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公與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爭鬥”

蔣公與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爭鬥”

二戰結束後,中國爆發了第二次國共內戰。由於國軍表現得比較無能,加上當時的黨國從上到下都是腐敗的。於是,美國總統杜魯門對於蔣介石,其實是比較看不起的。而我蔣公是何許人也,乃天降偉人!你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你呢!但畢竟還拿著美援呢,也不敢撕破臉,只好等啊等。我面對日本人的時候都忍了10年才宣戰,還怕你個杜魯門?

終於,蔣公在1948年找到了報仇的機會。

杜魯門呢是個好同志,業務水平挺不錯,但就是有個缺陷:脾氣古怪、言語辛辣。換在中國來說,這個叫做情商低,不會交際

在美國大選前幾個月,各大主流媒體都是一邊倒地幫杜魯門對手共和黨的杜威站隊,認為民主黨不該浪費錢去搞競選了,然後還弄出一大堆民調來強調杜魯門的支持率低。

就是在這種氣氛下,原本就對杜魯門指責自己心懷不滿的蔣介石得知了杜威的支持率大大高於其他幾位候選人。他仔細研究了美國大選形勢後,決定將寶押在杜威身上,他不僅在口頭上支持杜威,還暗中送一筆鉅款給杜威,作為他的競選經費。

蔣公與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爭鬥”

於是,蔣介石秘密派人去美國,將一筆鉅額資金交給杜威。按美國的法律,參加競選總統的人,不能接受外國的捐款。但此時的杜威太缺錢了,已顧不了那麼多。杜威接過錢後,十分感激,並一再向送錢的國民黨人說:"我很感謝蔣委員長的幫助。如果我順利當選,將盡力幫助蔣委員長扭轉不利戰局,徹底消滅中國境內的共產黨,使蔣委員長能安安穩穩地做'總統'。

本來一切盡在掌握中,可是結局卻不可思議:杜魯門大爆冷門,高票當選總統。

這下輪到蔣公懵逼了⋯⋯娘希匹!

大選剛結束,也就是1949年的1月,中國人民的老熟人司徒雷登向國務卿馬歇爾彙報了國民黨集團的內部鬥爭之後,馬歇爾與杜魯門商議,決定調整對華政策。對蔣介石毫無好感的艾奇遜接任國務卿之後還沒幾天,蔣公就因為國內外的壓力,辭職隱退。沒有了美援,本來就老吃敗仗的國軍,變成了“我軍日行千里,共軍追趕莫及”。

轉進臺灣後,美國計劃扶植吳國禎和孫立人,並欲逼迫蔣公出國考察。論整人手段,蔣公可是一絕,略施小計,就把這兩人搞定了。

後來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杜魯門勉強把反共和反蘇的矛盾放到了和國民黨的矛盾之前。後來朝鮮戰爭還沒結束結束,杜魯門的總統任期就到了。

蔣公與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爭鬥”

可見,在美國總統眼裡,國民黨也好,日本也好,韓國也罷。都是可以捨棄的棋子,就算因為大局,暫時不能捨棄,也可以變個花樣整整你,至少有意願把某個人整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