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伏羲顯然就是一個天才,他無師自通就能夠了解很多大自然的規律,其中就包括天文知識。

當然這裡的天文知識,僅侷限於中華大地,具體來說就是中原地區。

因為伏羲生活在這裡,而換一個空間,伏羲的這一套天文知識,就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這並不是迷信,而是科學的源頭。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那時候沒有文字,伏羲通過推演八卦,將深奧的道理記載在八卦之中他的一生非常豐富精彩,智商又那麼高超,所以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

周文王姬昌雖然比不上伏羲,但也是個天才。伏羲是開創者,而周文王只能在伏羲的基礎上延伸相關的知識,這也就有了八八六十四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當孔子看到《易經》這本書的時候,久久不能平息。於是他提起筆,為《易經》撰寫了註解十翼。

此後《易經》更是成為了四書五經之一,成為數千年來後世文人必讀教科書之一,而《易經》至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在國外也是有很多人對這本書有深入的研究。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伏羲氏時期的天文知識,絕對是比較發達的

在古代,是沒有天文望遠鏡的,能做的只有抬頭用肉眼仰望星空,不管是我們的嫦娥奔月,還是西方的星座傳說,都只是神話故事。

而真正有價值的是對天體運作規律的總結。一天有多少時辰,一年有多少天,24節氣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上古時期,人類對天文學的一種總結。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沒有乘風破浪的遠航,所以不知道天圓地方是錯的,沒有天文望遠鏡所以不知道地心說是錯的。不管東方西方,在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對天文學的歸納總結,都是有侷限性的。

對侷限性範圍之內的天文知識,我覺得伏羲氏時期,已經研究的非常透徹了。日出東方,落於西方,月亮陰晴圓缺。

從這些規律中,上古時期的人類就已經推演出一年12個月,每個月有三十天左右。至於你認為的發達是知道月球上有多少坑,這是不現實的。從無到有的過程,其實才是大智慧真正展現魅力的過程。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永遠不能被忘記的《易經》

很多人對《易經》這本書都存在著誤解,認為是本算命之書,但書中的內容遠比算命要更豐富,更復雜。西方學者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法國傳教士白晉在信中寫道,二進制不應該是一門新科學,中國的伏羲幾千年就已經發明瞭。

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臨終前也留下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此消彼長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變的,也是不滅的,盛衰消長,循環往復,這一重大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還有學者研究發現,中國幾千年前的太極八卦圖,就是人們苦苦追尋的宇宙統一模式。中國的科學家也根據伏羲八卦圖,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從而提出了全新的科學理論體系。

由此可見,《易經》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現在無法完全解讀的超科學,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終將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古人言,《易經》博大精深,在於它包羅萬象。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

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瞭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易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因此我向他們推薦了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這套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伏羲時期我們的天文學就很發達?6500年前的《易經》講的很明白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世人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56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