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物件,曾伴隨幾代人生活娛樂,如今難尋蹤影

這些老物件,曾伴隨幾代人生活娛樂,如今難尋蹤影

圖1:落地收音機

這些老物件,曾伴隨幾代人生活娛樂,如今難尋蹤影

圖2:美多牌收音機

落地收音機。民國時期,美國PHILCO公司產落地收音機(周家融捐贈)。上海是我國無線電廣播事業的發源地,數量眾多的上海各類廣播電臺,以及收音機的日益普及,對上海市民生活有著重大影響。小時候,家裡也有一臺紅燈牌收音機。文革中家兄去外地工作隨身把它帶走了。好多年前,我從順昌路淮國舊商店化了200元買了店內僅存的一臺上無三廠出品的美多牌二波段電子管收音機,帶回家想過把收藏癮。可家人不喜歡它,只好轉送別人了。中學時,痴迷於無線電技術,常去牛莊路、虯江路淘半導體零件,先後安裝了好幾臺半導體收音機。儂屋裡廂還有這樣的收音機嗎?

這些老物件,曾伴隨幾代人生活娛樂,如今難尋蹤影

圖3:雙層蓋板馬桶

這些老物件,曾伴隨幾代人生活娛樂,如今難尋蹤影

圖4:雙層蓋板馬桶

前幾年在同事家的地下室裡看到這隻馬桶,就拍照記錄備案。據主人說,這老物件是她公公家傳下來的,有近百年的歷史了。馬桶的內膽是瓷的,可卸下衝洗,實木外殼加之雙層蓋板,做得衛生又精緻。普通人家是用不起這種馬桶的。後來,我與她公公聊天時獲悉,其父輩曾在上海開五金號,名“德成”,字號位雲南路慈淑裡3號,家住梅白格路(今新昌路)新中邨。

這些老物件,曾伴隨幾代人生活娛樂,如今難尋蹤影

圖5:幻燈片

小辰光看電影,當正片放完散場之前,放映員都會放映幾張幻燈片,但最後一張就是“再見,請勿遺忘你的東西”。有時電影放到一半,突然一張幻燈片“跑片未到,請稍等片刻”,觀眾只好默默等待。前幾年有機會跟隨曾做過東昌電影院放映員的顧先生走進影院放映間,除了兩臺放映機,我更感興趣的還是幻燈機和這張久違的“再見”。手拿幻燈片,頗為感慨:再見,老物件!

這些老物件,曾伴隨幾代人生活娛樂,如今難尋蹤影

圖6:理髮椅,擋刀布

擋刀布。幾年前去拜訪梧州理髮店丁榮根師傅,把拍的照片印出送他,順便問起掛在理髮椅子右下側的那塊老物件的行內叫法。丁師傅說這塊布叫擋刀布,他的答案出乎我的猜測。問他為何這麼叫法,他也說不清楚,只是約定俗成,一直這樣叫下來的。北方也有叫蕩刀布。剃刀要鋒利,師傅會在布上來回刮幾下,像是刀在"盪鞦韆",故叫蕩刀布。丁師傅回憶說,他父親十幾歲就來上海學生意,後來又跟著“源記”老闆學剃頭。解放後,“源記”公私合營改名“梧州”,丁父仍在此做理髮師。丁師傅是50後,在1970年代頂替其父在梧州理髮店做剃頭師傅。如今這一帶已動遷,丁師傅也退休回家去了。原先丁師傅說等店關了把那塊擋刀布送我,還留下他的手機號以備另約再聊。但後來我把這事忘了,也就沒去電話向他要那塊擋刀布。這家理髮店已開了70多年,這樣的老字號理髮店在上海已不多見(合肥路近順昌路口還有一家),拆一家少一家。如今髮廊都高大上,進門就催客人辦卡,工具升級,手藝未必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