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家,國與個人

最近看了韓國一個脫口秀演員講述外國人到中國住10年,認為懂了中國,住20年以上,卻不瞭解中國了。其實我想說,中國不是你掌握了漢語,學會了用筷子就叫了解中國。

中國幾千年沉澱的文化,兩個字概括,情與義。情包括親情,愛情,友情,人情。義為道義,仁義、情義。中國人的思想,不是外國人短時間能領悟的。在情義面前,物質,金錢應該是在其後的。

所以,最近的疫情再次詮釋中國人的這種情義更能凝聚,更能團結的做好一件事情。而任何破壞這種情感和團結都會被中國人所不恥。比如拜耳跑步女,人們並不是憎恨某個人,而是憎恨某種行為,一種破壞大眾情感的行為。你可以看到,在疫情面前,無論你是有錢或是有勢,只要你敢搞特權,不戴口罩不按規則走,分分鐘就下課。可拜耳女不懂,或者是懂但是到了國外後覺得自己身份不一樣,高看了自己。

任何個體都來源於群體,而個體又去補充群體。所以很多人嚮往西方的自由主義。其實通過這次疫情,能更好的看清自由主義。看看意大利為了自由,隔離期間到酒吧一時爽,病毒傳染可是一直爽。英國為了自由要群體免疫,現在首相感染,住進ICU,生死未卜。

那些當時批評中國採取隔離措施,總以國外為標準的,現在看來,西方國家都在學中國隔離控制,生怕學不像。所以方方類文人於情於義,在中國人的感情上,已經狠狠的戳了一刀了。這在西方國家裡,可能也不會有太多浪花,最多說她描述不實,道聽途說。

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個體。這是最樸實的道理,也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勇士為國捐軀,才會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現在生活水平好了,有些人接觸了一點西方文化就拋棄了情義這中國最根本的文化,就出現了許可馨之流的精緻利己者,這類人,從思想上來說,她已叛變,已經不是中國人。中國的發展,還得靠重情重義的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