久的“休息”鍵。

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交代工作

“蘇書記,我身體不舒服,辛苦你過來送我去醫院檢查下。”

3月22日7點52分,蘇陽啟接到了荷葉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向衛煌的電話。

電話中,向衛煌的聲音有些提不起勁,和平時有明顯區別。

8點05分,兩頭塘村微信工作群的消息響了,彈出了這樣一條信息:“從武漢及17個高風險國家返回的仍然要到縣集中隔離14天……”

消息是向衛煌發的。在疫情期間,他還有一個身份——荷葉鎮的疫情防控網格員。

那天,大雨傾盆。蘇陽啟花了一個多小時從縣城趕到鎮上。他推開紀委辦公室的門,看到向衛煌正在裡屋費力地用手撐著桌子。

當時向衛煌的臉色很不好,額頭上直冒虛汗。

“我送你去醫院。”蘇陽啟扶著向衛煌,發現他走路已經不穩當了,邊走邊飄。蘇陽啟提出揹他,被拒絕了。

這時候蘇陽啟才知道,半夜裡向衛煌因為呼吸困難醒過幾次。“他總覺得睡一覺就好了,但是第二天並沒有好轉。如果不是撐不住了,他是不會願意去醫院的。”

在車上,向衛煌還交代蘇陽啟:“要抓緊居民醫保繳費工作,我們不能落後。”

最終,醫生沒能把患病嚴重的向衛煌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因為突發甲亢性心臟病,他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連續抗“疫”的56天裡,向衛煌時時刻刻在保護他人,最終卻沒能保護好自己。

“拼命三郎”臨危受命 戰鬥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荷葉鎮黨委書記賀瑜清楚記得,向衛煌是今年1月10日來荷葉鎮報的到,到去世的那一天,整整72天。

“他參加工作24年,先後有3個鄉鎮的工作經驗,是一個難得的基層幹部。這72天的點點滴滴,我永遠忘不了。”提起向衛煌,賀瑜幾度哭了出來。

在大家眼裡,向衛煌是一個拼命三郎。

1月27日,正月初三。疫情防控阻擊戰剛剛打響,荷葉鎮也是婁底市第一個進入緊張狀態的鄉鎮。向衛煌臨危受命,告別家人,趕回了荷葉鎮。

荷葉鎮人口數在雙峰鄉鎮中排第二,疫情防控點多、面廣、工作量大。抗疫期間,全鎮在豐石、九峰、明德3個交通要道設置了體溫檢測卡點,劃分了154個網格。向衛煌作為紀委書記,既當“監督員”,又當“執行員”,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他一到崗就馬不停蹄下村走訪,把39個村(居)委會都跑了一遍。疫情發生後,他每天都要去卡點督查抗疫工作。說實話,我沒有做到他那樣。”和向衛煌同一天調到荷葉鎮的政協聯工委主任向海淇一提起他,眼圈就紅了。

清风头条丨一位43岁基层纪检干部最后的画像:硬汉+轱辘=向卫煌

下村督查時,向衛煌仔細地翻看當地的工作登記本。

週末不休息,本來就是向衛煌的家常便飯。疫情期間,他幾乎每天都要下村督查。直到去世的前24小時,依舊像一個軲轆,轉個不停。

3月19日下午,荷葉鎮召開黨政班子成員會議,向衛煌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務。

3月21日,又是一個週六,天氣很好,最高氣溫直逼30攝氏度。

荷葉鎮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李雪峰原本想趁這個週末休息放鬆一下,前段時間的疫情防控工作,把大家的弦都拉得太緊了。

不想,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向衛煌的電話:“準備一下,今天上午我們下村督查。”李雪峰看了下時間:7點28分。

當天,李雪峰開車和向衛煌一起,先後到新耀、當先、兩頭塘、豐石、荷塘等9個村,重點督查了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醫保收繳、居民電子健康卡註冊、園區企業復工復產招工等工作。

“網格化管理必須按照表格樣式統計好,醫保現金收繳30號之前必須全部完成。”在當先村的村支部書記陳偉蓮的家裡,向衛煌拿著帶來的網格化管理數據表,仔細核對,交代要同步抓好居民電子健康卡註冊、園區企業復工復產招工工作。

由3個村合併而來的兩頭塘村,工作難度一直很大。該村居民醫保現金、收費證明還有幾十個人沒有交。當天,向衛煌千叮萬囑,交代村主任趙建國和另一名村幹部,“要抓緊工作進度,不能拖全鎮的後腿。”

走訪完一圈後,已接近13點,向衛煌和李雪峰才回到鎮上,各自解決了午飯。

下午2點半,李雪峰去辦公室找向衛煌,看到他正在整理上午下村督查的資料。“我發現他的臉色很不好,勸他去醫院檢查。”

“我吃點藥就行。”向衛煌擺擺手,“看病的事,等疫情過後再說。”

工作較真 做思想工作的一把好手

向衛煌工作較真,嚴格按防控工作規矩辦事。1月31日,在益新村與荷葉村交界處,有個農戶打井,周圍一二十人在看熱鬧。當時,向衛煌正好經過,他馬上叫上同事一起下車制止:“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請大家不要圍在一起。”說完,揮著手讓大家都散開,然後又打電話給兩村的村支書,叮囑他們一定要密切觀察,防止發生聚集性疫情。“我們待會督查完其他村再返回這裡,看有沒有立行立改。”

3月初,蘇陽啟送向衛煌去神衝村督查。“在富託村,他發現有人聚集跳廣場舞,馬上打電話給村支部書記請他來制止。返回時,他還要我開車原路返回,看看她們是否還在跳舞。”

“向委員在基層20多年,工作經驗豐富,說話很有藝術。”蘇陽啟說,他最佩服的就是向衛煌,別人做不通的思想工作,到他這裡,都能迎刃而解。

今年春節期間,兩頭塘村有3位老人去世。其中,80多歲的袁錫陽老人在家族裡德高望重,家人希望喪事辦得熱鬧一點。但疫情防控期間,要求“喪事一律速辦、簡辦,並嚴格落實消毒、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剛開始,村幹部一次次上門,都沒做通老人家屬的思想工作。向衛煌獲悉後,登門弔唁、跪拜老人,動之以情。

老人家中有一位博士生,向衛煌打算以他為突破口。

“老人生前為家裡做了很大的貢獻,家裡條件都好了,辦得熱鬧一點應該,我們完全理解你們晚輩的心情。但是,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人傳人,不准你們親友聚集,也是對你們負責,為你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負責。如果出了問題,後果會很嚴重,希望你們好好思量。”向衛煌的幾句話,打動了袁錫陽的親人。後來,他們嚴格按規定辦了喪事。

56天未回家 錯過3位至親的生日

正月初四,正是疫情防控的膠著階段。那天向衛煌和李雪峰照例下村督查。

“在車上,我和他扯閒談才知道,那天是他的生日,本來自己都忘記了,正好早上有個朋友給他打電話,祝他生日快樂,他才想起來。”

得知向衛煌生日,李雪峰說:“再忙也還是要吃個飯,今天我請你。”

向衛煌笑著搖搖頭:“疫情防控期間,還是要嚴格按照規定來做,以後再說。”

當天,李雪峰和他從九峰防控體溫檢測卡點督查回來已是下午2點。

“車裡還有兩箱方便麵”,向衛煌笑著指了指自己的車子。鎮食堂沒開火,街上的飯店也沒營業,他回到辦公室,吃了一包方便麵,算是給自己過了生日。

疫情期間,吃飯是個難事。但向衛煌一直遵循著”不能白吃”這個原則,下村在當地老百姓家吃飯,都是按標準交餐費。

全鎮39個村(社區),3個防控體溫檢測卡點,點多面廣,向衛煌常常帶領督查組馬不停蹄開展督查。為節省時間,更多的時候,他用方便麵來充飢。

向衛煌去世以後,嬸嬸去辦公室為他收拾遺物的時候,發現床底下還留著吃剩的方便麵桶。同事幫他清理車裡的遺物時,看到的也是一盒未開封的方便麵、一瓶礦泉水。

清风头条丨一位43岁基层纪检干部最后的画像:硬汉+轱辘=向卫煌

同事幫向衛煌清理車裡的遺物時,發現還有一盒未開封的方便麵、一瓶礦泉水。

“請他吃頓飯的心願永遠無法實現了,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李雪峰提起這件事,心痛不已。

直到後來,李雪峰才知道,在疫情防控期間,向衛煌不僅自己的生日敷衍著過了,還因為忙於下村督查,錯過了愛人、父親和女兒的生日,每一次,他都沒有陪伴在側。

“從1月27日到3月22日,整整56天,向衛煌幾乎沒有回過家,吃住都在鄉鎮。唯一一次回家,是和我去縣城辦工資卡。”和他同一天來荷葉鎮報到的副鎮長趙冠豪說。

“工資卡再不去辦,就不好弄了。”向衛煌來荷葉鎮工作兩個多月了,工資卡一直沒辦好。在趙冠豪的催促下,他好不容易抽出一天空檔去縣城辦好了工資卡,順便回家打了個轉,就匆忙地趕回鄉鎮了。

當時向衛煌的家人都在老家,他回家那次,並沒能和他們見上面。

清风头条丨一位43岁基层纪检干部最后的画像:硬汉+轱辘=向卫煌

在抗“疫”的56天裡,向衛煌吃住都在鄉鎮。

向衛煌的妻子朱金玉提起和丈夫訣別時的那一通電話,泣不成聲:“3月20號,星期五下午,我打他電話,問回來吃飯不?他說,要加班。我說那星期六呢,他還是還要加班。我說星期天呢,他又說要值班。我有點生氣,就掛了電話。心想你星期天總該回家了吧,可等來盼去的,人沒了!他留給我最後的話就是——加班、加班、值班!早知道這樣,我霸蠻也要去把他拖回來。”

向衛煌的父母身體不好。7年前,父親患有肺氣腫,做了10多次治療。母親也有10多年的老胃病,需要打針吃藥。3月中旬,媽媽告訴他:“你爸的藥快沒有了,記得買回來。”向衛煌嘴上答應“好的好的”,可直到他去世,已經買好的藥還是沒有送回去。

讓父親向成明不能忘記的是,向衛煌剛參加工作時,他曾經叮囑兒子:“衛煌,參加工作了,要一心一意做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個清清白白的好乾部!”

在這件事上,兒子沒有食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