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等人為什麼要重修一部《新唐書》?真實目的難以啟齒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前清一位柯姓翰林曾經編著過一部《新元史》,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還曾經下令將其歸為正史,與歷代前朝舊史以及《清史稿》合稱為“二十六史”。不過後代的研究者多不認可這樣的說法,《新元史》止於曇花一現。《新元史》不被後世歸入正史之列,主要是因為它自身的缺陷,而並不是因為正史中已經有了一部《元史》的緣故。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歷史上一個朝代存在兩部正史的例子不是沒有過,唐朝就是如此——

歐陽修等人為什麼要重修一部《新唐書》?真實目的難以啟齒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過程中有一個傳統,就是由新建立的朝代為上一個朝代編修正史。比如清朝為明朝修《明史》,明朝為元朝修《元史》,元朝為宋朝修《宋史》,諸如此類。按照這個傳統,唐朝滅亡後,由後續的五代為其修史,無可厚非。 但是北宋仁宗時期,經過皇帝與一干大臣的研究討論後一致認為,五代人修的唐史,“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於是決定重新編修一部唐史。

問題是,北宋從仁宗皇帝到歐陽修、宋祁等一眾君臣抱著斬釘截鐵、捨我其誰、義不容辭的決絕之心要重修唐史,真的是因為《舊唐書》不堪一讀麼? 《舊唐書》真的不堪一讀?

五代十國時期確實是處於國家分裂、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混亂局面,不利於穩定、客觀、全面的編修歷史。但是北宋又如何呢?北宋王朝從建立到仁宗時期,雖然其內部朝政已經安穩、經濟日益繁榮,但不也只是孤守中原、江南麼?契丹雄踞北方、党項活躍於隴西、西南還有大理諸國,比之五代,何來客觀、全面?

《舊唐書》史料殘缺、事實零落、詳略失中、多讖緯荒唐之言,《新唐書》又如何呢?《新唐書》確實簡略有致,但所依史料呢?也不過是豐富了一些前人筆記、小說、碑誌、家譜、野史罷了!!況且年代距離前朝更較五代久遠,可信度其實比之更不足!如此了了地羅織,怎麼好意思置喙《舊唐書》失實呢?

歐陽修等人為什麼要重修一部《新唐書》?真實目的難以啟齒


歐陽修還曾主持編修過《新五代史》,後來《新五代史》成功擠掉了北宋初期編修的五代史而位列正史之列。歐陽修、宋祁等編修《新唐書》是不是有取代《舊唐書》的目的?

可惜後世並不買賬,新舊唐書得以並列傳世,估計也出乎這些大文豪的意料吧?

《舊唐書》雖有各種缺點,但不失正史之貌,歐陽修等人不會不察。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還要堅持重修一部唐史?其不可言說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歐陽修等人為什麼要重修一部《新唐書》?真實目的難以啟齒


私下以為,歐陽修等人執意重修唐史,隱藏的最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要為宋朝爭取王朝更迭的正統地位!! 因為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處於分裂割據的局面,難以繼承前朝的衣缽,不足以作為朝代更迭的正統順位。可是北宋立國後,偏偏自己也不爭氣,想要軍事統一全國純屬痴心妄想。但是如果後世因此而將宋朝與五代相提並論,又著實心有不甘,不得已,只能劍走偏鋒,從修史上做些文章了。按照新建王朝為前代王朝修史的慣例,如果宋人重修一部唐史,並且能成功地將五代人修的唐史替換掉,那不就從側面證明了宋朝的正統地位了嗎? 從結果上看,《新唐書》雖然沒有取代《舊唐書》,但好歹自己也擠進了正史之列,而且最終為宋朝爭得了正統地位,一番心思沒有白費!

編修《新唐書》還有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目的——為了加強中央皇權、強化忠君愛國思想。這個目的,從其對隋末唐初的農民起義的歷史評價可見一斑。

歐陽修等人為什麼要重修一部《新唐書》?真實目的難以啟齒


或許歐陽修、宋祁等人編修《新唐書》,還有一點個人立功、立言、立德的私心吧?!北宋朝重文輕武、軍備不彰,武將但有盡忠禦敵之責,文官斷無一統江山之念。風流士大夫皆以當世名士自居,以物貿繁華之市井為天,自娛自樂,在官爵、文采的加持下,日久年長,難免不生司馬遷、董仲舒再世之念。一時興起,揮斥方遒、縱橫捭闔於筆墨之間,豈不瀟灑、痛快?

相比之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實在迂執——

相比之下,臨死之前將自己所做文稿的十之七八都付之一炬的杜牧簡直是荒謬、痴傻之極——


歐陽修等人為什麼要重修一部《新唐書》?真實目的難以啟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