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你還在關注“老三樣”的自主品牌電動車?從這篇稿子開始,你大可以將目光集中在大眾身上了。因為ID.4和它的兄弟車型們,已經走在上市的路上。

為啥不是ID.3而是ID.4?那你得問問為啥SUV在咱們中國能賣的這麼好,以至於誰家沒個SUV都不好意思說你重視中國市場。因此,大眾ID.4就成了中國消費者能買到的第一款MEB平臺的車型。

■ 大眾ID.4是個什麼車?

大眾ID.4是一款緊湊型的SUV,也是大眾MEB平臺的第二款量產車。2020年下半年,將分別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進行國產;一汽-大眾國產後名字叫做“ID.初見”,上汽大眾國產後叫什麼還不清楚。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關於大眾ID.4的基本信息,彙總如下:

1、緊湊型純電SUV,軸距或為2773mm(參考I.D.Crozz Ⅱ概念車),2020年下半年國產;

2、電池容量83kWh,WLTP工況下續航里程500km;

3、前電機最大功率75W,後電機最大功率150kW,系統綜合功率225kW;

4、搭載150kW快充,從0%充到80%電量僅需30分鐘;

5、或推高性能版ID.4 GTX,轎跑版ID.5;

6、初期提供後驅版車型,後續將提供四驅版車型

7、歐洲版在德國Emden工廠生產,北美版在美國Chattanooga工廠生產,中國版在上海安亭工廠和廣東佛山工廠生產。

說起來,大眾ID.4自誕生之初就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2017年的上海車展,大眾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一款名為I.D.Crozz的概念車;同年9月的日內瓦車展,大眾攜改進版的I.D.Crozz Ⅱ概念車再次亮相。其實前後兩款概念車並沒有太大差別,但這正說明在大眾心中,I.D.Crozz概念車“中國市場優先”的定位。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大眾I.D.Crozz概念車

按照傳統,日內瓦車展是各汽車品牌瘋狂Show概念車的國際車展。大眾汽車寧願在上海車展率先亮相,再拿一款稍作改動的概念車參加日內瓦車展,這件事本就不尋常。兩次車展之間,外媒還曝光了大眾ID系列的車型規劃;其中,I.D.Cross將面對中國和歐洲市場進行銷售。當時的I.D.Cross日後被證實就是ID.4,大眾MEB平臺下的第一款純電動SUV。

此後一年,大眾ID系列車型的宣傳偃旗息鼓。偶爾有消息傳出,多數也集中在ID.3或MEB平臺上,ID.4的研發進展鮮有報道。

■ 大眾ID.4第一次露面是什麼時候?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大眾I.D.Crozz概念車路試諜照

直到2019年7月,外媒爆出一組I.D.Crozz概念車的路試諜照,我們才發現原來量產車已經在緊鑼密鼓的路試中。同年9月的日內瓦車展,大眾汽車展出了一輛身披重度偽裝的原型車,並半遮半掩地表示該車或命名為ID.4,是此前I.D.Crozz概念車的量產版車型。

至此,大眾MEB平臺的首款純電動SUV正式與消費者見面。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大眾ID.初見

等等,不是說“中國市場優先”嗎?別急,2019年廣州車展前夕的“大眾之夜”,一輛高度類似ID.4的重度偽裝車被推到臺前,大眾表示這輛車叫做ID.初見,專為中國市場打造,12個月內將由一汽-大眾正式國產。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儘管我們都知道這傢伙就是ID.4,可大眾卻一直拖到2020年3月初,才正式承認新車名為ID.4,國產版本就是ID.初見。未來,ID.4將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同時引進國產,前者產的就叫ID.初見,後者產的叫什麼未知,但很有可能保持ID.4的命名方式。

■ 大眾ID.4什麼時候能國產?

根據規劃,國產版ID.4 在今年10月就要正式投產了。此前,上汽大眾的安亭工廠,也已經小批量試製了該車型。快一點的話,今年11月、12月大概就會正式上市。

按說這時候關於新車的各種參數信息,應該早就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首頁。然而詭異的是,除了文章開頭那些信息,媒體和消費者對ID.4這款車的信息瞭解之少,簡直如同一張白紙。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其實,這也怪不得大眾。原本計劃借今年4月紐約車展,再刷一波存在感的ID.4,卻因為疫情原因不得不將發佈日期改為6月的底特律車展。可眼看美國對疫情的防控成效,6月底特律車展能否正常舉行還在兩說。

要我建議,大眾不如就把ID.4的更多信息,例如上市日期、詳細參數、內飾官圖放在今年7月24號舉辦的成都車展上;等到9月26號的北京車展或者11月的廣州車展,再放一波跟國產下線、新車預售相關的信息,豈不美哉!

■ 大眾ID.4有什麼亮點?

首先是誕生於MEB平臺。這意味著它是一輛純正的,以電池為核心的,正向研發的電動車,和外面那些妖豔的“油改電”絕不相同。純電專屬平臺帶來的優點,包括但不限於電耗低、更安全、操控好、空間大等等。隨手舉個例子,新車2773mm的軸距已經堪比中級車的軸距,而它卻只是一輛不加長的緊湊型SUV而已。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其次是續航500km。雖然國內比亞迪漢EV、小鵬P7這些車的續航已經突破600km、700km,但顯然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不可能無限制的提高上去。綜合考慮成本和充電時間等因素,緊湊型或中型純電動車的續航在500km-600km之間,是比較合適的。

第三是智能化程度。儘管ID.3在軟件層面遭遇了一些困難,但大眾沒道理解決不了。斯柯達VISION iV的發佈會上可說了,新車以後是要搭載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想來大眾的“親兒子”ID.4也不會缺席。至於整車OTA功能,顯然對MEB平臺的量產車來說,屬於基本功的能力。

■ 大眾ID.4還有哪些兄弟車型?

熟悉大眾汽車“同平臺,多車型”戰略的朋友,一定不會詫異ID.4被南北大眾同時生產的做法。可你不知道的是,奧迪和斯柯達也都有各自的同款“ID.4”。

1、奧迪Q4e-tron概念車

2019年日內瓦車展,奧迪帶來了Q4 e-tron概念車。新車基於大眾MEB平臺打造而來,軸距2770mm,定位緊湊SUV,也是奧迪首款基於該平臺的量產車。未來,奧迪Q4 e-tron量產版將與特斯拉Model Y直接競爭,預計2020年下半年正式量產,由上海安亭工廠進行生產。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奧迪Q4 e-tron概念車

奧迪Q4 e-tron概念車搭載前異步感應電機,後永磁同步電機,和蔚來ES6剛好相反。新車系統綜合功率225kW,綜合最大扭矩460N·m ,0-100km/h加速時間6.3秒。據奧迪介紹,這輛車在大多數路況下都是後輪驅動,只有深踩油門或者行駛在結冰道路等環境下,前軸電機才會介入。這樣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上降低能耗,保存續航。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誕生於MEB平臺的奧迪Q4 e-tron概念車,未來或許也會提供多種不同容量的電池包。目前已知的是,新車將會搭載容量為82kWh的電池組,WLTP工況續航大於450km。同ID.4一樣,新車配備150kW快充技術,從0%充至80%電量僅需30分鐘。

2、斯柯達VISIONiV

2019年上海車展前夕,斯柯達帶來了一款名為VISION iV的概念車。新車軸距2765mm,定位緊湊型SUV。此外,量產版車型預計將於2020年正式推出,這也會是斯柯達品牌基於MEB平臺的首款量產車。巧的是,新車也將在上海安亭工廠投產。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斯柯達VISION iV概念車與大眾ID.4一樣,未來會提供兩驅和四驅兩個版本.其中,兩驅版本的最大功率為150kW,雙電機版的總輸出功率為225kW,最高時速180km/h,百公里加速時間5.9秒。電池方面,概念車搭載容量為83kWh的三元鋰電池,WLTP工況下最大續航能夠達到500公里。充電時間方面,斯柯達表示30分鐘能夠從0%衝到80%的電量,據此推測新車應該也配備有150kW的快充技術。

■ 大眾ID.4和它的兄弟們大概賣多少錢?

有報道稱ID.4在美國,可能會賣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那麼考慮到國產後ID.4將面臨的競爭對手,我猜國產後的指導價可能在29.98萬-38.98之間。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說實話,我從來不認為大眾一開始就會拿ID.4,同自主品牌的緊湊型純電SUV爭市場。顯然,ID.4要瞄準的是Model3、中低配Model Y以及其他即將國產的合資品牌緊湊型純電SUV。這中間,順手打掉一部分自主品牌中大型純電SUV的市場份額,比如蔚來ES6、比亞迪唐EV600、廣汽新能源Aion LX,這樣的定價策略才比較合理。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斯柯達版的ID.4顯然承擔著主攻自主品牌緊湊型SUV市場的任務。因此,我預計新車指導價可能在25.68萬-35.98萬元之間。通過續航、驅動形式的差異,劃出更細分的購車人群。即照顧了想買大眾但預算不夠的消費者,也考慮了看重續航和配置的消費者。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至於奧迪Q4 e-tron,顯然直接面對的是特斯拉Model Y、蔚來ES8這樣的競爭對手。因此,我估計新車指導價可能在45.68萬-63.89萬元之間。這樣的定位同直接競品高度重合,又避免與自家老大哥奧迪e-tron搶客戶,也給未來奧迪的中型純電SUV或者性能版車型,留出了定價的空間。

■ MEB平臺會讓大眾“套娃”之風更甚嗎?

下圖是我整理的大眾ID.4、奧迪Q4 e-tron概念車以及斯柯達VISION iV概念車的相關參數。你會發現,這些車電池容量、續航里程、軸距,甚至上市時間都近乎一致。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這並不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同一集團下,不同品牌共用平臺的例子,早在燃油車時代就多如牛毛;甚至不同車企之間共用平臺,例如當年福特、馬自達、沃爾沃共用一套動力總成,並不罕見。

進入電動化時代,只不過將這種做法推到了極致。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從早期的355模組,到後來的390模組,再到MEB平臺的590模組……大眾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標準化電池模組尺寸。在大眾的590模組中,每一個模組由24個電芯組成;模組的數量又可以根據車型定位增減。不同車型的電池PACK,區別僅在模組數量、是否具備高功率快充能力,其他的結構件則完全相同。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這麼做,是不是有一種寶馬在發動機模塊化生產中的味道——每一個氣缸0.5L,四缸機就是2.0L的排量,三缸機就是1.5L的排量。事實上,不止電池系統,對大眾集團來說,定位相似的車型連電機型號、輸出功率都可以實現標準化。

競爭對手皆大有來頭,大眾ID.4能否在國內市場脫穎而出?

這就是為什麼ID.4、Q4 e-tron概念車、VISION iV概念車這三款不同品牌的車型,擁有極為相似的基礎數據的原因。顯然,MEB平臺的出現,會讓“套娃”之風呈現出新的內涵。這對消費者、對行業究竟是好是壞,恐怕一時半會兒也很難說清楚。

■ 邦點評

如果順利,大眾ID.4今年10月就會投產,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能正式上市;與此同時,它的兄弟車型也有可能如期而至。我相信,即使它們基礎數據類似,但一定會呈現出各自鮮明的特點。

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準備好錢包,挑走一款你最中意的車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