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被200塊的大學兼職毀了”

200元能買到什麼?

究竟能買來多少東西,取決於你所在城市的物價,但是在一線城市,200元真的算不上什麼。

衝進公交卡里,大概只夠坐半個月的地鐵;把它當做伙食費,勉勉強強能支撐5個工作日;換算成奶茶,只能買到10杯1點點,還不夠給公司的小夥伴們分。

200元雖少,但有的時候卻也能起到一些關鍵的作用。

比如,能在某個酒吧裡買上一杯,體驗一番徹底放空的微醺;

能在疲憊至極時,伸手攔下一輛的士,它把身體送回家;

然而,200元也能險些讓一個女生墮入歧途。


“差點被200塊的大學兼職毀了”


01


曉雯在我認識的女生裡,是最拼的那個

她到底有多拼?

有一件事我記得很清楚。

在一個氣溫驟降到10度以下,還是冷得讓人觸不及防,不會打起任何離開被窩的念頭的天氣裡,我因為急著打印一份文件,不得已披上厚羽絨出門,埋頭急步行走在學校後門那條冷冷清清的街上。

一隻被凍得通紅的手裡阻攥著傳單,突然攔住了我的去路。

“同學,新開張的川菜館,憑學生證打9折喔。”

當我抬起頭的那一刻,兩人都楞了一下。

我接過了傳單,迎過了她的笑臉,並回以微笑。

“這麼冷還做兼職?”

“是啊,我比較需要錢。”

道別之後,我一邊向前走,一邊回想起她用不卑不亢的語氣說出的那句話,暗暗揣測她的家庭背景。

後來我知道了,她有一個嗜賭的父親。

11年的時候被熟人禍害,沉迷過一種叫“魚蝦蟹”的賭博遊戲中,短短一年時間,就把積蓄了大半輩子的財富輸得一乾二淨。

“最後再試一把。”

這是她曾經最害怕聽到的一句話,因為緊接著這句話背後,是父親撬開她的存錢罐,拿走了她過年收到的紅包,轉身奔赴賭場。

所以她格外憎恨賭博,也格外看重錢,甚至對錢有一種執念。

她信不過銀行,信不過支付寶。

她說:家裡有一個除了她沒有人知道藏在哪的小鐵盒,她攢下來的錢全都會鎖在那個鐵盒裡。


“差點被200塊的大學兼職毀了”


02

父親戒了賭,跟親戚借錢盤下一個鋪面,做起了生意。

而她也如願以償上了大學,憑著自己的小小的力量做兼職,生活好像撇清了原來的陰影,在一點一點慢慢變好。

但作為朋友,我還是很擔心她。

擔心的是,她涉世未深,只盯著錢看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設套,容易栽跟頭。

她結識了一位學長。

男生在校的風評不太好,經常會介紹一些不靠譜的工作給學弟學妹,從中撈取中介費。

認識了學長短短一個月後,我看到了她的改變。

原本話就不多的她,更加沉沒寡言了,眼瞼下是化妝品也遮不住的黑眼圈。

她學會了穿高跟鞋,10cm的鞋跟“噔噔噔”地踩地地板直響。

她很少來上課了,她的事情只能聽她室友口中說出。

我聽說了,學長介紹了一份工作給她,200元/晚,到ktv裡當服務生。

我聽說了,做服務生這行賺錢比派傳單容易,因為喝醉的人雖然毛手毛腳,但給小費也很慷慨。

我聽說了,她是兼職的那批小姑娘裡幹得最拼的,熬到凌晨兩點才下班,每晚都跟阿姨求情放她回寢室睡覺。

聽了這麼多話,心裡頭很不是滋味。

我當然知道錢對於從那樣一個家庭出來的女生有多麼重要,也理解錢能使人活得更體面,有更多的選擇權。我甚至同意她犧牲掉一些學習的時間,用來兼職賺錢。

但胭脂水粉,啤酒花香,小小的ktv包廂裡魚龍混雜。

兩腿一張便能來錢的美夢,不是沒人去做。

人不能太相信自己經受得住誘惑。

給客人倒倒酒,摸個小手就能得幾百上千,不比在凌冽的寒風中站幾小時掙100更具誘惑?

那樣的做法就像在懸崖邊上跳舞,和賭博無異,下場只能是粉身碎骨。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我覺得還是先假設自己經不住誘惑比較好。


“差點被200塊的大學兼職毀了”



03

鬧了一件眾人皆知的噁心事。

“熱心”介紹工作的學長貪得無厭,私下把曉雯約了出去,妄圖把她灌醉發生更進一步的關係。

若不是室友及時救場,後果不堪設想。

氣急敗壞的學長背地裡散播她的壞話:

你知道嗎?我有個學妹,200元一夜。別想太多,人家不好你這口。我試過了,她情願給老男人摸,也不肯給我摸一下。


更多不堪入耳的話,在同系男生之間悄悄傳播開來。

面對流言蜚語,她沒有出面做出任何反駁,而是消失了整整一個星期。

一個星期後,她脫下了高跟鞋,重新出現在學校後門那條街上,伸手攔下過路的學生,塞給他們一張彩印的傳單,重複說出那句:

“同學,好吃的川菜館,憑學生證打九折。”


寫在最後:

她的故事讓人有些心酸,但是我們不應該被生活牽著鼻子走。有人會說因為在大學很迷茫,“迷茫”這個詞成了心安理得沉淪下去的理由。

很少有人會為了自己好好想過,上大學是為什麼?

考上大學不是為了賺100元/天的錢,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更好的可能性,是為了能實現自我價值,是為了心有所住。

人生這種東西,沒有捷徑可走,也不能一蹴而就。

迷茫以外,可能你們缺少的是實踐的機會,職業教育的“知”與企業人才的“行”,知行合一,才有更加清晰的目標。人生還很長,沉著鎮定,積累提升自己,走出校園能即成為勝任企業工作的人才,你想要的生活自然就來了。

路得慢慢走,風景要慢慢看,心有所住,一直努力就很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