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工作情況

2020年4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等出席,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工作情況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要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增加緊缺醫療物資生產。工信部是怎樣保障供應的?有哪些具體措施?謝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工作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 黃利斌

黃利斌:感謝您的提問。疫情發生後,醫療物資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又恰逢春節期間,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給保障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工信部與醫療物資保障組各成員單位協同配合、多措並舉,建立完善了“四個體系”,紮實組織醫療物資的生產供應,迅速扭轉了醫療物資緊缺的不利局面。

“四個體系”主要包括:一是統一的指揮調度體系。在中央統一領導下,成立了由工信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等十幾個部門參加的醫療物資保障組,每日按照全流程管理,對各類物資進行統一調度指揮。二是精準的需求對接體系。與中央指導組及國家衛健委等每日對接彙總各地區各部門需求,特別是對湖北地區保障,按照“三天一滾動”的計劃,精準安排生產保供工作。三是全產業鏈生產保障體系。會同有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財稅金融措施,協調藥監部門加快生產資質審批,支持企業轉產擴能。強化上下游產業鏈保障,針對醫用防護服等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派出駐廠特派員,幫助解決生產設備、原材料、運輸等問題。

四是靈活高效的收儲調撥體系。組織國藥集團等收儲企業對企業生產物資進行了臨時收儲,搭建了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平均每3小時調度一次醫用防護服的生產和發貨情況,統籌兼顧,確保重點,優先保障武漢地區的需求,同時兼顧其他地區疫情防控的需要。

截至4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累計為湖北等地區調撥了醫用防護服超過800餘萬件,醫用隔離面罩(眼罩)165萬個,免洗手消毒液357噸,手持紅外測溫儀66萬臺,負壓救護車1000餘輛,呼吸機等醫療救治設備超過了7萬臺套,為湖北省乃至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謝謝。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國在醫療物資積極出口支援全球防疫的背景下,國內的口罩、防護服、測溫儀等醫療物資的產能情況如何?是否能滿足國內疫情防控需求?謝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工作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

曹學軍:謝謝你的提問。通過全力動員復工復產,支持企業技改擴產,開闢綠色通道,加快生產企業資質審批,加強人員、設備、原輔材料運輸等關鍵環節的協調,口罩、防護服、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等醫療物資產能產量大幅增長。截至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日產能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當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國內防疫形勢依然嚴峻,防疫物資的需求依然較大。從供需情況看,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呼吸機產能已基本能滿足國內的需求,企業也正在盡力組織擴大出口。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產業鏈的協調,引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精準對接國內外的需求,嚴格指導企業執行相關標準,確保產品質量,為國內外抗擊疫情繼續做出貢獻。謝謝。

中阿衛視記者:現在全球的疫情不斷攀升,中國的醫療物資大量供給出口,請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物資供應能力能不能跟得上不斷攀升的國外訂單需求?

黃利斌:謝謝您的提問。中國是醫療物資的生產大國,面對疫情防控需求,我國各類呼吸機、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恢復並實現了擴能擴產,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保障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企業加班加點,千方百計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據全球疫情蔓延擴散的態勢擴能擴產。

但也應該看到,在龐大的國際需求面前,我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時還有諸多因素制約著我國醫療物資產能的發揮和供給能力的提升。比如,全球媒體關注的呼吸機生產,就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制約,我國的產能不足全球的1/5,即使在關鍵零部件保障供應的情況下,想完全滿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是不太現實的。

再比如,防護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質量標準、使用習慣等差異的制約,我國防護服目前的日均產量已經超過了150萬套,理論上講,滿足國際市場需要問題不太大。但這些防護服是分別按照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等不同質量標準體系生產的,與進口國和地區的相關要求並不完全匹配。近期,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四部門出臺規定,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等5類產品,國內生產必須獲得我國藥監部門的資質,同時要符合進口國和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國外疫情蔓延加速的時候,我們願意對有關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鼓勵企業用高質量的中國產品去服務國際社會。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財經記者:在疫情防控期間,國內醫療裝備生產企業提供了積極保障,但是在保障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短板和弱項。之前工信部已表示將加快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板。請問我國醫療裝備行業的現狀如何?下一步又有什麼推動發展的具體舉措?謝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工作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

陳克龍:謝謝您的提問。醫療裝備產品品種多、產業鏈長、技術含量高、國際化發展程度高,2014年以來,工信部、國家衛健委建立了推進醫療裝備發展的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我國醫療裝備擴大產業規模,健全產品體系,提升技術水平。2019年,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約3170億元,超聲治療、PET/CT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深圳邁瑞、山東新華、北京樂普等企業進入全球醫療器械行業50強。

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統計,此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醫療裝備生產企業已經累計向全國提供醫療裝備11.5萬餘臺,其中向湖北提供超過38種7萬餘臺的裝備,其中心電監護儀、血液透析機、血氣分析儀等大部分醫療裝備滿足了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需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物資基礎。但是,在此過程中也凸顯了行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項,如ECMO等高端醫療裝備,國內企業無法生產,有創呼吸機等供給不足,部分產品性能有待提升,標準體系尚不健全等。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我們正在組織醫療衛生、醫療裝備等領域的專家深入梳理醫療裝備的短板弱項,研究採取切實管用的措施,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零部件和裝備瓶頸,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的短板。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我的問題想提給國藥集團。我們知道,這次國藥集團是國家醫藥應急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此次疫情當中,國藥集團在做醫藥應急體系保障工作當中與此前有哪些不同?謝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醫療物資生產保障工作情況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

劉敬楨:謝謝你的問題。此次疫情期間,在醫藥應急保障與過去相比,有三點不同:一是過去發生的疫情或者重大事件是局部的、區域性的,這次疫情是全國甚至是全球性的。二是過去的疫情只涉及到一部分人口,這次的疫情涉及到每一個人。三是這次疫情的傳染性強,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要遠遠大於SARS,對防疫物資的需求要遠遠大於藥品。

此次疫情期間,醫藥物資調撥數量非常大,品種非常多,涉及的地點機構非常廣,工作艱鉅而繁重。我們之所以能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任務,主要原因:一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和工信部的有力領導和指導,保障了物資調配工作高效有序、措施有力。二是超前謀劃,統籌部署。1月20日,集團對中央應急保障工作完成了全面自查,做好了應急保障的各項準備工作。1月22日,成立了應急保障醫藥物資總指揮部,對全系統進行了動員和部署。三是

在歷次重大救災抗疫行動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的經驗,建立起一套高效運轉的中央應急保障應急調運系統。建國以來,集團一直承擔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物資保障工作。長期實踐中,我們建立健全應急保障機制70餘個,形成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醫藥物資調配應急管理體系。四是建立覆蓋全國的醫藥流通渠道網絡。國藥集團現有5個全國性區域物流樞紐,41個省級醫藥物流中心,每個省至少有1個省級物流中心,還擁有500多個地市級物流倉儲中心,6000多個零售連鎖藥店,形成了網絡嚴密的應急保障體系。謝謝。

經濟日報社記者:我想請教一下,疫情發生以來,工信部採取了哪些措施推動醫藥行業復工復產,保障疫情期間重點藥品的生產供應?謝謝。

曹學軍:謝謝你的提問。藥品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條件保障,用於醫療一線的治病救人,減少患者的存量。物資保障組一直把醫療保障、藥品的保障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強重點藥物的生產監測,全面推動醫藥行業復工復產,加強原料藥的生產供應協調,督促企業擴產改造,全力保障重點藥物的生產供應。主要是三方面工作:

一是開展防控藥物的生產監測。第一時間建立了國家重點醫療物資的保障調度平臺,對藥品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復工復產情況進行跟蹤監測。監測的範圍從藥品來看,從最早的15種藥品擴大到了目前的34種藥品和78種中藥飲片,目前監測產品的產能恢復率已經達到正常水平,大部分產品供應充足。

二是組織重點藥物的生產。密切跟蹤新冠肺炎藥物研發攻關的進展,在相關藥品納入《診療方案》後,確保穩定充足供應實現“藥等人”。對重點關注的磷酸氯喹、阿比多爾、法匹拉韋等都加大了協調力度,2月初全面恢復了生產。截止到目前,磷酸氯喹日產能達到10萬人份,累計生產67萬人份;阿比多爾日產能5萬人份,累計生產80萬人份;法匹拉韋日產能1.15萬人份,累計生產了13.75萬人份。

三是加強臨床救治中藥的生產調度。納入《診療方案》的14種中成藥,都進行了及時監測,如蓮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一些重點品種,企業一直是滿負荷生產,庫存相對充足,市場供應有保障。截止到目前,連花清瘟膠囊日產能達到了200萬盒,庫存3000萬盒,金花清感日產能達到2.6萬盒,庫存40萬盒。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生產調度,協調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全力保障重點藥品的生產供應。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記者:剛才黃利斌局長提到,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國外對有創呼吸機的需求大增,此前工信部曾經表示過,我們已經緊急向國外提供了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請問目前數字是否有更新?另外,國內呼吸機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怎麼樣,能否進一步提升供給能力?謝謝。

陳克龍:謝謝您的提問。呼吸機是用於輔助和控制患者呼吸的醫療裝備,一般分為有創和無創兩種。有創呼吸機一般用於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此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國主要呼吸機生產企業在春節期間緊急復工,一直在全力生產供應。截至目前,主要生產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各類呼吸機2.9萬餘臺,其中向湖北供應近1.8萬臺,含有創呼吸機3000餘臺。剛才您提到的供應國外的數字,據我們向主要生產企業瞭解,目前向國外供應的符合我國和出口國標準的呼吸機達到近1.8萬臺,其中有創呼吸機達到4000餘臺。

近期,隨著國外疫情的蔓延,對有創呼吸機的需求急劇增長,有創呼吸機成為最緊缺的醫療物資之一。為了給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一方面,我們積極推動國內企業加快生產,提升產能,幫助解決整機和配套企業生產中出現的原料、用工等問題。近期,我們還專門協調6個省市的呼吸機生產配套企業強化零部件的供應保障。另一方面,督促企業抓好質量管控,引導企業嚴格對照我國和出口國家的標準組織生產,保障產品質量。目前,我國呼吸機生產企業都在加班加點,千方百計為全球抗疫提供產品支持,並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與國際上各採購方進行商務洽談。

後續,我們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支持主要生產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積極協調加大關鍵零部件供應力度,幫助零部件和整機企業穩步增產擴產,督促企業加強安全生產,加強質量管控,提高供貨能力,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

同時,社會各界對中國的呼吸機的生產能力要有清醒準確的認識。就像剛剛黃利斌局長提到的,在關鍵零部件保障供應情況下,我國有創呼吸機的周產能約2200臺,產能不足全球的1/5,想完全滿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是不現實的。

另外,有創呼吸機是高端醫療裝備,設計、生產和臨床驗證,都必須經國內外醫用安全和標準嚴格准入和認證,週期很長。主要零部件的供應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隨著疫情蔓延,零部件已經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因此,在疫情影響下,通過擴產轉產實現大規模增產,短期看基本不可能,長期也有困難。謝謝。

羊城晚報記者:我們知道,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點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想問下工信部,在目前這個階段,醫療物資保障以及復工復產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黃利斌:感謝你的提問。面對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的態勢,我國疫情輸入的壓力也在持續加大,需要統籌做好國內醫療物資保障和力所能及的為境外疫情防控提供支持。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統籌做好國內重點地區的保供工作。與各地區、各部門加強對接,及時瞭解物資的需求情況,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繼續做好維持一級響應級別的京、津、冀、鄂等四個省份醫療物資保障的基礎上,加強與12個指定航空第一入境點省的指導幫助,12個入境點一公佈,我們即與所在省份進行了對接,瞭解醫療物資需求,並做好保供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大各邊境口岸和中等風險地區所在省份的醫療物資保供力度。

二是全力配合對外援助和出口工作。根據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組織企業做好生產和出口工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幫助其他地區和國家,為全球疫情防控擴大中國製造的貢獻份額。根據我部對駐外使領館電報的梳理統計,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我國提出相關物資需求,涉及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儀、呼吸機、藥品等。國務院已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我們將配合外交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組織落實相關物資的生產供應工作。

三是組織指導重點醫療物資全鏈條復工復產。按照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在防範疫情輸入和反彈的前提下,分區分級推動工業全面復工復產,在推動復工復產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向企業印發了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南,同時加強防護物資保障,繼續組織指導好重點醫療物資全鏈條復工復產。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過程中,醫療物資保障應急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醫療物資保障應急體系具體有哪些內容?另外,在提升應急醫療物資的儲備效能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和完善?謝謝。

黃利斌:謝謝您。前面我也說了,此次疫情發生恰逢春節假期,除少數流程式行業外,多數企業停工停產,員工回家過年,異地探親人員數量龐大,初期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較大的困難。而疫情防控形勢又導致醫用物資需求突然放大百倍甚至千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保供壓力非常巨大。

為有效應對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建立了醫療物資保障組,並由我部牽頭負責相關工作,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在生產能力尚未恢復的情況下,緊急調撥醫用物資儲備,為隨後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爭取了最大的時間窗口。在多部門通力配合下,緊急啟用醫藥儲備,第一時間為湖北組織調運相關重點醫療物資,為一線抗疫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針對暴漲的醫用物資需求,迅速組織企業復工復產,動員相關企業快速轉產擴能,選派近80名司局級和處級幹部作為駐企特派員,協助企業解決原輔料短缺、工人返崗困難、交通運輸受阻等問題,最大程度滿足了疫情防控需求。第三,加強中央和省級醫藥儲備聯動,保障醫療物資持續供給。依託中央醫藥儲備的應急響應機制、人員隊伍、倉儲配送網絡、管理體系,通過緊急恢復和擴大產能,建立臨時收儲和調運機制,加強與防疫一線有效對接,高效保障重點地區醫療物資需求。經過多方努力,醫療物資保障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供給嚴重不足到供需緊平衡,再到有效滿足需求的轉變。

應該說,醫藥儲備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是繼保障“非典”、禽流感、汶川地震、甲流等災害疫情後再一次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應看到,我們的儲備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在保證適量實物儲備的前提下,應更加註重產能儲備和技術儲備。另一方面,地方儲備規模較小,儲備形式較為單一,也不適應疫情防控的需要。

下一步,為提升應急醫療物資儲備效能,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加突出生產能力儲備和技術儲備,確保急時統一生產、快速增產,加大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研發投入。推動防控藥品應急研發和產業化平臺,以及應急醫療物資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加強藥品疫苗、檢測試劑、高端醫療裝備和防護用品的研發。

二是調整優化實物儲備品類和規模。根據風險評估及時動態更新應急醫療物資分類和儲備目錄,科學調整儲備數量,提高實物儲備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統一儲備體系。分級佈局物資儲備,擴大儲備規模與資金投入,引導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擴大應急醫療物資儲備。謝謝。

健康報記者:我們知道,疫情防控初期,醫療物資非常短缺,請問這暴露出了我國醫療物資保供方面存在哪些短板?面對這種狀況,國藥集團如何發揮優勢作用?謝謝。

劉敬楨:謝謝您的提問。此次疫情的初期階段正好與我國春節假期重疊,多數企業停產、工人放假,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醫療物資保障方面,確實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一是口罩、醫用防護服等應急保障物資數量明顯不足,一定程度影響了應急響應的速度和效果;二是中央應急保障目錄亟需調整。現有應急保障目錄已經下達多年,並未做較大調整,難以滿足應急工作的需要;

三是應急保障物資輪換慢。此次疫情所需醫療物資平日需求不大,疫情爆發後需求激增,造成前期比較被動局面。

面對防疫物資緊缺的狀況,國藥集團主動發力,積極配合工信部做好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全系統1500家單位15萬國藥人全員動員、全線出擊、全域作戰、全力以赴,以戰時狀態做好醫療物資應急保供等各項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向全國各地調運防護服等防疫物資8.5億件,其中調往湖北、武漢3.2億件。春節期間,我們克服艱難險阻,在全球範圍內籌措醫療物資,從30個國家和地區採購防護物資,現在也在開展國際援助和國際政府間採購,已與8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約3.6億件,已向64個國家發貨1億多件,支援全球戰疫。

當然,在疫情初期,因為在春節期間,當時防疫物資比如口罩、防護服發生了短缺,但是其他尤其是儲備藥品並不缺。我們發揮生物健康全產業鏈的優勢,在藥品疫苗研發攻關、應急生產、醫療救治、綜合保障等四個方面全力保障醫療物資的供應,彰顯中央企業國家隊主力軍的責任擔當。

一是在藥品疫苗科研攻關方面,中國生物、北京和武漢等6個生物製品研究所,率先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和抗體檢測試劑盒,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認證,率先提出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法,獲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推薦使用,被納入國家衛健委《診療方案》,率先研製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和單克隆抗體,有望率先成功研製新冠疫苗,為奪取抗擊疫情決勝提供"殺手鐧",現在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二是在生產製造方面,我們加大馬力,保障各類救治藥品及時供應,提供了充足的彈藥。在國家衛健委《診療方案》推薦使用藥物約105個品種,集團所屬的中國中藥、上海現代製藥、天壇生物等100餘家生產企業可自主研發生產91個品種,並可提供全部藥品供應。

三是在醫療救治方面,國藥國際所屬64家醫療機構15000名醫護人員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尤其是湖北地區的6家醫院4200餘名醫護人員和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等百餘名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最前沿。

四是在綜合保障方面。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程設計施工、醫藥物資設備供應、複用器械消毒滅菌等各方面,國藥控股、國藥工程等多家企業做了大量綜合服務保障工作。謝謝。

中新社記者:請問疫情發生以來,工信部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來推動原料藥企業保障生產供應?謝謝。

曹學軍:謝謝你的提問。大家知道,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原料藥生產國,原料藥生產企業有1500餘家,2019年產量是300餘萬噸,出口100餘萬噸。我國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產量佔全球60%以上,部分產品能達到80%。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高度重視全球醫藥產業供應鏈的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26日G20成員國領導人峰會上鄭重承諾,中國將加大力度向國際社會供應原料藥。李克強總理多次指示要對原料藥行業生產給予必要保障。我部全面梳理了原料藥產業鏈,對30餘家重點企業開展生產調度,解決企業供應鏈的堵點,推動企業技改擴產、協調物流運輸等問題,確保重點產品的生產供應,維護國際供應鏈的穩定。

從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原料藥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原料藥生產已全面恢復。受近期物流運輸困難等影響,原料藥實際出口量較去年減少了20%左右。但與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的原料藥,實現了逆市增長。比如維生素C,我國年產量約15萬噸,佔全球產量的90%以上。今年一季度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出口同比增長了10%左右。又如,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國內年產量近8萬噸,佔全球產量的60%以上,今年一季度產量同比增加20%,出口量增長30%。硫酸羥氯喹全年產量100噸,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當前各國應對疫情大幅度減少了航班海運能力,出口國際運輸困難加大。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與世衛組織、外商協會、跨國藥企的對接,重點解決跨國運輸等問題,保障國內國際的市場供應。謝謝。

中國電子報記者:在這次疫情的物資保障過程中,請問工信部是如何發揮信息平臺的作用的?下一步還會有哪些具體措施進一步發揮平臺的作用?謝謝。

黃利斌:謝謝您的提問。在此次疫情防控醫療物資保障工作中,我部緊急組織開發了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主要用於收集、統計、分析、監控、調度各類重點醫療物資企業的產能、產量、庫存等情況,統籌線上線下,實現對防護服、藥品和檢測試劑、專用醫療設備等重點醫療物資供給能力的及時監控。2月1日,李克強總理專門視察了平臺的運行情況。

截至4月1日,平臺覆蓋9個大類161箇中類醫療物資產品,收錄企業2656家,基本實現了對醫用防護服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的全覆蓋,實現了分區域、分類別的企業產能、產量、庫存、週轉保供情況的監測,為重點醫療物資保障科學決策提供信息參考。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平臺的功能建設和推廣應用,優化完善重點醫療物資供需平衡和調度功能,充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各方資源,將平臺建設成集信息採集、分析研判、統籌調度及輔助決策功能於一體的綜合信息平臺。同時,逐步擴大應用場景,分類制定應急物資產品目錄和生產企業名單,定期開展應急物資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生產能力調查監測,推動重點醫療物資信息開放共享,實現集中化、集約化、智能化管理。謝謝。

本文轉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4月8日發佈,來源:中國網、工信微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