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運算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同等重要

兒子在數學運算方面有些天分,讀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已經對50以內的加減法比較熟悉了,對於用阿拉伯數字的表達的、比較直觀的數學題,可以不用手指的輔助直接算出答案。但如果把這些運算轉為用語言表達出來,往往他就比較容易繞暈。

比如:15+21=?類似這種數學表達式,他可以一下子就算出答案是36。

這道題改為語言文字表達是這樣的:小紅有15個蘋果,小明比小紅多21個蘋果,小明有多少個蘋果呀?

數學運算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同等重要

他也可以回答得出來:15個加21個,小明共有36個蘋果。

如果題目改為這樣:21-15=?他也馬上能計算出等於6。

那麼這道題改為語言文字表述呢?小紅有21個蘋果,小紅比小明多15個蘋果,小明有多少個蘋果呀?

他還是回答:21個加15個,小明共有36個蘋果。

我糾正:不對哦,小紅比小明多15個蘋果,怎麼是加呀?應該是21-15才對呀。

他固執的說:不,就是加,多就是加。

我終於聽出來了,問題就出在“多”和“加”、“少”和“減”,兒子很簡單的把“多”等同於“加”,把“少”等同於“減”,而忽略了兩者之間對比的對象。

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或許一下子比較難理解“A比B多”和“B比A少”其實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也正面反映了他的語言理解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於是我變換花式的出了很多題目去和他練習、幫助他理解,這樣的練習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兒子依然沒法完全弄懂。甚至我有時候感覺到,他為了迎合我會機靈的說出正確的答案,可他自己明明是一頭霧水的。

後來我終於慢慢摸索到了訣竅,要讓兒子理解這種對比的關係,需要先把一段話裡面的關鍵詞像零件一樣拆解,一步一步弄明白。

數學運算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同等重要

“小紅比小明多”,這句話裡面都有誰呀?

小紅、小明。

這裡面是誰和誰比較呀?

小紅和小明比較。

這裡是比較什麼呀?

比較誰多。

那小紅多還是小明多呀?

小紅。

對啦。先弄清楚比較的對象都有誰,是誰與誰比較,比較些什麼,這樣就容易理解啦。比如改為這樣“小明比小紅少”,這句話裡面都有誰呀?

小明、小紅。

這裡面是誰和誰比較呀?

小明和小紅比較。

這裡是比較什麼呀?

比較誰少。

那小明少還是小紅少呀?

小明。

好啦,小明少,那誰多呀?

小紅。

對了,你看,所以“小紅比小明多”和“小明比小紅少”都是說“小紅多,小明少“哦。

兒子眨巴著眼睛,高興的說:“我明白啦。”

我看著兒子高興的笑臉,不禁有種老懷安慰的感覺,深刻的覺得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數學運算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同等重要。

畢竟,人生不會像數學表達式一樣明明白白的列出來給你計算,還需要自己讀懂、理解生活的語言後,才能運用運算能力去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