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察、諾蓋、韃靼和巴什基爾人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韃靼的概念比較複雜,在使用時也經常出現混亂,譬如《闕特勤碑》的達旦、蒙古的韃靼部、現代俄羅斯的韃靼族,都是不同時期指代對象也不同的概念,不可一概而論。我將它單獨拿出來放在最後解釋。

其他三個概念關係比較好理清。

概括起來就是:欽察人是中古時期的遊牧民,也是諾蓋人的祖先,而巴什基爾人則是被欽察化的本地遊牧民的後代,兩者屬於欽察的一部分;巴什基爾人屬於現代韃靼族的範疇,而諾蓋不是。

欽察人,也叫庫曼人、奇普恰克人、波洛伏齊人。是西突厥和基馬克汗國衰落之後,中國史書對哈薩克草原上操欽察語的一個遊牧民群體的統稱。他們的祖先應該是西突厥後代。欽察並不是一個民族概念,而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其中一個部叫庫曼,11-12世紀左右西遷來到了東歐,和匈牙利來往比較密切,當過匈牙利的僱傭兵,所以歐洲史書稱呼這批人叫庫曼。但其實,欽察也好、庫曼也好,都只是這群人中的一個部落,只是一個名字,一個稱呼而已。他們內部並沒有什麼“欽察民族”的認同感,草原遊牧民認同的是部落,而不是某個抽象的民族概念。

欽察人在中古時期頗為活躍,騎兵很有名,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面具,後來的俄羅斯人也有。花剌子模(遊戲《十字軍之王2》漢化譯為阿努什特金)蘇丹摩訶末,他的母親禿兒罕出自欽察康裡部王族玉里伯牙吾氏,《元史·土土哈傳》載:

其先本武平北折連川按答罕山部族,自曲出徙居西北玉里伯裡山,因以為氏,號其國曰欽察。其地去中國三萬餘里,夏夜極短,日暫沒即出。曲出生唆末納,唆末納生亦納思,世為欽察國王。

南京大學劉迎勝教授的《西北民族史與察合臺汗國史研究》中探討了玉里伯牙吾西遷以及和蒙古的關係,在此不展開了。

因為花剌子模聯姻的緣故,不少欽察軍事貴族參與了花剌子模政治。還有一些欽察人通過奴隸貿易南下,比如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數位蘇丹就出自欽察部。


欽察、諾蓋、韃靼和巴什基爾人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欽察部落

欽察、諾蓋、韃靼和巴什基爾人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3號姑娘是佩徹涅格人,屬於新烏古斯之一,這批人最後來到了黑海北部。

拔都西征後在薩萊建立金帳汗國,官僚主要就是蒙古和欽察軍事貴族;汗國行政語言是蒙古語和欽察突厥語,但蒙古人數量很有限,到了別兒哥汗時期,欽察語就逐漸佔據優勢。金帳汗國的蒙古人逐漸變成了欽察人。

欽察、諾蓋、韃靼和巴什基爾人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金帳汗國地圖

朮赤的長子是斡兒答,也是拔都的兄長,他主動放棄了管理權,獲得了金帳東部的土地,史書稱為白帳汗國。1382年脫脫迷失奪取了汗位,統一了金帳和白帳。到了15世紀時,汗國逐漸失去了對河中地區的控制,所統治的地區開始分裂,諾蓋人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逐漸形成的。

諾蓋人的名字來源於白帳汗斡兒答的後裔諾蓋汗,在東察合臺汗國的故地上形成。建國之初和哈薩克汗國聯合將阿布海爾汗的烏茲別克汗國的勢力逐出了哈薩克草原,後來雙方交惡,又進行了一次戰爭,諾蓋汗國戰敗,一部分諾蓋人歸順了哈薩克,另一部分不歸順的諾蓋人,哈薩克人沒有來得及吸收,因為土爾扈特人來了。這批人被衛拉特汗國統治,逐漸形成了諾蓋人;而歸順哈薩克那部分,逐漸融入了哈薩克,成為小玉茲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之前隨著阿布海爾汗南下建立布哈拉汗國的那批欽察人後裔,則是現在的卡拉卡爾帕克人。這三批人在文化、血統上都很接近,蘇聯區分中亞民族時,根據統治國家的不同,分成了三個民族。

再次強調,直到俄國吞併中亞和蘇聯給中亞民族定性之前,欽察、哈薩克、諾蓋這些概念所指的人群,並沒有什麼“欽察民族”、“哈薩克民族”、“諾蓋民族”的認同,拿現代民族主義套用古代草原遊牧民,所得到的結果只有混亂和疑惑,甚至會引起無意義的爭論。

巴什基爾人,祖先是東歐和南俄草原上的操烏拉爾語系的遊牧民——漢特人,漢特人語言屬於芬蘭-烏戈爾語支,和馬扎爾人是近親,在金帳汗國時期突厥化(欽察化),語言逐漸變成了現在的巴什基爾語。和俄國的韃靼族是近親。我對他們的瞭解,最早來自於小學時讀到的托爾斯泰的《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裡面寫道:

一天,一位由此經過的土地商說他剛從遙遠的巴什基爾來,他在那裡僅用一千盧布就買下了五百多公頃的土地。
“你只需與那裡的頭領搞好關係即可。”他說,“我送了價值大約一百盧布的睡衣和地毯,還有一盒茶葉。我獲得的土地的價格很低,每公頃還不到兩個盧布。”

(主角最後貪得無厭,跑得太久,暴斃而亡。)

最後說韃靼人(Tatar)。
732年所立的《闕特勤碑》出現了“達旦”這個詞,是韃靼這個名字的由來,但僅僅是名字。這是後突厥汗國對一個東胡部落的稱呼,在碑文裡,“三十姓達旦”(Otuz Tatar)和桃花石(唐朝)、柔然(Apar)、九姓烏古斯、黠戛斯、三姓骨利幹並列,都被突厥人視為敵人。到了鐵木真時期,他整合了草原上所有講蒙古語的部落,形成了蒙古,韃靼也是蒙古的一個部,明朝稱呼的韃靼也在這個範圍內。

然後,又是拔都西征,建立金帳汗國。俄羅斯人將蒙古人和裹挾的欽察人都叫做韃靼,原因不得而知。
金帳汗國過了幾代人,到了月即別汗的時期,蒙古人完全突厥化了,加上被統治的烏拉爾語系遊牧民,大家都變成了欽察突厥人。俄羅斯人把這些講突厥語的人都叫韃靼,西歐人沿襲了這一名稱。總之,這是一個很籠統的稱呼。

這個泛稱意義上的韃靼,主要包括克里米亞韃靼、伏爾加韃靼、阿斯特拉罕韃靼、羅馬尼亞韃靼、利普卡韃靼、西伯利亞韃靼、巴拉巴韃靼、楚利姆人等。這些人大致以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一系列汗國命名,如阿斯特拉罕汗國、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等。

欽察、諾蓋、韃靼和巴什基爾人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喀山汗國

另外,克里米亞韃靼的情況很特殊,是庫曼部西遷到東歐後,同化了當地的大量薩爾瑪提亞-阿蘭人形成的,主要是白種血統,黃種血統極少,同樣的情況還有卡拉伊姆人、烏魯姆人、庫梅克人、卡拉恰伊人、巴爾卡爾人等等。而西伯利亞韃靼,則是留在本地的欽察人,主要是黃種血統。這兩類韃靼和下文提到的狹義韃靼來源不同,注意區別。

狹義上的韃靼,指的是現代俄羅斯聯邦的韃靼族和我國的塔塔爾族。主要就是伏爾加韃靼和阿斯特拉罕韃靼,他們主要分佈在俄國的韃靼斯坦共和國和巴什科爾託斯坦共和國。他們祖先並不是欽察突厥,而是烏拉爾語系的遊牧民,例如匈人和保加爾人(保加爾人根據學者推測,應該是阿提拉幼子埃納克率領部族退往頓河流域的部分),後來欽察化,形成了韃靼人。伏爾加韃靼中主要包括喀山、卡西姆、諾克拉克、米沙爾和克萊森人。伏爾加韃靼裡還有一部分人仍然堅持保加爾人認同,不承認自己是韃靼人,他們在喀山的街道牆壁上塗鴉“保加爾人還活著”,還進行薩滿教宗教活動。

還有,伏爾加河下游的卡爾梅克人,不是韃靼,也不是突厥,而是1771年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東遷時,留在原地的衛拉特人,他們說的是蒙古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