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一、《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3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定价:39.90

ISBN:9787521713862

豆瓣评分:暂无


推介理由:

· 此书以1949年新中国书局版吴晗定本为底本全新修订,一字未删足本,原貌呈现吴晗定稿。

· 朱元璋经典传记,讲述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谋略细节,新增8幅精美原创插图,朱元璋详细年表。

· 近代史学者章立凡评:此书解读雄猜之主的自私深心,可谓层层剥离,直入堂奥,读后令人倒吸一口冷气。


内容简介:

公元1344年,安徽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爆发,16岁的农家少年朱元璋,家破人亡,为了混口饭吃,当了和尚,每天扫地上香、烧饭洗衣,还经常受到老和尚的痛骂,不久沦为乞丐……

短短25年后,41岁的朱元璋登基称帝,开创大明王朝,此后独掌中国30年,史称"洪武之治",深刻改写历史走向,影响延绵至今。朱元璋究竟是怎样从和尚一步步登上帝位?坐龙椅统治中国30年,朱元璋的人生又发生了什么?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指其为权力野兽,有人称之为一代雄主。

直到史学大家吴晗,二十年中四易其稿,捧出这部被誉为"朱元璋复活之作"的《朱元璋全传》,讲透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全部谋略与细节,朱元璋的真实面目,终于再无任何遮掩,完全坦露在世人面前。


吴晗(1909-1969)

中国历史学家,明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原名吴春晗,字伯辰,浙江义乌人。自小聪慧,少年时期就对明史十分感兴趣。19岁考入上海中国公学,深得校长胡适赏识。21岁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任职馆员。次年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专研明史。25岁留清华任教,专讲明史。此后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30岁时,结识了病榻中的清华名才女袁震,两人患难与共,终成眷属。37岁时,西南联大解散,出任清华大学教授。45岁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等系列书籍,为普及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60岁时,与妻子在同年先后逝世。在学术上,其治学严谨、通俗易懂,创作了100多种史学著作。其中《朱元璋全传》四易其稿,耗费其一生心血,被誉为"朱元璋经典传记"。


已出版作品:

《皇权与绅权》(增补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豆评8.5

《中国历史常识》||新世界出版社||豆评8.3

《明朝历史的教训》||台海出版社||豆评7.6

《胡惟庸党案考》||商务印书馆||豆评8.5

《吴晗论明史》||武汉出版社||豆评7.7

《吴晗晚年历史随笔》||新世界出版社||豆评7.8


二、《伪装的艺术》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4

装帧:精装

定价:78.00

ISBN:9787559635853

豆瓣评分:暂无


推介理由:

· 本著研究和探讨了回忆录的起源、真相与结局。

· 作者为美国知名文化评论家,退休前为特拉华大学新闻学教授。

·

内容简介:

本书可谓是回忆录和自传这种文体本身的"传记",从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到畅销书作家奥古斯丁·巴勒斯的《拿着剪刀奔跑》,从尤利乌斯·恺撒到美国总统尤利西斯·S. 格兰特,从马克·吐温到当代幽默作家大卫·赛德瑞斯,不论是古罗马时期的战记,还是当代的名人回忆录,从古至今,纵观回忆录这种文体的前世今生,穿行在粉饰与真实之间,揭开自传体作品的文学密码。


本·雅格达 Ben Yagoda

1954年生,美国文化评论家。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退休前为特拉华大学新闻学教授。著有《关于城市:〈纽约客〉与它所构建的世界》《逮到一个形容词就消灭了它》等,并发表文章于《纽约时报书评》《新闻周刊》《滚石》等。目前生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已出版作品:

未知


三、《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

出版时间:2020-3

装帧:精装

定价:158.00

ISBN:9787559826053

豆瓣评分:暂无


推介理由:

· 《余下只有噪音》荣获2007年美国国家评论奖、《卫报》优秀图书奖,当选《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和《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并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

· 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


内容简介: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作者/译者简介:

亚历克斯·罗斯 Alex Ross

199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6年起为《纽约时报》撰写乐评,著有《余下只有噪音》(The Rest Is Noise,2007)和《倾听》(Listen to This,2010)。《余下只有噪音》荣获2007年美国国家评论奖、《卫报》优秀图书奖,当选《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和《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并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罗斯获颁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艺术与文学奖,以及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和曼哈顿音乐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译者郭建英:

1953年8月生于北京。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现居美国旧金山湾区。除在信息产业从事研发、管理工作外,长年对音乐艺术与其他人文领域持有深厚兴趣,受教于多位音乐家、诗人、哲学家。曾与其他译者合作翻译出版《瓦格纳与哲学》。


已出版作品:

未知


四、《罪恶之城的骑士:雷蒙德·钱德勒传》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3

装帧:精装

定价:78.00

ISBN:9787305094828

豆瓣评分:8.6


推介理由:

· 他是村上春树、加缪、艾略特、奥登、奥尼尔、钱锺书等文学巨匠推崇备至的作家。

· 他是硬汉派犯罪小说家,代表作《漫长的告别》获爱伦•坡最佳长篇小说奖。

· 钱德勒传记首度译成中文,披露大量此前未曾公开的资料,包括私人信件与珍贵档案等。


内容简介:

我们对雷蒙德•钱德勒的了解总是掺杂着各类秘闻和真真假假的逸事,他的一生同他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一样扑朔迷离。如今,"文学侦探"汤姆•威廉斯跨越大西洋两岸,吸纳大量新的采访、此前未曾公开的信件和档案,帮助我们剥丝抽茧地了解这位神秘的作家。

雷蒙德从小倍感孤独,他的童年笼罩在父母失败婚姻的残酷阴影之下,父亲酒后不断动用暴力,迫使他和母亲离家出走,先去了爱尔兰,后来去了伦敦。雷二十多岁时为了追求新生活而回到美国。他在腐败丛生的洛杉矶遇到了毕生挚爱:比他年长十八岁的茜茜。人到中年,雷因酗酒葬送了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直到这时才转向犯罪小说的写作,他的写作生涯喜忧参半。他执着的写作理念、未竟的文学抱负,以及在茜茜过世后一度轻生的念头,都让他渐渐远离踏入文坛时的初衷。但是,他留下的文学遗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笔下的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激励着一代代犯罪小说家,奔袭在破败的街道上。

汤姆•威廉斯将一路追随这位文学巨匠,告诉你犯罪小说何以升华到艺术的高度。


作者/译者简介:

汤姆•威廉斯 Tom Williams

1981年生于英国纽卡斯尔,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现居伦敦北部的肯迪什镇,并在出版业工作。本书是他的出道之作。


译者陶泽慧:

毕业于厦门大学英文系,现为图书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历史翻译,译有《奇想之年》《偷书贼》《教宗与墨索里尼》《午夜将至》等。


已出版作品:

未知


五、《是枝裕和: 再一次,從這裡開始》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2

装帧: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繁体)

定价:NTD480.00

ISBN:9789571380650

豆瓣评分:暂无


推介理由:

· 他是日本的国民导演,凭借《小偷家族》成为继黑泽明、今村昌平后,第三位摘得金棕榈奖项的日本导演。

· 本著被视为一本是枝裕和的完全解析手册。


内容简介:

是枝裕和从拍电视纪录片开始他的电影之路,凭借着《小偷家族》获得金棕榈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尊称为日本国民导演的他,在这本《是枝裕和:再一次,从这里开始》当中,谈及他对"电影"、"家庭"、"思考媒体"等议题的思考,以及影响他生命的66部电影,当中不仅回顾是枝裕和的个人历史,也呈现他的创作灵光与世界观。

本书特别收录他从未面世的随笔、与演员莳田彩珠的书简往返,以及主演《小偷家族》的树木希林、法国影后朱丽叶·毕诺许、电影评论家莲实重彦等人的专文,写下他们眼中既沉静也热烈的是枝裕和。书中同时附有六十余幅珍贵照片、是枝裕和年表与作品解说。


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电视制作人。1962年6月6日生于东京。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文艺学科毕业后加入TV MAN UNION制作公司,主要协助纪录片的拍摄。1995年执导《幻之光》正式出道成为电影导演,惊艳国际影坛。2018年5月,以《小偷家族》入选第71届戛纳影展主竞赛片项目,最后获得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是戛纳影展自1955年设立金棕榈奖以来,继黑泽明、今村昌平后,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导演。


已出版作品:

《如父如子》||湖南文艺出版社||豆评8.9

《步履不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豆评8.7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南海出版公司||豆评8.9

《小偷家族》||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豆评8.6

《有如走路的速度》||南海出版公司||豆评8.2

《比海更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豆评8.1

《奇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豆评7.7

《下一站,天国》||南海出版公司||豆评7.9


六、《柏林苍穹下》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作者:(意)塞巴斯蒂亚诺·托马/(德)洛伦佐·托马

出版社:后浪丨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3

装帧:精装

定价:138.00

ISBN:9787555020646

豆瓣评分:8.7


推介理由:

· 2019年诺奖得主彼得·汉德克参与编剧的名作改编,同名电影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等多项国际提名。

· 书中玛丽恩、丹密尔、荷马等人对于自身生命价值的反思与对人生的考量饱含深意,让读者以不同的视角感受到了生活的多面性。

· 《新德报》评:"这部杰作的意志被传承到现在,并且化作了这本诗一样的作品——如此美妙的精彩绘本。"


内容简介:

守护柏林的天使丹密尔与朋友日日关注着人世间的一切,他们看着普通人的一生,寻找着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在一次观看马戏团演出的时候,丹密尔被马戏团的女演员玛丽恩吸引,逐渐走入她的生活,观察一个普通人的喜乐。丹密尔得知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名为爱,他在注视与思考下终于明白了自己在经历漫长生命后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他决定放弃天使的永生成为一个普通人,与玛丽恩共度余生。


塞巴斯蒂亚诺·托马

他首先在意大利积累了戏剧方面的经验。1976年回到德国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工作。在戏剧团队"飞起来的鲍顿"中,他是编剧,是演员、布景师,也是制片人和主办者。2002年起,他成为了一名自由制片人和导演。他的作品的灵感总是和绘画方面紧密相连。塞巴斯蒂亚诺·托马现在在汉堡生活和工作。


洛伦佐·托马

生于1994年,在完成了他在电影和剧院的场景和图像指导的实习工作后,现在就读于汉堡应用技术高等专业学院设计专业。


两人是父子关系。


已出版作品:

未知


七、《简·奥斯丁传》(新书预热)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5

装帧:精装

定价:118.00

ISBN:9787559822932

豆瓣评分:暂无


推介理由:

· 作者以一个记者和传记作家的专业性,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的简·奥斯丁。

· 简•奥斯丁誉为"在所有英国作家中,唯独她的声望最为稳固";英国史学家麦考莱直接称她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

· 简•奥斯丁代表作包括《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劝导》《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等世界名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知名传记作家克莱尔·托马林所写的简·奥斯丁传。作者聚焦于奥斯丁及其身边的人,关注其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关联。由于奥斯丁第一手文献资料不足,托马林采用烘云托月的方式,关注奥斯丁庞大的家族,甚至不怎么相干的邻人,以迂回的方式不断接近真实的奥斯丁。同时,托马林也知悉这种传记模式的局限,她的审慎恰恰为我们勾勒了奥斯丁所生活的年代的诸多细节以及对于其作品的意义。


作者/译者简介:

克莱尔·托马林 Claire Tomalin

从事出版和记者工作多年。在全职投身于写作之前,她曾在《新政治》担任文学编辑一职,之后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工作。代表作:《托马斯·哈代》《隐形女人:内莉·特南的故事》《查尔斯·狄更斯》《塞缪尔·佩普斯:无与伦比的自我》等。其中,《塞缪尔·佩普斯:无与伦比的自我》一书荣获二〇〇二年惠特布莱特年度图书奖。


译者周春塘:

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华梵大学教授,威尔士大学汉学院院长。著有《敦煌变文研究》《苏俄文学新论》《缘起性空与人生》《撰写论文的第一本书》等,译有《耶稣秘卷》《沉思录》《笛卡儿与》《弥尔顿与自由论》等。


已出版作品:

未知


八、《竹不如肉:西方古代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0-1

装帧:平装

定价:78.00

ISBN:9787521707236

豆瓣评分:8.5


推介理由: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张敢:《竹不如肉》以非常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西方美术史上的诸多经典作品,以及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 导演、演员姜文:真正的研究者只研究让她着迷的东西。张宇凌以理性的态度回溯那段理性尚未萌芽的历史,让我们记起生命的本能。

· 青年学者、作家许知远:对我而言,《竹不如肉》是一段大开眼界之旅。张宇凌的行文细腻、广博且锐利,充满反常规的洞察。


内容简介:

从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埃及到今天,从希腊、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到中国,在艺术史中穿凿"虫洞",搭建不同时空的通路。古雅典人民英雄雕塑在工体北门影现,伦敦艺术大学前校长跟古埃及法老选择同款造型,听见耶路撒冷的审判在《憨豆先生》的插曲里回响,闻到身体精油的芳香从古希腊运动馆直 达你的健身房……"研究者的乐趣就在于,找出那些挑战魔镜的沉默证物,对它不停追问下去,等到它理竭词穷,它才会向你展示非你所愿的奇观。""汉代的中国人和公元前6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不约而同地在死亡面前展现了夫妇宴饮的图像,仿佛死亡就是两只旧酒杯几乎听不见的轻轻一碰。"


从古埃及的《纳芙蒂蒂王后胸像》、古雅典的《握手言别》雕像、古罗马的《忧郁的罗马人》雕像,到中世纪的《夫人与独角兽》壁毯、文艺复兴时期的耶稣造像和艺术审查,再到现代的西尔维娅•斯莱的女性主义画作,作者选取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些名作,并透过作品解读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带领我们展开了一段大开眼界的艺术之旅。


张宇凌,艺术史研究者和写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巴黎一大,艺术史暨考古学系博士。长期为《三联生活周刊》《新知》《单读》等杂志撰写艺术史专栏,曾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现为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总监,"艺食团"金杜艺术俱乐部创始人。著有《唯美主义》,译有《中世纪社会》《微精神分析》《康德与柏格森解读》等。


已出版/翻译作品:

《康德与柏格森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豆评8.7

《微精神分析》||商务印书馆||豆评7.7


九、《我的不朽已然足够:塔可夫斯基图文集》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

装帧:精装

定价:99.00

ISBN:9787513927901

豆瓣评分:7.5


推介理由:

· 悉心汇集塔可夫斯基罕见的自传性随笔、私人摄影作品、七部经典 电影的珍贵资料,收录《雕刻时光》《时光中的时光》里的精华篇章。

· 来自文学巨擘让-保罗·萨特、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等人的深刻评论,以及电影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汉斯-约阿希姆•施莱格尔的深度长文导读,帮助了解和重新认识塔可夫斯基。

· 饱含深情的家书,坦诚的人生经历叙述,令人惊叹、透露真性情的《启示录》演讲,既有《雕刻时光》的哲思与灵光,也具《时光中的时光》的细腻与温情。


内容简介:

塔可夫斯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电影界的贝多芬",一生只拍了七部电影,但每一部都让他名留影史;他的作品被英格玛·伯格曼盛赞为"奇迹";他以诗意的思考和充满圣经末世般的想象,创造了令人震惊的电影形象,影响了一大批捕捉灵魂的导演,如维姆·文德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沟口健二、努里·比格·锡兰等。

本书由塔可夫斯基之子精心编选。


作者/编者简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y Tarkovsky

1932年出生于俄罗斯伊万诺沃州札弗洛塞镇,电影导演、编剧、演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他一生只拍了七部电影,但每一部都让他名留影史。第一部作品《伊万的童年》于1962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83年,执导剧情片《乡愁》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1986年夏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同年12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54岁。


编者介绍:

(俄)小安德烈·A.塔可夫斯基,俄罗斯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子,纪录片导演。

(德)汉斯-约阿希姆•施莱格尔,电影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主要研究东欧电影。

(德)洛塔尔•席尔默,知名出版人。


已出版作品:

《雕刻时光》||南海出版公司||豆评9.5

《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人民文学出版社||豆评9.1

《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1970-1986)》||广西师大出版社||豆评8.7

《世上的光: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重庆大学出版社||豆评8.1


十、《使日十年:1932-1942年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的日记及公私文件摘录》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3

装帧:精装

定价:99.00

ISBN:9787520154383

豆瓣评分:暂无


推介理由:

· 与《菊与刀》一时双璧,了解二战及其前夕日本政治、社会种种细节的经典作品。

· 本著直接影响了战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由1944年英文原版首次完整译出。


内容简介:

1932年的日本已然疯狂: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政治刺杀事件不断,且准备退出国际联盟,撕毁《华盛顿条约》,妄图主宰亚洲和西太平洋。此时,美国需要派遣最优秀的外交官力挽狂澜,既坚守美国在远东的权益,又努力避免战争。在这样的风口浪尖,格鲁大使走马上任。格鲁出使日本的十年,正是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十年,他的个人日记及公私文件提供了十分贴近实际外交的观察视角,披露了美日在各领域惊人斗争的内情,也展现了日本走向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


作者/译者简介:

约瑟夫•C.格鲁 Joseph C. Grew(1880-1965)

1932-1942年任美国驻日本大使。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人,出生于1880年。比富兰克林•罗斯福早两年从哈佛大学毕业。1904年,他在美国驻开罗领事馆开始了自己的外交官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格鲁先后在墨西哥、俄国、奥匈帝国以及德国的使馆工作过。1918年,他成为国务院西欧司的负责人,代表美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之后,出任驻丹麦公使、驻瑞典公使、副国务卿及驻土耳其大使。1932年6月,转任驻日本大使。1942年返回美国后,格鲁再度出任副国务卿,成为当时美国政府内部数一数二的日本问题专家,直接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格鲁正式从国务院的岗位上退休。


译者沙青青: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就职于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长期关注中日近现代史,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林》等;专著有《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简体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繁体版由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


已出版作品:

未知


2020年第1季度传记与艺术类推荐(非广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