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支付寶不做社交也能包攬流量?

「社交萬能論」在互聯網圈內一向頗有擁躉,社交的威力也確實經歷過實踐的驗證。但話分兩頭,假設做不成社交,沒有高在線時長,是不是就一定活不好,甚至活不下去呢?畢竟社交戰場格局已成,搶灘社交的黃金期早已過了。

另闢蹊徑!支付寶不做社交也能包攬流量?

要說對社交的執迷,當年的支付寶可謂無出其右。微信支付快速崛起,讓支付寶深感「高頻打低頻」之痛,所以執迷最深時,支付寶甚至連首屏都和微信極為相似。

但是支付寶的社交戰略極不成功,收效甚微不說,還頻頻踩雷。最著名的雷,便是2016年末的「圈子事件」,大尺度照片問題讓支付寶引來一片口誅筆伐。

另闢蹊徑!支付寶不做社交也能包攬流量?

圈子事件對阿里震動很大,據說圈子事件後,甚少來支付寶辦公區的馬雲有一天突然過來開會,沒過多久,支付寶的社交戰略被全面叫停。

高頻、小額的支付場景,進入門檻低、用戶需求高正是培養支付習慣、提升用戶粘性的絕佳機會。這方面微信社交屬性,天然具有高頻打開的特性,微信支付在這些場景中的強力攻勢,讓支付寶迫不得已進入高頻、小額的支付場景中展開防禦戰。也正是此時,2017年左右支付寶同比增長率跌倒8.9%的最低點。

另闢蹊徑!支付寶不做社交也能包攬流量?

支付寶的核心正是優勢正是離錢近離交易近,加上支付寶此前積累的信用與安全優勢,在線下金融服務中更具有優勢,因此支付寶逐漸從線上向線下轉移,城市向農村轉移,開啟一場下沉之戰。

在硬實力上,支付寶全球擁有10億用戶,2億海外用戶,各種黑科技保障了用戶資金安全,在軟實力上,支付寶做出一場又一場刷屏營銷,贏下一個又一個的場景競爭。而且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一個能與支付寶抗衡的主打便民實用的APP ,接下來支付寶將走向世界,為全世界人民帶來更加方便的生活。

另闢蹊徑!支付寶不做社交也能包攬流量?

其實,細究起來,支付寶能夠乘勝追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於明智地放棄了社交路線。2017年開始,支付寶下線並關停與社交相關地大量產品。

不再執著於社交的支付寶開始注重擴充自己的功能庫,把首頁變成一個萬能工具箱,不論是日常生活繳費,還是出行支付或者理財等等,支付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民生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