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脫貧攻堅的農村讚歌

陝西日報

日前,剛剛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結束的我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省廣播電視局重點電視劇規劃項目——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引起熱議。這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優秀電視劇作品形成熒屏亮點,向觀眾講述了最真實的脫貧故事,給人們帶來心靈震撼和情感共鳴,成為2020年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廣受好評的主旋律電視劇。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創作視角獨特,題材新穎,講述了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在村黨支部書記等人的帶領下克服困難、化解矛盾,幹部群眾合力攻堅、共同走向富裕的故事,生動展現了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西部農村面貌和農民精神風貌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部在我省立項的電視劇,是今年首部亮相熒屏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重點推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劇目。中國視聽大數據最新發布的《黃金時段熱播電視劇收視綜合分析(2020年3月21日—3月27日)》顯示,《一個都不能少》繼續擁有大規模的觀眾,每集平均到達率2.442%,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到達率第二。

如此受歡迎的一部主旋律電視劇擁有怎樣的創作歷程?為此,記者採訪了導演白永成和編劇曹銳。

創作深入實際

具有強烈現實意義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通過真實的場景、鮮活的語言和曲折的情節展現,對廣大農村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藝術化處理,從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劇本重點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的主題上,展現了國家脫貧攻堅的大背景,充分揭示了在精準扶貧路上扶智以及提升廣大農民精神文明程度的重大意義。”白永成說。

作為一位從西北走出來的文藝工作者,白永成深刻了解西部的農村風貌。作為該劇編劇,曹銳不僅工作在甘肅,也是甘肅宕昌縣一個貧困村的名譽村長,對於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也相當熟悉。即便如此,為使創作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主創團隊還多次到陝西、甘肅、貴州等地區體驗生活,以求觀眾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從生活在當代的人物身上找到他們熟識的背影;從一些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中,映射出脫貧攻堅大背景下的時代變革與艱辛不易。

曹銳回憶,在農村實地考察調研、體驗生活的階段,僅咸陽禮泉縣袁家村他就去了25次。他與當地具有代表性的縣、鄉、村幹部和大學生村官進行了座談採訪,採集基層群眾鮮活語言,蒐集整理具體範例,充實創作基礎素材。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的故事情節中,既有攝人心魄的驚險泥石流災難再現,也有人間冷暖情感的大愛篇章;既有村裡雞飛狗跳的詼諧,也有家長裡短、是是非非的衝突,更有黨和政府關心農民群眾,帶領大家奔小康的充滿‘硬核’的正能量。”白永成說。

講述脫貧故事

展現全新的新農村

“我想用真情摯愛把多年來祖國的發展、變化通過鏡頭表達出來,讓世界能看到當今的中國農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狀態,而是智能生活進入千家萬戶、田間地頭的全新面貌。”白永成說。

曹銳說,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從嶄新的視角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一個實現了智能化的、村民們紛紛邁向小康社會的中國新農村。

白永成說,作為一部新時代農村劇,《一個都不能少》無論是審美視覺、故事情節鋪排,還是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諸多方面,都力求吸引觀眾眼球,要求畫面精美,保證每一個特效、每一幀畫面都儘可能無憾。

致敬扶貧大軍

彰顯脫貧攻堅精神

“這部劇把扶貧工作者展示在全國人民面前,讓全國人民知道,扶貧大軍做著怎樣的工作。”白永成說。

曹銳說,兩個村從“雞飛狗跳”,到攜手共濟、貧困共當、富裕共享、發展共贏,人和、情和、心和,最後成為一村人、一家人的故事情節,與一個個鮮活人物、生動事例的呈現和推進,充分展示了我國新時期農民群眾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幫助下,與各級黨委、政府共同努力,不畏艱險,克服困難,勤勞致富奔小康的時代風貌。

在劇中,有位縣委書記——蔣書記,不僅給予村委會政策支持、方法指導、資金支持,還給村民上課,進行思想啟蒙與精神扶貧。他是丹霞村脫貧攻堅戰的領導者、指揮者,是國家扶貧工作落實到地方的實踐者與執行者。此外,善於學習、勇於進取的退伍軍人趙百川,踏實肯幹、有毅力、有耐心的劉東橋……“當觀眾透過戲劇張力認識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他們看見的其實是脫貧路上前赴後繼為之努力的人。這部劇借創作致敬脫貧攻堅路上前赴後繼的人。”白永成說。記者 楊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