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引子:

遼重熙十一年(公元1042年初),遼興宗耶律宗真派南院宣徽使蕭特末、翰林學士劉六符南下汴梁,覲見宋仁宗,希望通過談判收回燕雲十六州的“關南之地”。

那麼這個問題是怎麼來的呢?

㈠背景

公元959年,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榮親征北伐契丹。四月,柴榮御駕親征,水陸兩軍大舉北伐。

由於柴榮威名在外,契丹人(其實大都是漢人)聞風喪膽,契丹各地的守將不是投降就是逃跑。42天內周軍就收復益津關、瓦橋關、鄚州、瀛州等地,共計三州十七縣。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燕雲十六州一直都是大宋的熱點話題

從此,在遼朝的地理名詞庫裡,多了一個名詞,叫“關南”。關南,站在遼朝角度,就是以在瓦橋關(河北省雄縣)以南,遼朝曾統治過但被周世宗奪走的地盤。

㈡宋遼對“關南之地”緣何這般在意?

對契丹來說:

周朝被宋朝篡位後,大宋理所當然的繼承了後周政治土地遺產。關南之地也就順勢收編成為大宋不可分割的國土。

遼朝必須奪回關南,不然燕雲十六州就不完整。南京(今北京)就無險可守,失去戰略縱深,後患無窮,南朝人才輩出,天知道宋朝哪天再出個柴榮那樣的雄主,抄傢伙打上門來。真是被柴榮打怕了!

對大宋來說: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後晉沙陀人石敬瑭為了借兵,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

在宋朝之前的封建王朝,基本就是靠著燕雲十六州險峻的山脈、山下的桑乾河和拒馬河以及長城這三道防線抵禦住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

正所謂“丟燕雲則必禍中原”,由此可見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的重要性。大宋的精英士大夫自然更是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

所以“關南之地”絕對不能丟,這既是北伐燕雲的前沿陣地,也是繼承後周的政治遺產,祖宗遺產絕對不能放棄,寸土不讓,大宋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再說誰也不敢做歷史的“千古罪人”。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宋遼《澶淵之盟》

㈢《澶淵之盟》28年後的政治訛詐

自宋太宗兩次冒進北伐慘敗後,宋朝徹底患上了契丹恐懼症,聞遼色變。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宋遼多次談判交鋒,“唇槍舌劍”

1004年遼宋澶淵之盟談判的時候蕭太后還問曹利用要“關南之地”,結果宋使曹利用耍無賴,”這本是你們和前朝的事了,關我朝什麼事啊?即使賠付你們一些歲幣,我都不知我國皇帝能否答應呢,割地給你們是絕對不可能的。”

雙方罷兵,雙方基本保持和平局面。

公元1042年,契丹使臣劉六符等人是來向北宋君臣“問罪”的。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契丹使者

除了指責宋朝不該“欺負”西夏外,還責問宋朝為什麼“擅自”在遼宋邊界增加兵力和防禦工事,還浚通進入契丹的相關河道,你們究竟想幹什麼?

劉六符說你們也知道得罪我們是什麼後果,不過我們皇帝有好生之德,不願南朝(遼宋互稱南北朝)百姓毀於戰火。

給你們一個機會,只要把當年周世宗“非法”佔領我們的十縣之地(北宋控制十縣)還給我們,以後我們還是兄弟之邦。否則,北朝便於騎射,兵馬強壯……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契丹兵強馬壯,每年南下“打草谷”擄掠大宋財貨人口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大宋宰相富弼

宋朝上下統一口徑,祖宗之地不輕予人。遼朝這是典型的政治訛詐,豈能上鉤。但是這個問題拖了28年了,怎麼解決呢?

其實真要打起來,遼朝未必佔便宜。

此時的遼朝國勢明顯中衰,朝中再無蕭太后、耶律休哥那樣的強人。北宋不善攻卻善守,遼軍南下,宋人堅壁清野,遼軍就將陷入北宋軍民的汪洋大海。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富弼書法一覽

宋廷根本沒勇氣再與契丹一戰。 宋朝本來想和遼朝和親,弄個皇女嫁給遼朝皇太子耶律洪基,但被富弼否掉。富弼說還嫌臉丟得不夠大?

富弼考慮先和遼朝打嘴仗,能嚇唬住對方最好。實在不行就花錢買平安。富弼出使遼朝後,繼續和劉六符吵架。劉六符說我朝只要地,否則只有戰爭。富弼知道這是劉六符虛張聲勢,真要打早動手了。

富弼告訴遼興宗,我們不可能割讓地盤,那是五代時的事情,和我們沒關係。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宋遼都是東亞當時的大帝國

其次,打起來,對陛下您有什麼好處?不如我們出點錢,各退一步。我們兩國是盟友兄弟,世上豈有兄辱弟榮耶!

遼人不想要錢,想要娶親大宋公主。富弼最反感和親,何況大宋公主才4歲,年齡太小,就拒絕了。

遼朝最後同意宋朝出錢,但這筆錢以什麼名義,遼朝還是要爭一爭。遼興宗說宋朝給的錢,必須是“獻”。富弼當場拒絕,說只有藩屬給宗主國的錢,才叫“獻”。遼宋平等,豈可用“獻”字!

遼興宗冷嘲熱諷:你們怕我們到這份上了,寧可花錢買和平,還在乎一個字嗎?

富弼看著這些契丹蠻夷,鄙夷不屑的搖搖頭,還是拒絕。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每年契丹使臣都會出使大宋

遼人還是要“獻”字,派劉六符南下扯皮。宋廷又議來議去,“獻”字肯定不能用,那就用“納”字吧。

遼朝爭到的,除了一個“納”字,還有歲增銀十萬、絹十萬。

於是宋遼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也就擱置爭議,花錢買平安這樣不了了之了。

宋新社追評:

近人蔡東藩在《宋史演義》痛斥宋君臣,“一個字都不能爭得,宋君臣可謂委靡。”

宋遼和平剛開始是兩國綜合國力相差無幾的條件下達成的,後來雙方經濟捆綁,文化同一,宋遼都成了中華文化圈的一員。

宋遼隨著時間的推移統治階層都開始牴觸戰爭解決問題,相比較而言遼腐化墮落的速度大大低於大宋,再加上歷史一貫作風,對大宋居高臨下的訛詐也就不可避免,大宋軍事力量不給力只能花錢買和平,畢竟這一招屢試不爽。

社評:聚焦宋遼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南之地”
  • 大宋的國際政治環境惡劣

這也是後來金人崛起,大宋仍然希望花錢買和平的原因,對金人抱有幻想的歷史慣性,甚至於出現僱傭金人收復燕雲的想法,將大宋的虛弱不堪暴露無遺。

除了燕雲十六州的關南之地,漢唐故土還有不少遊離於中國之外,你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