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民族史,是華人必須學的一堂課。

民族這個概念,大抵是指在文化上,語言上、歷史上或者其他一些方面有一定區分的一群人。

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近代以來為研究人類進化歷史和種族繁衍歷史形成的。

放諸世界各國,皆如此。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的民族,一個民族也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不論是因過度區分,還是以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對比。民族,是土著化的,是多元化的,是發展融合的。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民族大團結

中國的民族亦是如此。作為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多元化發展的國度,中華民族的歷史一直都是在多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下融合延續的。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民族或者說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如何延續,又是如何與多民族群體共同繁衍融合發展的?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對中華之民族史有一個清晰的概念。要了解中華民族史,那自然要和中華王朝史結合。用王朝這種政治實體和民族這種社會群體,倉舒認為,中華古代民族歷史,至少經歷了7個大的時期。

遠古時代——夏商周

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前221年。

這個時代是中華各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初期。

從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祝融氏、共工氏、九黎蚩尤氏、三苗氏、九夷氏乃至華夏。 近7000餘年,中華大地上,開始形成了華夏族和其他各族,它們一個個粉墨登場,先後登上了歷史政治舞臺。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遠古時代

需要說明的是,有巢氏至三苗氏、九夷氏,他們還不能夠稱之為民族。只能是當時千百個氏族部落聯盟或者部落集團裡面比較大的,比起強的一些聯盟部落。直到後來他們才具備了民族的因素,走進了這個門檻。

後期出現的華夷五方格局,正是這個道理。而這一切又與王朝政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秦漢

大抵在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441年的歷史。

進入秦漢以來,是漢民族正式形成,漢民族和其他民族建立多民族國家的時刻。

漢民族形成繁衍發展,匈奴族、羌族也同理繁衍生息。他們之間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而這種戰爭自古乃至以後皆有。也就是所謂後世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的另一面之意。漢族與其他各民族鬥爭,從未停止。漢族與各民族的發展,也是在一次次的鬥爭中不斷融合進行的。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兵馬俑

魏晉南北朝

大抵在公元220年--公元581年,361年的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各民族大混戰、大遷徙、大融合發展的時期。

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三國和兩晉的民族壓迫和各民族自身要發展的矛盾所碰撞的各民族大混戰,也同步造成了民族的大遷徙。

伴隨著自然災害,人民起義等,與漢族同期的匈奴族、鮮卑族、羯族、羌族、氐族等先後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權,直到鮮卑北魏統一,行漢化改革,各民族大量與漢族融合,被漢族同化發展。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魏晉南北朝局勢(粗略)

隋唐

大抵相當於公元581年--公元907年,326年的歷史。

隋唐時代,上承魏晉南北朝,下啟五代十國。這個時代,漢族乃至各民族繁榮發展,社會重新歸於統一。不僅僅漢族社會經濟文化水平拔高,像突厥,回鶻,渤海,吐蕃,契丹等民族也是取的空前的進步和發展。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隋唐民族交往頻繁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

大抵相當於公元907年--公元1206年,299年的歷史。

唐王朝一覆滅,中國的社會再次進入了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是漢族與多民族政權鬥爭融合的時代。

五代十國,短短53年,是隋唐以來向遼、宋、金、夏過渡的時代。契丹、党項、女真的不斷壯大,也造成了宋之於契丹之遼,宋之於党項之西夏,契丹之於女真金的對峙,融合與發展。

同魏晉南北朝一樣,這個時期的漢族和各民族融合發展,漢族勢弱,各民族勢強。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五代十國區域圖

元明清

大抵相當於公元1206年--公元1840年,634年的歷史。

同隋唐時期一樣,元明清是一個趨向統一融合發展的時代。

與隋唐所不一樣的時,元明清是以蒙古、滿族為代表的各民族取得長足發展,且開創了以各民族為主而非漢族為主的“統一全國”時期。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元明清

清後期-民國

大抵相當於公元1840年--公元1949年。

這個時期的中國漢族和各民族,以反帝反封建為己任,結成了不可分割的中華民族整體,是很重要的,融合非常大的,新舊交替很徹底的時期。

綜上,不難發現,王朝並不等於民族,但王朝的興衰也一定程度反應了民族的興衰。中華漢族,乃至各民族,是隨著各王朝興衰史上,不斷的以形成、發展、興旺、衰落等不斷演變的。

民族史,得這麼學才合適

法國報紙上的清末中國

所以,我們要搞清楚中華民族史如何演變,就必須把漢族和各民族相互融合,統一發展這個基本點摸透。不搞毫無意義的,莫名其妙的,盲目的民族情懷。

民族史,是華人必須學的一堂課,更需要深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