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我的家風家訓

我的家風家訓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是重要一環。“家風”是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徵,也是一個家族的道德規範。家風的形成,無關家庭貧富,也無關父母文化程度,關係的是父母的德行素養。我的家規家訓就是:活著就不向命運低頭

我的媽媽是普通的農村婦女,也是當仁不讓的女中豪傑。我最佩服的一個人。她是家裡的主心骨,是她用瘦弱的雙肩,矮小的身軀扛起了這個家。也是她用一言一行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更是她把“活著,就不向命運低頭”這樣的家訓傳給了我們。

媽是跟著爸從窮日子、苦日子裡過過來的。爸是老實巴交的人,從不和任何人爭搶。當了七年的兵,退伍後經人介紹與媽結了婚。因為沒給家裡掙回一個工分,爺爺分家時什麼也沒給爸和媽。用媽的話講:連個草棍兒都沒給。從此,窮困像一張無形的網籠罩著這個家。沒糧食,沒房子,什麼都沒有。媽勸爸:“沒事,老天爺不會餓死咱的!”媽回姥姥家借了糧食,到處求人借住在生產隊的一間破房子裡。媽懷了我時,爸媽總算是有了自己的家——兩間黃泥砌成的茅草房,冬天裡外透霜。可就是這樣的房子,媽也高興;“咱有家了,更不怕了!”這兩間草房,媽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我在那裡出生,也從那裡出嫁。二十多年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管媽怎樣起早貪黑的幹活,都不忘把家裡的箱箱櫃櫃,窗戶,玻璃,擦的一塵不染。媽的整潔、節儉在鄰里有口皆碑。媽的要強、不服輸鄉里鄉親家喻戶曉。日子雖然清苦,但媽苦自個兒,卻從沒讓我們受屈。過年,家裡沒錢買新衣服,媽就熬幾個通宵,用手針給我們每人縫一件新外套,讓我們也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過年的時候穿上了新衣服。上學了,媽不管家裡多難,也從沒讓我們遲交過一回學費,更沒接受過學校裡的一分救助。媽和爸硬是勒緊褲腰帶把我們拉扯大了。

媽媽的要強,不服輸,就像一顆種子一樣種在了我的心坎兒裡。清苦的日子裡,我們依舊快樂地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念小學,上中學,還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專,考上了大學。如今有了自己穩定的工作。不僅再不用像爸媽一樣為生計發愁,而且成長得堂堂正正。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媽那懂得了:活著,就不向命運低頭。

媽媽苦了一輩子,沒給我們攢下金山銀山,但媽給我們的卻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活著,就不向命運低頭。”這成了我們家的家訓。我將把它像媽一樣傳給我的孩子,再讓我的孩子一直一直地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