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公司出海實錄:騰訊


中國互聯網公司出海實錄:騰訊


海外擴張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鱷們新一輪競爭的焦點。

原因眾所周知——

中國互聯網流量紅利瀕臨見頂。

今年3月初,字節跳動CEO張一鳴在公司發佈內部信,宣佈字節跳動的架構調整,其本人將親自掛帥,負責公司全球化戰略的發展。

早在2018年初,張一鳴就提出,旗下產品一半用戶要來自海外,三年完成。不過隨著國內抖音用戶的激增,據傳這個比例被調整為1/3。

去年阿里20週年年會現場,阿里董事局主席張勇公佈了“新六脈神劍”,阿里揚言:到2036年,要服務全球20億的消費者、創造1億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的中小企業盈利。

音浪越強,聲勢越大。

相較於字節跳動毫不掩飾的國際化野心和阿里宏大的願景表態,騰訊在國際化方面似乎顯得佛系得多,“三年XX五年XX”式的KPI式發聲鮮有耳聞。

然而,表明的佛系,其實是低調的拼盡全力。

在國際化這件事上,騰訊從未有過鬆懈。

爆破

8年前,馬化騰在接受某外國網站採訪時表示:

騰訊將以投資方式完成全球化。

有錢人的表態,就是如此簡單粗暴,且一錘定音。

很快,騰訊在全球市場展開了一系列投資收購的花式操作。

遊戲成為第一戰場。

2012年7月,騰訊以3.3億美元收購了虛擬引擎開發商Epic Games 48.4%的股份,後者近幾年憑藉《堡壘之夜》獲得巨大成功。

2013年,騰訊扮演白衣騎士,出資幫助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的CEO Bobby Kotick從法國跨國集團維旺迪手中回購該公司股票,助力其成功“贖身”。目前騰訊持有動視暴雪5%的股份。

2015年2月,騰訊成為瑞士在線遊戲公司Miniclip的最大股東。

同年3月,馬化騰在“兩會”間隙參加媒體溝通會時表示:

騰訊將加快移動遊戲的全球化投資,佈局全球手遊是騰訊主業。

這是時隔三年之後馬化騰對騰訊全球化業務的又一次定調。隨後,騰訊於2015年12月全資收購了知名電競遊戲《英雄聯盟》的開發商——拳頭公司(Riot Games)。

再之後,騰訊於2016年6月收購了著名的芬蘭遊戲工作室Supercell84.3%的股權,後者開發出了全球最具話題性的遊戲大作《皇室戰爭》。僅2015年,Supercell的營收就達到23.26億美元,純利潤達9.64億美元。

到2019年,但凡值得投資的遊戲公司,多多少少都被騰訊摻了一腳,騰訊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投資人,portfolio超過一百家。

全力佈局之下,海外遊戲收入對騰訊整體營收貢獻力不斷提升。

騰訊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Q4騰訊網絡遊戲營收約303億元,同比上升25%,其中海外遊戲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一倍,佔整體網絡遊戲收入的23%。

爆款功不可沒。

動視暴雪最新財報顯示,其與騰訊合作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上市3天就吸金6億美元;2019年第四季度,該遊戲手遊安裝量超1.5億,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登上下載榜榜首。

騰訊以遊戲單刀戰群雄,完成了國際化之路的第一次爆破。

狙擊

遊戲之外,騰訊將具備頂尖技術的海外企業視為另一個狙擊方向。

對特斯拉的投資是代表案例。

2017年3月底,騰訊以17.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特斯拉816.75萬股股票,持股比例達到5%,躍升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持股成本大約為203美元。

這筆“破天荒”的投資在剛披露之初備受爭議。馬化騰不得不公開表態:特斯拉象徵著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投資特斯拉是為了“更接近未來科技”。

看客們是現實的。

騰訊對於特斯拉的這筆投資最終被市場認可,源自於特斯拉股價的飆漲。

今年2月中旬,特斯拉股價一度逼近1000美元,儘管近期其股價已大幅回撤至480美元,但騰訊該筆投資的浮盈仍達22億美元以上。

儘管短期的浮盈並不是騰訊投資特斯拉的初衷,但能夠被群眾認可總是好的。

事實上,若不是因為一個小意外,騰訊幾乎還曾將即時通信巨頭Whats App收入囊中。

彭博商業週刊的一篇報道稱,2014年騰訊和Whats App的收購談判進行到最後一步時,馬化騰接受了一起背部外科手術,這使得他與WhatsApp創始人J的談判不得不延期。

在這個關鍵節點,馬克·扎克伯格突然入局,宣佈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 App,最終馬化騰遺憾錯失Whats App。

時也,命也。

如若當年馬化騰能夠拿下了Whats App,或許騰訊後來也不會因We Chat(微信國際版)海外擴張乏力而招致那麼多罵聲。

然而,在國際化的路上,不順是常態。

越早遭遇坎坷,或許更利於騰訊適應國際競爭叢林的複雜生態。

暗牌

在國際化的牌局上,如果說以遊戲企業為主的投資是騰訊的明牌,那麼憑藉微信支付與小程序的黃金組合,則是一張暗牌。

正是這張暗牌,在曲線達成We Chat沒能做到的事情。

來看幾組資料:

2019年6月,微信支付的日本商戶和門店覆蓋數量較去年上漲了超過6倍。現在去東京銀座、京都步行街、札幌旅遊景點,都能夠看到商鋪在使用微信支付,而且覆蓋率非常高。

2019年8月,微信披露,相比去年同期,海外主體小程序數同比增長5倍,小程序的周使用次數增長70%,海外訪問次數增長200%。

2019年12月,微信又公佈了最新數據:海外小程序的打開速度提升了35%,日活提升200%,歐洲地區小程序訪問量翻倍;2019年微信支付在境外合規的國家和地區覆蓋量增加至60個,支持16種不同貨幣直接結算。

日本、東南亞、歐洲,多點開花。

除了在C端不斷攻略城池,組織架構調整之後的騰訊,開始探索B端的出海之路。

騰訊雲成為發力重點。

短短几年內,騰訊雲的業務覆蓋到北美、歐洲、東南亞、日韓等區域,目前騰訊雲在全球25個地理區域、運營著53個可用區。

拿下聯合國訂單,是騰訊B端出海能力的一次集中呈現。

愚人節前一天,聯合國宣佈騰訊成為其全球合作伙伴,為聯合國成立75週年活動提供全面技術方案。

聯合國將通過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和騰訊同傳在線舉辦數千場會議活動,開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球對話。

這種級別的合作,顯然不是靠單單幾款產品的產品力就能達成的。無法想象騰訊為了拿下這個項目付出了多大努力,但一個可以明確的事實是:

騰訊,已經在不同路徑的海外佈局中,提煉出公司整體的海外擴張能力。

無畏

無論是騰訊、阿里還是字節,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海外擴張之路,僅僅只是開始。

騰訊的遊戲,字節的Tik Tok,阿里的國際電商,儘管這幾家目前國內風頭最盛的互聯網企業在國際化市場上都已經各自有代表性的業務,但與蘋果、亞馬遜這些全球最大的跨國企業相比,“BAT”的跨國程度只能算是初級階段。

不可忽略的現實是:

文化衝突仍然是阻礙國內互聯網巨頭海外擴張的巨大掣肘。

We Chat在海外擴張乏力,與早期所忽視的文化差異不無關係。

字節跳動除了Tik Tok之外,其他產品出海也不是暢通無阻,甚至極為辛苦。

阿里海外電商擴張中,哪怕是在鄰國越南,都需要解決水土不服的情況。

不過,中國互聯網巨頭們只能選擇無畏。

畢竟,國際化是時代賦予他們的時代宿命。

直面坎坷與不順,擁抱大海與星辰,這是大企業們該有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