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中國足協將於本月20日在上海舉行本賽季各級職業聯賽總結會。除了常規的聯賽競賽、賽風賽紀、裁判等總結內容外,會議還將向各俱樂部明確“四帽”的細則內容。此外,俱樂部關心的新賽季外援使用政策以及亞外政策是否恢復也將有明確結果。

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此前,國足協曾在香河基地召開了職業俱樂部管理層會議,重點討論此前提出的《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財務監管規程》,涉及“注資帽”、“薪酬帽”、“獎金帽”、“轉會帽”等問題,各俱樂部代表全部出席,但關於中超年投資額討論比較激烈,當時暫無明確結果。

注資帽 球市會不會受影響?

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根據規定,2019年中超、中甲、中乙投資人的注資額同步下降,三年內,使俱樂部投資迴歸合理水平。中甲和中乙的“注資帽”限額已基本確定,很可能將分別定為2-3億以及3500萬元。

中超作為最高級別的聯賽,其中以爭冠為目標的俱樂部,和以保級為目標的俱樂部投入相差自然是天差地別。中超新科冠軍上海上港,3年砸了將近50億,才拿了一次冠軍,單單球員平均年薪接近3億元,比中超保級球隊一年的全部投入還多。

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但有一點不得不考慮,如果統一執行注資帽的話,像恆大、上港、魯能等擁有眾多實力強勁內援和國腳的球隊,實力不會受太大影響,其他中下游球隊不能花大錢引援,淪為年年陪太子讀書的角色,到最後中超球市勢必受影響。

工資帽 “人傻錢多”成歷史

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三級聯賽俱樂部設置薪酬總額限額,2019賽季所有國內球員重新簽訂勞動合同,薪酬待遇按稅前金額及新標準重新簽訂。

未來中超球員的頂薪不超過1500萬元,同時球員與俱樂部談的薪酬都是稅前的。俱樂部不能為球員繳納稅款,球員須自己照章納稅。

設置工資帽並不是一件壞事。2018賽季16支中超球隊薪資總額為35.73億元,這個薪資僅限於各俱樂部的一隊,並不包括青年隊等梯隊。中超球員的平均年薪在全球體育聯賽(盟)中排名第11位。但中超聯賽的實際價值遠未達到應有的水平。

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超高薪佔前10%的球員(由大牌外援引領)拿走了中超全部薪資的67%。也就是說,玩一年中超,國內球員沒賺到多少錢,大部分錢全被幾個外國人賺走了。

中超聯賽成了“人傻錢多”的代名詞。

獎金帽 老闆們少了點樂子

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2019賽季,要求各俱樂部同時大幅降低獎金,單場獎金限額由各俱樂部共同議定,賽季初須對獎勵標準進行公示,禁止以其他名目發放比賽獎金,嚴禁現金髮放。

這個政策跟當前國家對各個行業稅收嚴查有關。

曾幾何時,中超俱樂部天價獎金屢屢刷新人們的認知。2018賽季,恆大與上港的天王山大戰,恆大開出了2600萬贏球獎金,上港開出了超過1000萬的贏球獎。保級球隊也不敢落後,重慶斯威開出了1000萬贏球獎,河南建業為了保級,在贏球獎外增加100萬元敢鬥獎。

以至於外界傳言,曾有保級球隊球員為了能夠拿到保級鉅額獎金,在整個賽季故意渾渾噩噩,只等著踢賽末一兩場保級大戰賺獎金。

轉會帽 外援身價大縮水

中超“四帽”政策 到底要幹掉誰?

2019賽季中超、中甲俱樂部引入外籍球員資金支出不超過4500萬元/人次,引入國內球員資金支出不超過2000萬元/人次。對於2018賽季處於虧損狀態的俱樂部將收取等額的引援調節費,處於盈利狀態的俱樂部不需要繳納引援調節費。

轉會帽政策已經施行兩年,但2018賽季中超天價外援扔打破轉會紀錄,可以預見2019賽季隨著四大帽政策的實施,外援身價將會大幅縮水。

雖然現在很多俱樂部已經開始收集新外援簡歷或確定主要引援目標,但還是處在考察階段,不太可能已有決定性進展或簽約。一切需要等待新政策最終落地。

20號之前,任何轉會傳聞都是不靠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