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求放過":沒過2歲,這3種輔食別喂,脾胃細菌多還長個難

輔食"一說,是最近幾年才被熟知的,很多新手寶媽缺乏經驗和科學育兒的知識,輔食添加太早、太雜,還有一些老一輩帶娃,乾脆不重視輔食,等寶寶4-6個月,開始對食物產生興趣,母乳中的營養也跟不上身體發育時,就直接給孩子吃"大人飯",容易損傷孩子脾胃,讓孩子發育慢、體質弱。


寶寶

我姐姐家的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就7斤半,又是母乳餵養,胃口特別好,4個月的時候白白胖胖,手也靈活了,看著大人吃飯就伸著胳膊去抓,他奶奶就總是用筷子沾菜湯給孩子"嘗滋味",還會把飯菜嚼碎了餵給孩子吃,孩子吃得特別歡,總是張著小嘴往大人跟前蹭,可以好景不長,過了一個月,孩子奶喝得少的,喂的飯也不吃了,去醫院一檢查是脾胃虛弱了。


孩子較小,雖然臟腑形態已經發育成了,但是功能弱,尤其是脾胃,俗話說"小兒脾胃常不足",飲食上要十分講究,一旦脾胃受傷,氣血和營養的運化能力下降,就會耽誤孩子長個,體質也受到影響,孩子容易生病。

寶寶

雖然孩子的奶奶也是一片好心,讓孩子吃點"大人飯",覺得有營養,孩子能發育快,但是,也要遵循孩子脾胃的發育規律,2歲之前,下面3種輔食不能碰:

1、湯汁澆飯

很多老一輩帶娃,從不講究"輔食",孩子4、5個月能吃飯了,就撿"大人飯",做得細軟一點,或者切碎、嚼碎餵給孩子吃,"湯泡飯"就是最常見的,用菜湯、肉湯把饅頭、米粒泡軟了,孩子不用咀嚼,在嘴巴里"吧唧"幾下就能下嚥,米粒混合了湯池的味道,孩子都會喜歡吃,但是湯泡飯不同於米粥,難消化、飽腹感強,胃酸又被湯汁沖淡,孩子常吃容易積食、脾胃虛。


2、五穀雜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膏粱厚味"吃多了,腸胃問題也越來越常見,所以最近幾年,五穀雜糧備受歡迎,但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或許大人吃五穀雜糧是好的,但是玉米等雜糧中的粗纖維含量高,孩子的脾胃稚嫩,難以承受這些粗纖維,吃了就容易便秘、積食,讓脾胃功能下降。

寶寶

3、鮮榨果汁

很多寶媽覺得鮮榨果汁維生素豐富,味道甜甜的孩子愛喝,又天然無添加,所以經常給孩子拿來做輔食,然而,水果在榨汁過程中,會損失部分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糖分卻都保留下來,孩子喝了會增加脾胃負擔,而且大部分水果屬於寒性,容易損傷脾臟。

積食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可以調理,但是很多家長感覺孩子自己兩三天就可以自愈,就錯過了最佳的改善時機,造成脾胃虛弱,積食越來越嚴重。

改善方法:脾胃的最佳改善方法就是"及時調節",如果沒有趁早調節,腸胃吸收能力減弱,再調理起來就比較困難了。如果積食已經胃脹,胃痛,便便幹臭,厭食都有出現,就只能通過猴菇酸鋅來拉長調理的戰線了。一般這個戰線在4~6天,不同程度的積食需要的時間不一樣,甚至有的孩子需要1~2個月來緩和腸胃中的壓力感,畢竟這是對體內脾胃水平的調節,如果太快了,會引起身體不適。如果用身體健康來換取積食緩解速度也是不可取的。

寶寶

給寶寶添加輔食,養護脾胃很關鍵,這2招教給寶媽:

1、汁改泥:無論是菜湯、肉湯還是果汁,這些"稀"的都不適合寶寶喝,佔據了大多胃容納的空間,還增加脾胃負擔,寶媽不妨改成菜泥、果泥、肉泥,既能最大程度保留營養,又減輕脾胃負擔。

2、主溫熱:寒涼的食物最容易損傷脾胃,所以孩子的輔食一定要以溫熱為主,水果儘量選擇性溫或者中性的,也可以"熱著吃",比如蒸熟蘋果後,再做成果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