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視窗一一未來十年:教育將如何升級和變化?

(第一教育經典)

教育視窗一一未來十年:教育將如何升級和變化?


素養培養將從藍圖到現實

  • 未來世界三大趨勢——不對稱性、複雜性、不確定性。
  • 教育,要想適應這樣的變革,系統性的組織變革在所難免。
  • 培養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素養
  •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是教育與經濟和社會深入互動,同頻共振的主旋律,是教育搭上時代快車的主路徑
  • 對於知識的認知不斷演進
  •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
  • 可以將知識廣泛地理解為通過學習獲得的信息、認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
  • OECD發佈《學習羅盤2030》(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認為知識是學科的、跨學科的、經驗的和程序的
教育視窗一一未來十年:教育將如何升級和變化?


  • 未來最重要的知識必定是不可複製的知識,如自信、選擇、健康、提問、娛樂、分享、有趣,還有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幸福的能力

技術發展升級教育形態

  • 技術還將不斷升級,成為促進教育變革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並呈現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趨勢。
  • 大數據蘊藏著巨量的財富,為教育技術升級提供的路徑指向。
  • 學生採取更靈活、線上線下、個人定製式的、混合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
  • “自學人”將成為學習者的重要特徵,自己制定學習目標,自己尋找學習資源,自己尋找學習方式。

真實性學習將成為學習主流

  • 美國:將知識與更多地與真實世界相關:他們認為知識學習是必要基礎。知識與真實世界相關能滿足學生學習狀態的需要,有利於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知識遷移,對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
  • 芬蘭:拓展課堂外的學習,並使用技術進行學習。比如,走進自然、參觀博物館、企業等,在學習環境中更多地認可遊戲和虛擬環境。
  • 日本:課改以“面向社會的課程”為理念,重視課程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聯,要求各學科相互關聯,幼、小、初、高各學段保持一貫性。

教學內容的變革對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要求,項目化學習、從STEM走向STEAM 、跨學科整合、主題教學、以概念為本的教學、大問題教學、大單元教學等方法正在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飛入尋常百姓家”,日益受到全球教育界的關注,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解決基於生活世界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科學將方興未艾

  • 教育研究正在從經驗導向轉向實證和科學導向,這也是學習科學所擔負的重要使命。
  • “因腦施教”

創新型學校服務個性化學習

  • 無論是創新方法,還是先進技術,未來學校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為主要目的。
  • 未來學校從學生的體驗出發,將在以下領域發生深刻變化:

大規模的定製化成為常態;

學生在移動性場所學習;

教師的教學計劃整合學生的社會、情感和物理需求;

課堂上開展的是差異化教學;

學校提供虛擬,不受限制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課程系統體現了生活的路徑;

在線學習平臺支持混合學習,從而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這些學校的組織、空間、教育者、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教育目標和評價體系各要素髮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而不僅僅是單一要素的變化。

看到未來教育的這些趨勢,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將會採取怎樣的行動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