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最後一顆北斗衛星運抵發射場,組網工作進入收官階段


4日上午,最後一顆北斗衛星運抵發射場,組網工作進入收官階段


4日上午,最後一顆北斗衛星運抵發射場,組網工作進入收官階段


4日上午,最後一顆北斗衛星運抵發射場,組網工作進入收官階段


4日上午,最後一顆北斗衛星運抵發射場,組網工作進入收官階段


綜合多家媒體發佈的最新消息,4月4日上午時分,最後一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北斗全球星座導航系統組網工作進入最後收官階段。

據瞭解,該顆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運抵後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發射前的最後測試、總裝、加註等工作。關於該衛星的具體發射時間,應該是在下個月,也就是5月份。

眾所周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航天領域重要的大項目,組網建成後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同時該系統還肩負著支持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重任。

儘管我國北斗導航系統起步較晚,但進展可謂是神速。目前北斗三號已經在3月9日發射了29顆衛星,等到5月份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屆時北斗導航系統就可以被稱之為北斗全球導航系統。

換句話說,等到5月份北斗系統組網成功,我國將徹底擺脫對GPS的依賴,這意味著在衛星導航這一領域,我國將完全不再受制於人。更為重要的,組網成功後我國也會在這一領域反超西方國家。

要知道我國北斗系統建立工作起步時間較晚,這也使其相對GPS具有很大的後發優勢,比如定位精度更加準確,還能夠實現實時簡報功能,這兩項優勢在可以說是GPS完全無法比擬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後發優勢明顯,這也奠定了其未來能夠產生的重要經濟價值。之前一直GPS壟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功組網後,其他國家也就有了北斗選項。憑藉後發優勢,北斗也將有可能拿下這些國家的服務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工作結束也能夠讓航天工作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國另一大航天項目中去,即今年內即將計劃發射的火星探測項目。依照今年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推測,目前該項目進展也已到了最後衝刺階段。

據悉,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邁出一大步,同時完成繞、落、巡三項工作,此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對火星嘗試過挑戰這一任務。由此可見,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對我國航天技術非常自信,想要一步走完其他國家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夠完成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