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六大理由證明A股底部形成 你信嗎?

自10月19日滬指下探至2449點後,在利好政策的指引下,市場底部不斷抬升。近期包括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中郵證券等多家券商及首席經濟學家表態稱A股已經處於底部階段。而近期券商2019年度策略會陸續召開,中信證券更是表示,A股將迎來複興牛的起點。

一、中郵證券:A股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政策底”已明確

隨著穩定政策密集出臺後,市場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同時疊加交易所窗口指導等政策的減少,超跌反彈個股表現搶眼;此輪反彈主要特徵表現在:超跌、小市值以及絕對低價。當前市場風險偏好修復仍值得期待,市場底部構建一般經歷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業績底的過程,目前來看,A股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政策底”已明確,未來需密切觀察政策向基本面的傳導效果。

短期內建議更多關注超跌反彈機會,關注業績良好的成長股或者中證500ETF,中長期來看,A股處於低估值底部區域,“政策底”明確。

二、中信證券:A股將迎來複興牛的起點

A股在2019年將迎來未來3年至5年復興牛的起點;在盈利、政策和流動性影響下,預計大盤明年一季度盤整,二季度開始逐漸進入盈利和估值修復共振的上行階段;配置上聚焦結構轉型,擁抱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

三、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A股底部已形成的六大理由

李大霄表示,在A股歷史上,政策底就是市場底。兩個底之間不會有時滯,時間將會驗證一切。

以下為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撰寫的《A股底部已形成的六大理由》全文:

四個月以來,上證50指數穩守著2331點低位,A股市場核心資產抵禦風險的能力凸現。不過,受到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影響,A股市場整體表現還是相對疲弱。隨著上證指數在2449點附近企穩回升,各方面利多因素持續增加,投資者預期趨穩,A股有望進入穩中向好的恢復上漲階段。以下將從六個方面分析A股市場的發展形勢。

理由一、國內經濟增速有所回落,總體運行平穩。

2018年第三季度國內GDP同比增長6.5%,國內GDP累計同比增長6.7%。近三年來看,國內經濟增速保持在6.7%-6.9%的區間,總體穩步增長態勢持續。全年糧食產量有望保持6億噸以上,延續著2003年以來糧食產量的增長趨勢;2018年9月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累積達到1107萬人,提前實現年度就業目標;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以內,生產者價格指數控制在5%以內;貿易順差較近三年同期顯著回落,國際收支逐步趨於平衡;2018年9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長14.7%;2018年9月財政收入累計增長8.7%,達到14.58萬億。

不過,國內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也值得注意。例如:以汽車和家電為主的耐用消費品自2018年4月以來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2018年9月國內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下滑至5.4%;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凸現;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仍影響外貿出口預期。面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國內高層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出了“穩就業”“穩外貿”“穩投資”“穩金融”“穩外資”“穩預期”的經濟工作要求,推動高質量的發展。擬出臺措施包括:通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的補短板力度來抑制國內投資下滑趨勢,增加對中小微企業的授信比例,穩妥開展債轉股,研究減費降稅,完善環保治理,提升科技創新的支持能力等。

整體來看,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在合理增長區間,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也有精準應對措施。國內宏觀經濟中短期增速有所回落,總體仍保持運行平穩態勢。

理由二、A股投資吸引力上升估值底已出現

在估值層面上,從縱向來看,當前上證50指數市盈率為9.51倍,市淨率為1.02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附近;橫向來看,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英國的富時100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為21.71倍、19.28倍和15.4倍,市淨率分別為4.18倍、3.05倍和1.67倍,上證50指數明顯要低於世界主要金融指數的估值水平。從股息回報來看,上證50指數成份股對應整體股息率為3.43%,而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的成份股對應整體股息率分別為2.25%、1.86%和1.02%。而在國內各大類資產回報方面,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3.48%,餘額寶七天年化收益率為2.56%,國內一線城市房屋租售比不到2%。儘管各大類資產存在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跨資產類投資需要較強的專業投資和風險承受能力,然而,各大類資產收益水平的顯著差異也會引導相關資金合理配置需求。由此可見,A股低估藍籌品種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低位附近,且有較高的股息回報,有望成為長線資金關注配置對象。

然而,全部A股估值中值依然偏高,小、新、差、題材、偽成長等高估值品種仍存在估值向下調整壓力。儘管,在市場下跌過程中,高估值品種股價也有大幅下跌,然而,高估值品種市盈率多在20倍以上,市淨率多在2倍以上,顯著大於低估值藍籌股的估值水平,且業績下滑速度有超預期的情況,大小非減持壓力不減,估值水平持續下探。

理由三、多項政策利好穩定股市預期政策底已形成。

10月中下旬,國家經濟管理高層,一行兩會,兩大證券交易所、各地方政府相繼發聲並宣佈出臺有精準應對措施紓困金融市場壓力,穩定投資者預期,滬深市場指數因此止跌反彈。具體紓困政策措施包括:

1、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對資本市場進行投資。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債權類資產為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以下;全部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股票為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以下。

2、銀保監會出臺相關管理辦法鼓勵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化解優質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

3、央行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作為部分資本金,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

4、11家證券公司出資210億元設立母資管計劃,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並最終形成總規模一千億元的資管計劃,用於幫助有發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

5、深圳、杭州、成都、北京、順德、東莞、湖南等地政府出臺救助方案,籌集約近千億資金紓困當地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流動性風險;此外,各地政府還出臺減負政策,累計規模達到萬億元。

6、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修訂完善,包括簡化回購程序,支持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鼓勵運用其他市場工具為股份回購提供融資等支持,成為二十八年以來最大力度回購政策利好。

7、推出併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按行業實行“分道制”審核,對高新技術行業優先適用。

8、推進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

理由四、長期資金積極投資A股市場底也已形成

2018年上半年,在A股市場下跌調整過程中,二級市場大小非減持壓力持續,呈現出產業資本淨減持的狀況。7月以來,低估值藍籌股大小非股東增持股票現象增加,高估值股票仍承受著二級市場大小非減持壓力。2018年10月滬深兩市大小非股東淨增持30.38億元,產業資本的淨減持逐步轉變為淨增持。此外,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力度增加,2018年9月、10月滬深兩市股票回購總額分別達到126.19億元和129.50億元。產業資本增持和股票回購力量的增加有利於穩定A股市場重心,產業資本持續增持低估值藍籌品種有利於提升其自身投資回報率;而對高估值股票而言,大小非股東持續拋售壓力將促使公司股價估值水平合理有效反映其基本面狀況。

各地方養老金也在持續增加委託社保基金的投資規模。截至2018年9月底,北京、山西等15個省(區、市)政府委託社保基金投資的合同總金額達到7150億元,其中4166.5億元資金已經開始投資。

保險資金可以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的方式投資優質上市公司,權益類投資規模快速增長。截至9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5.87萬億元,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合計2.19萬億,合計佔比為13.75%,相比8月末加倉2400億元。按照30%的投資上限,理論上仍有2.57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國際知名指數公司MSCI明晟擬在2019年將A股在其全球基準指數中的權重由5%提高至20%;富時羅素指數公司將於2019年中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兩大國際指數公司積極開拓A股市場,市場預期吸引外資或在6000億元左右。各類外資機構也通過QFII、滬股通和港股通互聯互通渠道積極投資A股市場。

此外,26只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發行,其他44只養老目標基金正在積極申報;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將在11月下旬發佈,預計將有更多理財資金通過相關金融產品投資股票市場。滬倫通機制也有望在年內啟動。可以預見,隨著國內外資金投資A股市場渠道的完善,機構投資者規模將持續增長,投資A股長期資金也將持續增加。

理由五、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有序推進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重要工作安排,也是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改革舉措。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並不是簡單的市場擴容。首先,註冊制的試點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在受理、審核、註冊、發行、交易等各個環節都會更加註重全面真實的信息披露,更加註重上市公司質量,更加註重投資者權益保護。其次,科創板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作出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然而並不等於降低門檻,放開大批量企業集中上市。第三,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第四,引入中長期資金,通過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第五,通過在科創板的註冊制試點過程中的相關制度和機制安排,有望實現投融資利益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上市公司的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理由六、指數成分股受到新增資金青睞

若剔除新股因素,當前市值排名在前100的公司,近三年以來總市值增長達到5.89%,大市值股票處於市值增長階段當中;而對於當前市值小於50億元市值的公司,近三年以來總市值萎縮達到57.55%,且50億市值的公司由三年前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0.75%,增加到目前佔比已經超過53%,中小市值股票近三年來出現大幅下跌。市場呈現強者恆強、弱者越弱的局面。

低估值大市值股票的代表——上證50指數在近四個月中振幅僅為12%,成交額達到2.89億元,其成份股換手率(基於自由流通股本)的中位數達到76.48%。外資也積極在關注低估值藍籌股的投資價值,其中通過滬股通買入上證50指數成分股市值規模已經接近2732億元,佔其可自由流通市值的6.23%。

大市值股票受關注的另一個現象就是指數化投資興起。近一個月內,股票類ETF基金份額淨增長233億份,而今年前十個月,股票類ETF基金份額淨增長規模為511億份。顯然,股票類ETF基金正在受到場外資金大量申購,而資金的持續流入有望進一步提升指數成分股的市場估值定位,進而有助於鞏固相關企業的行業龍頭地位。

綜合來看,國內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仍保持總體運行平穩,A股投資吸引力顯現,回購新規等各項利好政策陸續推出,產業資本是市場最大主力,這個主力出現了反向交易促使市場底形成,各類資金大規模入市,指數成分股受到追捧,多路資金共同發力促使市場底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和創新發展動力。綜合來說,A股政策底和市場底皆已形成,有望進入恢復向好的發展階段。

ps:反正栗子覺得下一週有點涼,大校出沒韭菜迴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