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生:寶寶溼疹就別碰這3物了,它們就是過敏源,越碰越溼疹

溼疹,在西方又被成為eczema,源於希臘文,是水沸出的意思,說明本病有滲出傾向,並且因為其灼痛和瘙癢感而得名。這是一種由多種內部或外部因素所引起的皮膚炎症,病因常常難以明確。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可以見到紅斑、小疙瘩(丘疹)、水皰等,皮損多融合成片,對稱分佈,容易復發。溼疹只是一個形態學診斷,要進一步查找病因,儘可能進一步分類。

哈佛醫生:寶寶溼疹就別碰這3物了,它們就是過敏源,越碰越溼疹

在國際疾病分類ICD-10及11中,溼疹皮炎包含了接觸性皮炎、特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多種疾病。《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指出,特應性皮炎和接觸性皮炎,是兩種在孩子身上最為常見的溼疹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多發生在有食物過敏、哮喘、花粉症和環境過敏家族史的嬰幼兒身上。

特應性皮炎一般來說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寶寶幾周到6個月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症狀一般表現為寶寶的臉頰、額頭或者頭皮瘙癢、發紅,並出現小丘疹。頭皮和臉上的皮疹好轉後可能會出現在胳膊上或者軀幹處。1歲以後學齡前的寶寶特應性皮炎則常見在肘部和膝蓋,長期患病時皮膚呈鱗狀、並且伴有色素沉著和皮膚組織增厚。

哈佛醫生:寶寶溼疹就別碰這3物了,它們就是過敏源,越碰越溼疹

第二個階段常見於4-10歲的孩子,很少會有液體滲出,但是卻更容易結痂,而且皮膚某種程度上會變厚,非常乾燥。

第三個階段的特種是局部皮膚瘙癢,而且格外的乾燥,表明起皮,發生在孩子12歲以後,而且有時候可能持續到青年期。

哈佛醫生:寶寶溼疹就別碰這3物了,它們就是過敏源,越碰越溼疹

接觸性皮炎則是的當寶寶的皮膚接觸到刺激性物質或者過敏源的時候,就會發生接觸性皮炎。引起這種溼疹的最常見問題是一種刺激性物質比如寶寶自己的口水,或者舔唇的寶寶發生接觸性皮炎,另外一種則是外界的刺激性肥皂、某些事物藥物等,以及羊毛或者粗糙編織物摩擦而發生的。兩大類的溼疹皮炎在寶寶的身上往往不會單一出現,在患過一次溼疹之後,孩子的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很容易就會誘發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無數次的接觸性皮炎,也就是為什麼寶媽看到寶寶的溼疹反覆發作的原因。

哈佛醫生:寶寶溼疹就別碰這3物了,它們就是過敏源,越碰越溼疹

1. 外界刺激物:如受到熱水燙洗,或是過度抓撓,清洗,以及皮膚接觸到可能致敏的物質如皮毛製劑等,都可成為寶寶的過敏源而引發溼疹。

哈佛醫生:寶寶溼疹就別碰這3物了,它們就是過敏源,越碰越溼疹

2.

富含異體蛋白的食物等:海鮮、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動物脂肪、異體蛋白、香精、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3. 日常生活常見接觸物:如動物皮毛、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輻射、洗髮水、洗潔精、染髮劑、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錶、項鍊、戒指、耳環)、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等。

所以當寶寶患了溼疹之後,寶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幫助寶寶隔離刺激物,再者就是幫助寶寶保持皮膚的潔淨和溼潤,完善皮膚的屏障。可以通過用溫水洗沐、擦抹含了桃油果脂的潤膚露,給寶寶皮膚保持潔淨和滋潤,為寶寶形成一到隔離外界刺激物的油膜,防止皮膚乾燥、發癢,減少皴裂、皮損的發生,從而抑制細菌在皮膚上進行定植,幫助寶寶溼疹的恢復。

哈佛醫生:寶寶溼疹就別碰這3物了,它們就是過敏源,越碰越溼疹

再者,日常生活中,還應當做好相應的護理,比如減少日照從而避免紫外線直射;還需要注意穿著上,給寶寶穿一些純棉、舒適類的衣物,幫助透風和散熱。因為長溼疹的孩子皮膚很容易發熱並且瘙癢的同時伴有灼熱的疼痛感,幫助保持皮膚的通風也就能夠幫助散熱,減少瘙癢的症狀,並避免不斷搔抓和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