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背景下出版數字化服務探究

核心閱讀

未來,知識服務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優質內容為基礎、以精準服務為核心的精品發展方向。

優質的內容資源加上豐富的傳播手段,才能實現一次開發、多種形態、多次増值,覆蓋面既決定著影響力,也決定著商業價值。

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出版業再次敲響了警鐘——疫情之下,書店停業、印刷停工,紙質圖書的銷售蕭條暗淡,今後的發展該何去何從?筆者以為,出版企業應該通過轉變經營思路、轉換銷售“戰場”、變現網絡流量等方式,讓遭受重創的行業正努力從危機中走出來,逐步恢復生機。

疫情之下出版行業的破局思考和探索

跨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對內容產品的需求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次疫情則加速這個變化。疫情讓出版業更加認識到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對融合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快了對數字出版等新興業務的佈局,加快了對新技術、新形態、新模式的探索,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在此階段,數字出版物及時、大量湧現,快速有效地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也為學生的在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可以看到,數字出版因其生產流程的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和低風險,以及內容獲取的便捷性,易形成廣泛傳播等特點,在疫情期間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不需要走出家門、不需要物流支持,只要網絡允許,讀者就可以快速獲取數字內容,這成為了特殊時期讀者獲取內容的最便捷途徑。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創新產品形態,引導大家利用鳳凰雲盤、騰訊文檔、秀米團隊、微信等互聯網工具實現居家網絡辦公,保障非常時期的工作運轉,並努力推動大眾、教育、期刊的資源複合和介質、渠道聯通,推動蘇少社數字化發展。各板塊積極行動,在“小鳳凰FM”及時上線音頻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等抗疫讀物,向小讀者傳播防疫知識;通過“鳳凰易學”微信公眾號向全省學齡兒童免費推出本社《音樂》《美術》《書法練習指導》電子版;策劃了《等你》《“大眼睛”暖心繪本》《麗麗的城》《呀,病毒!》等一批抗疫題材的兒童小說、繪本、科普讀物重點選題;充分利用蘇少社大刊群的優勢,迅速在各大期刊推出防疫專欄。疫情期間,蘇少社兒童小說《向日葵中隊》由江蘇文藝廣播改編為同名廣播劇,被選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支援湖北優秀節目,為湖北的少年兒童送去一份溫暖和關愛。疫情不會擊垮行業,只會加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

數字出版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探究方向

雖然疫情之下,數字出版業務大顯身手,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整個出版行業數字化儲備和運用不足。由於數字出版投入多、產出慢,資源集中度不高,以及授權等原因,出版社融合發展的步子一直不太大。出版單位不缺乏優質內容資源是大家公認的,但是無法與技術融合形成滿足用戶精準需求的服務,也是事實。雖然行業的數字化探索至今已超過10年,但實際上步伐緩慢,真正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還是少之又少。這次疫情,暴露出傳統出版在工作流程、內容傳播方面的短板,倒逼出版社要加快步伐,積極調整出版思維。

當然,出版業作為一個整體,更需從行業層面,去思考和探索今後的數字出版之路。未來,知識服務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優質內容為基礎、以精準服務為核心的精品發展方向。以內容建設為前提、融合發展為路徑,數字出版的根本在於內容資源,出版業的優勢就是內容資源,因此,開發具有原創價值、具有文學和思想厚度的內容,將始終是一流出版社的根本目標。同樣,任何時候都不能漠視新興技術的助推,優質的內容資源加上豐富的傳播手段,才能實現一次開發、多種形態、多次増值,覆蓋面既決定著影響力,也決定著商業價值。

整合文化資源,提升社會融入度。出版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更加需要以開放的理念辦出版,拓展整合以作者為中心的上游文化資源,藉助全媒體出版,延伸產業價值鏈條,向影視、動漫、手遊等產業鏈延伸和多元化發展,出版社應更加具備孵化器的功能。

此次疫情,也是一次倒逼,倒逼出版行業加快創新、轉型升級。疫情是風險,也是機遇。出版人開始思考出版定位和不足,深入思考數字出版、產品服務、營銷模式、提質增速等各方面的問題,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達到“逆增長”。不斷深入思考,不斷迎接挑戰,就會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