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醫療隊員猝然離世:集體的每顆釘,都是家人的一座山。

01

那個叫張靜靜的女護師,沒能等來4月7日清晨的春光。

4月6日晚上,她還是走了。

她兩個多月未見的孩子,才剛滿5歲。

她遠在非洲援建的丈夫,被疫情和任務阻隔,無法趕回來見她最後一面。

而翹首以待等她平安歸來的父母,在等來寶貝女兒突然離世的噩耗後,悲痛欲絕。


4月5日,本是張靜靜援鄂回到山東,結束14天隔離期,和親人團聚的日子。

但,就在4月5日清晨,她突發心臟驟停,倒在隔離酒店裡,再也沒有醒來。

原本,出了酒店的門,她就能回到闊別已久的家。

如今,家門悲傷地開著,她卻再也回不去。


02

張靜靜是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從1月26日凌晨,接到一紙命令,她和隊友馳援湖北,來到重災區黃岡,到3月21日,黃岡市“四類”人員全部清零,她一身疲憊返回濟南,接受隔離14天。


如今,14天隔離期滿。


這個歷經兩個多月生死救援的80後護師,還是永遠地被困在2020年春天。


但,發生在她身上的許多小事,又濃縮著這場災難中諸多赤子的悲歡。

張靜靜的丈夫,在大洋彼岸援助非洲。


武漢疫情爆發後,她情況特殊,本可以不必出征,但還是把孩子送給老家父母,主動請纓,趕赴湖北。

援鄂醫療隊員猝然離世:集體的每顆釘,都是家人的一座山。

丈夫給張靜靜寫的信

由於熱愛文字,在抗疫期間,張靜靜寫過多篇《連載·黃岡日記》,在澎湃新聞上發表。

這些文字,有著女性的細膩溫柔,也有著人性的樸素誠意。

●“為了更好地照顧病人,我把自己的頭髮剪成一寸多長,理了個男孩髮型。


現階段,在愛美的女孩子們眼裡,儘快遏制住疫情,比秀麗的長髮更重要,做出這個決定,我不後悔。”


●“醫療隊和湖北當地的患者溝通存在障礙,湖北黃岡當地人說話方言很重,我們說的患者不明白,患者說的我們聽不懂。


我決心編寫一本護患溝通本,方便醫療隊工作。”

●“值夜班時,給一位50多歲的患者抽血,患者血管不好找,我湊近了看了又看,想找到一個萬無一失的血管。


就在我正找血管時,這位患者說‘孩子,別離我太近,你們這麼年輕,從山東老遠到我們黃岡來,我不想把病傳給你’。”

●“和年幼的孩子分離我沒哭;沒能陪父母吃上團圓飯我沒哭;戰場上累到頸椎病復發我沒哭;條件艱苦,沒桌子用手端著吃飯我沒哭;一個早上抽30個患者的血我沒哭;


為臥床的患者翻身尿不溼,我沒哭;一天下來,臉上被口罩勒出壓痕、壓瘡,我沒哭;從隔離病房出來,全身衣服汗溼透,往下滴水,我沒哭……

但是,當被患者集體點贊,當患者豎起大拇指的一瞬間,原諒我沒忍住,淚流滿面;當看到患者治癒出院,給我們揮手告別,原諒我沒忍住自己的眼淚。”

……

援鄂醫療隊員猝然離世:集體的每顆釘,都是家人的一座山。

張靜靜馳援黃岡工作照

在“後疫情時代”,重讀張靜靜的這些文字和故事,依然會心頭一熱,雙眼湧淚。

她,還有更多她這樣的一線人員,用血肉之軀,把病毒漩渦中的更多人,一步步從死亡邊緣拉回,也一點點讓這個國家恢復常態。

儘管,她的猝然離開,是一場意外。

但,捱過至暗時刻的我們,還有依靠他們才擊退病毒的國家,不該在疼痛和悲傷過後,告別與死亡終點,忘記這樣的赤子。

赤子當被善待,赤子也是凡人。

不管是一個時代,還是一個民族,唯有善待凡人,才會被絕大多凡人擁護,才會喚起更多凡人的英雄夢,才配擁有更多的英雄。


03

這兩天,疫情之下,還有一則新聞,讓人難過:

36歲的“全國辦案標兵”周國霞,從自家6樓陽臺墜下身亡。


作為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人民法院的一名優秀法官,周國霞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其中最小的孩子,還不滿週歲。

這位80後女法官,曾被媒體多次報道過。2019年,還被評為全國法院的辦案標兵(全國僅200人,甘肅省4人)。

她獲得過市區“三八紅旗手”“辦案能手”“先進工作者”“優秀公務員”等一系列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


在媒體公開報道的信息裡:


2016年,她共收民事案件219件,審結181件;2017年,共收民事案件290件,審結235件;2018年,她收接案件高達354件,平均每天要接一起案件……

由於她承辦的案件數量多,很多案件是案情複雜的經濟類糾紛,她常常利用休息時間,書寫並修改法律文書。

她和當教師的愛人兩地分居,為了家庭和判案兩不誤,無數個節假日,她都帶著孩子在辦公室加班到很晚。


“基層法官的工作,平凡而瑣碎。沒有顯赫的聲名和榮譽,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有的只是往來於原被告間的苦口婆心,是伏案加班時的夜深人靜。”

生前,周國霞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

在這位出身寒門、拒絕收禮、不苟言笑、個性太強的基層法官看來,相比專業,善良才是一個法官最不該丟的本色。


援鄂醫療隊員猝然離世:集體的每顆釘,都是家人的一座山。

報道周國霞的文章

只是,長期的超負荷和連軸轉,一點點把她的體力和精神推到崩潰的邊緣。

她感到很累,但無法推卻工作。就連要二胎,也僅僅是為了這樣可以休個產假,喘口氣。


但在產假期間,她仍然在加班,帶著兩個孩子,讓同事把卷宗送到家裡來處理。

這位優秀的標兵、拼命的法官,也是疲憊的凡人、勞累的母親。

高壓之下,她的精神和心理都出現了問題。她甚至無暇去看醫生。直到今年3月份,在幾次開庭中,她都出現恍惚,無法宣判,被迫休庭。

3月7日和8日,聽說她狀態越來越不好的丈夫,帶她去做檢查,並替她向單位請假。


3月9日晚上,她哥哥從蘭州來看她,她的丈夫下樓接哥哥。

當倆人上樓推門而入,發現周國霞已經墜落身亡。


援鄂醫療隊員猝然離世:集體的每顆釘,都是家人的一座山。

周國霞最後發給哥哥的信息

面對周國霞的逝去,我們當然不能僅僅把矛頭指向她的工作和單位。


但,一個同樣在基層法院當法官的女朋友,看了她的遭遇後,哭腫了雙眼:


“案件多如牛毛,每天都連軸轉,我已連續半年沒有來例假了。基層法官不易,基層公務員不易,基層的工作者不易。”


周國霞的離去,是一個標兵的隕落,也是一個在家庭和事業中輾轉騰挪的女性的悲苦。

這樣的悲劇,讓人在噓唏不已中,無法一味去謳歌犧牲。


但在心痛不已中,依然期待,維護這個國家龐大基層運轉的那群良人,能夠得到善待。

他們是災難來臨時的戰士,也是歲月靜好時的螺釘。

他們是龐大集體中的一粒沙,卻是家人背後的一座山。

他們替體制直面矛盾和衝突,他們需要被國家看見和愛護。


04

每當有人過勞猝死或不幸離開時,總有人呼籲:


“別再把錢看得太重,請把健康放到第一位;不要為工作拼命,請為自己而活。”


這話,從某個視角,固然是對的。


只是,有些時候,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錢和工作的問題,而是小我和大我的問題、使命和責任的問題。


病毒來襲,如果每個醫護工作者,都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再為工作拼命,我們拿什麼擊敗病毒,又如何再次走進這個春天?


戰爭爆發時,如果我們的每位戰士,都把自己活下來放在第一位,不再為祖國而戰,我們拿什麼保衛疆土,又如何在人間煙火裡安享太平?


日常生活裡,如果維護這個國家龐大基層運轉的每個人,都把小我放在第一位,對工作敷衍了事,對人命冷漠以待,對他人的苦難無法葆有善良和同情,我們這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又怎麼可能挺過一場場災難,絕處逢生?


援鄂醫療隊員猝然離世:集體的每顆釘,都是家人的一座山。

要有雙眼含淚的當奉獻者、建設者、行動派、實幹家, 替我們負重前行,直面風暴,擊退暗湧,我們才有條件坐下來,欣賞美食和美景。


但我們需要看見,他們是集體中的一顆釘,也是家庭裡的一座山。


並在這種看見中,從個體到群體,給那顆釘足夠的愛護和珍重。


05

“病毒獵手”張文宏曾說:

不能欺負聽話的老實人,不能把人當機器,要看見一個個鮮活個體的承受和極限,不在扭曲的宣傳裡頌揚過度犧牲,避免戰士無謂的犧牲。

是的。


面對悲劇,與其從下譴責赤子太傻、良人薄命,不如從上給赤子赤誠,給良者良知。

從法律和薪酬上,給災難突如其來時,那些挺身而出的人,無畏無懼的人,敢說真話的人,心懷眾生的人,鋼鐵長城的庇護和真金白銀的優待,不讓他們流血又流淚。


而不是,戴上高帽子,就算完事。

從公平和獎懲上,給庸常歲月裡,那些默默無聞的人,秉公辦事的人,實事求是的人,踏實趕路的人,勞有所得的成就和勞有所樂的善待,不讓他們委屈又崩潰。


而不是,鞭打快牛,永無休止。

唯有頂層設計足夠人性,那些在集體和自我、工作和家庭中輾轉的良人,才能善終。

因為,赤子被善待,良人被厚愛,個體的悲歡被看見,群體的哀傷才能減少。

願看到此文的你們,也能在勞累和休整、責任和自我、集體和個人中,不負一顆釘的堅韌,也牢記一座山的囑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