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大漲價,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有利與有害各有哪些方面?

國外疫情持續嚴重,累計確診已經超過144萬例,而且還沒有到拐點,一些產糧食大國為了保證本國糧食的供應和糧食安全,開始暫停糧食出口,國際糧食供應緊張,國際糧食價格面臨上漲,國內的糧食價格的如何變化成為國人熱議的話題,糧食價格如何真的發生大漲,有哪些利弊。


如果糧食大漲價,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有利與有害各有哪些方面?


1、糧食價格大漲的好處

糧食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糧食價格上漲對農民是有很大的好處的,這是一大優點,一直以來糧食價格非常平穩,其他商品上漲的價格非常快,但糧食價格一直上漲的比較慢,比如說房產、豬肉價格上漲很快。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的糧食價格一直沒有得到上漲,如果糧食價格大漲,那農民的收入肯定會上漲,相當於給農民創收。

2、糧食價格大漲的弊端

2019年由於豬肉價格的上漲,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了其他替代品消費品的價格上漲,這樣CPI一直保持在高位運行,2020年初又遇到了疫情的原因,2月份全國CPI環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同比上漲5.2%,大部分的投資已經跑不贏物價增長了,何況貨幣貶值,糧食價格上漲,居民的消費支出增加,一旦糧食價格大漲,麵粉、大米、麵包及糧食的其他成品價格也會大漲,CPI的估計會創造歷史,帶來通貨膨脹。

CPI高位運行,居民支出加大,居民的生活壓力肯定會變大,加上現在疫情的原因,工作不好找,很多企業裁員,居民更不敢消費,在現在的疫情情況下,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下,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大馬車的一輛,如果消費這輛馬車再遇到問題了,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3、糧食價格會大漲嗎?

雖然國外疫情導致了很多產糧大國暫停糧食的出口,比如說越南、哈薩克斯坦、塞維利亞、俄羅斯等,但是我國糧食進口依賴低,糧食生產能力足,2019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產量達到6.6億噸,同比增長0.9%,人均糧食佔有量483公斤,人均每天糧食佔有量1.32公斤,每天兩斤多的糧食,99%的人是夠吃的,所以我國的糧食基本上能夠保持自給自足。

今年的糧食漲勢也非常好,今年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產量再上一個新臺階,所以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的問題。而且國家有一條穩定糧食價格的機制,從2004年開始,我國每年都會以財政補貼的方式低價採購一大批糧食,然後投放市場,穩定糧食的價格。

綜上所述,糧食價格大漲對農民創收是有益的,但是糧食價格大漲會帶來通貨膨脹,以及消費不振,可能會導致經濟衰退,失業增加,糧食大漲弊大於利,我國糧食產量充足,進口依賴度,再加上有比較好的穩定糧食價格的機制,綜合看我國的糧食價格會比較平穩,糧食價格不會發生大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