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戰“疫”會重現“珍珠港”“911”後之戰?兩跡象或見端倪!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已牢牢佔據“老大”位置,且戰疫形勢不容樂觀,由此引發的經濟、政治危機已露端倪。美國衛生局局長傑羅姆·亞當斯對國內疫情充滿著悲觀情緒:接下來將會成為我們的珍珠港時刻、911時刻……這番話引起一些網友的聯想和猜測:美國是否會通過發動一場戰爭來轉移目前面臨的重大危機呢?

這“兩個時刻”的確是美國的至暗時刻,曾由此引發了至暗的戰爭:近80年前日軍偷襲珍珠港,10小時令美軍陣亡2000多人, 傷1000多人,美軍因此捲入二戰進行了歷時3年多的太平洋戰爭;近20前恐怖分子襲擊美國本土,幾個小時遇難2996人(含兇手,1636人身份確認) ,受傷6291人,當年10月7日美軍就深陷了“反恐戰爭”而難以自拔。

此刻,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高達368079,死亡10689人,死亡人數已超“珍珠港”“911”這“兩個時刻”總數的一倍,或又到了一個至暗時刻!與此同時,這些天美國的一些動向也令一些網友生髮“冷峻”觀察:

全球撤僑。美國國務院發佈全球4級健康警告——不要旅行,敦促美國人不要延期回國,因為“可能很快所有交通工具都無法使用”。

大量裁員。美國失業人數已首次破紀錄達到600多萬人比前一週幾乎翻一倍。

罕見徵召。雖然美國開始徵召的100萬預備役軍人,名義上是“參與抗疫行動”,但確屬罕見。

等等跡象或顯曾經戰爭的徵兆。不過,另有“兩跡象”能夠表明,美軍近期或難策動類似“太平洋戰爭”“反恐戰爭”那樣的戰爭:

1、航母“停擺”:11艘航母已有2艦被新冠病毒攻陷,“太平洋”至少一個月無戰事。

美軍的戰爭行動離不開航母這個遠程打擊平臺。二戰以後,美軍航母還未被對手擊垮過,今天卻被看不見的對手——新冠病毒而攻陷,被迫中斷了軍事行動。現在,“羅斯福”號航母因疫情可能在關島駐留至少一個月;雖然“里根”號航母上疫情較輕,但因正在進行例行維護,5月下旬前是無法參加軍事行動的。

為了對付人類的共同敵人——新冠病毒傳播,美國五角大樓3月25日發佈命令,停止軍隊所有旅行、部署和演習。如美軍原計劃與歐、亞、非洲等國舉行的“寒冷反應”“捍衛者2020”等多場演習或取消或延期或縮小規模;承擔打擊“伊斯蘭國”組織任務、由美軍主導的駐伊拉克聯軍也停止了對伊政府軍的訓練任務,以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歷史上,美軍曾經留下痛苦的記憶。1918到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正值一戰期間,美軍採取失敗舉措,以致部隊在往來歐洲的過程中加劇了疫情的傳播,約有100萬軍人感染了流感,佔軍隊人數的26%,“嚴重影響了軍事行動”。

難怪美國防長埃斯珀深表擔憂:“如果疫情繼續以一些人預測的規模持續下去,時間一長,備戰就會受到衝擊。”不過,這種“擔憂”對愛好和平的人們來講卻是一種福音。顯然,在沒有美軍航母橫行的“太平洋”上,自然會太平得多!

2、兵馬“斷糧”:軍工企業遭疫情打擊受重創,戰爭供應鏈或被打斷,無後勤之仗難打。

打仗歷來是打後勤。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美國,停工停產風潮掀起,同時深度影響著軍工企業。比如:波音公司關閉的“普吉特灣地區的工廠”,約7萬名工人在那裡生產空軍的KC-46加油機和海軍的P-8“波塞冬”反潛巡邏機等軍用飛機;還有,生產軍用飛機發動機的通用電氣航空公司將裁減員工總數10%的2600名員工。

過去,戰爭需求是國家控制的產業,是隱形的,分散在國民經濟的其他產業中;而現在的戰爭需求可以是老百姓參與的最重要的獨立產業。在美國,軍火商、戰爭需求供應商,並不都是軍隊、國家擁有的,多是民辦軍用的。戰爭、軍火帶動了許多行業的發展,航空、航天、核工業、兵器工業都是直接為它服務的,還有許多間接的行業為戰爭、國防服務,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美國每年的天價軍費,多會流向軍購,被軍工企業所瓜分。

比如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授權國防支出總額7170億美元,有6170億美元用於軍購、軍餉,其中授權用於裝備升級換代的撥款就高達941億美元,包括採購77架F-35聯合攻擊戰鬥機、2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2艘瀕海戰鬥艦,以及對3400輛聯合輕型戰術車進行現代化改造等。2020財年,美國國防預算更高達7380億美元,佔據了世界軍費總和的三分之一,相當於後邊15個國家總和,更是俄羅斯軍費的十倍。如此高額的軍費預算,在全球疫情尚看不到“拐點”的形勢下,要如期執行確實有點難!

雖然美國出臺了2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救助計劃,五角大樓也宣佈防務承包商是美國家安全的“關鍵基礎設施”,希望他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繼續保持正常的工作時間表,“不停工”地繼續按時向五角大樓提供產品和服務。但是,政府的資金、命令等,並不能徹底改變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局面,航空航天業超過50萬個生產崗位面臨威脅”。凡此種種,必將嚴重影響美國軍工企業的生產和交付,繼而影響美國的國防供應鏈甚至國家安全供應鏈。比如F-35戰機等項目的供應鏈日益全球化,而分佈在其它國家的生產工廠出現了短暫停工現象。同時,隨著航空運力的每天下降,以及國家間出境限制等,要維持正常的供應鏈不是件容易的事!

或許,今天的戰爭開始向“民間化”發展,將在難以界定的戰場上充分利用民間力量。 維護國家主權完整,戰爭潛力的積蓄和發揮,靠軍隊的力量已難以實現,而是要調動人民的凝聚力。戰爭潛力很重要的內容是有強大的國防工業,而現在的國防工業像一個包裝盒,內核要靠民用企業來充實。但是,如何確保戰時疫時的國防供應鏈不被打斷,卻是一個不得不關注的戰略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