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社微評》:讓民營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活命”是當前天大的事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威脅著全世界的公共衛生安全。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

截至北京時間4月7日06時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33萬例,共計1337749例。

《華社微評》:讓民營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活命”是當前天大的事


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4月7日發佈通告,湖北無新增確診病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59例(武漢59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現有確診病例518例(武漢515例),其中重症病例184例(武漢18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4073例(武漢46922例),累計死亡病例3212例(武漢2571例),累計確診病例67803例(武漢50008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

《華社微評》:讓民營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活命”是當前天大的事


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早期通告,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湖北省省會武漢,這座“封城”兩個多月的英雄城市,正從“按住暫停”轉向“重啟恢復”,一座被束住“手腳”的城市正在舒展開來,一座被嚴寒圍堵的城市正在煥發生機。

武漢乃至湖北的疫情雖然緩和,但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如何在生命安全、經濟恢復,以及社會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呢?這樣的抉擇就夠令人頭疼。

可以確定的是,不惜代價穩定疫情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湖北需要尋求的不再是疫情高於一切,而是三者平衡、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目標。那麼,在穩定疫情的前提下如何保經濟恢復呢?

《華社微評》:讓民營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活命”是當前天大的事


筆者認為,眼下最要緊的是讓民營企業以及中低收入人群活下去,這是當前頭等大事。此事迫在眉睫,一天都不可耽延,一點僥倖心都不能有。

正如總理所講:中小企業只要有口氣的,都要想辦法救活。

讓民營企業活下去,讓小民活下去。那怎麼保障民營企業和中低收入人群活命呢?其實,道理既粗暴又簡單:發錢。這叫沒有選擇的正確選擇,這才叫穩定壓倒一切。

至於減免房租、減免利息和稅收,這些能用的招全都應該像當年實施“4萬億”一樣雷厲風行地統統打出去,甚至更狠。

因為今天的局面實在比2008年兇險太多了!如果民營企業不保,經濟和社會穩定都不保,那麼搞再多的基建也頂不住失業的潮水和失望的人心!

弱勢的民營企業以及弱勢的底層人群必須在經濟衰退背景下,由政府來保障,否則不排除出現大面積崩坍的現象,如果出現這將是中國特色的“雷曼兄弟”。

同時,動盪時期人們對未來信心不足,有效需求會大大壓縮,政府不發錢,不給出強而有力的支持政策,不在社會保障上做特殊時期的兜底,中國的消費也必然一落千丈,企業也會因市場需求不足而紛紛倒下,或者裹足不前……

當前,在出臺各種“反衰退”的增長政策外,中央和湖北也已經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但據瞭解,大多都是按著企業是否有正規資格等給予優惠;其實,很多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個體戶等根本就不見得有什麼執業資格和資質,一直是在風雨中生存,因此當前最重要的一條其實是按照就業原則來給予優惠,只要能證明企業在就業上的貢獻並承諾不關門不裁員,政府即予以全力幫助。

另外,對於底層群體,國家和地方政府更應該立即實施失業濟貧的特殊幫助。對於武漢這樣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城市,還應該考慮實施重大補貼和優惠政策,以助其恢復原氣。

民為邦之本。以民生、民企為導向的幫助,將安慰人心、振興消費,可謂固邦之本。讓民營企業活下去,讓城市小民活下去,先把這個考慮好了、做到了,再遑論其他!

生活有望穿秋水的等待,也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陽光破縫而出,草苗破土而長,抬眼望時,春天已然來了。

一次疫情就是一場考驗,我們堅信,陰霾終將過去,花開無限的時刻終將到來。(作者:遊峰,系民建中央企業家精神委員會委員,中華職教社校企合作委員會委員,民建湖北省委企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湖北省民營企業發展協會常務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