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五年的努力,決定了你30歲的生活

今年同學會,再也不要叫我了!

今年春節,大學畢業五週年同學聚會上,同一宿舍的三個女生境況讓人大跌眼鏡:

A,大學畢業就考上了令人羨慕的公務員,可近幾年,要還房貸要供孩子上幼兒園。她想換工作,但除了應酬能力以外,其他技能都在退化,只能平時寫一些文章賺錢。

B,老實本分、循規蹈矩,畢業時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只能先就業再擇業,最後選了一個養老型公司,每月拿著幾千元工資。

三十多歲了,她的生活還充斥著“捨不得”和“省省省”,買一隻口紅都要看老公的臉色,當季新款的衣服只能去淘寶上買同款。

沒錢,不但要委屈自己,還要委屈老人和孩子。她的父母帶著姐姐家的孩子來,B想帶去附近的海洋館玩,看到門票就要800多塊錢。B的媽媽趕緊說,算了算了,那不就是看魚有什麼意思。帶著父母白跑一趟的那天,B忽然感覺,沒錢真TM難受啊。


畢業前五年的努力,決定了你30歲的生活

相比之下C的履歷就亮眼多了,來自農村,家境並不好,面試還是借同學的衣服,在宿舍裡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的練習自我介紹。她去了一家創業型公司,作者小職員,畢業前幾年同學聚會上幾乎不見蹤影。

再見之後,已然是一箇中層管理白骨精模樣,衣服、包包、高跟鞋等行頭都是低調奢華有內涵,舉手投足一顰一笑更頗有大家風範,簡直是飛上枝頭變鳳凰,平步青雲笑眾生。

當其他人換了三份工作薪資拿到5000時,她已經領著30萬年薪、帶著30人團隊風生水起,後來被外派出國,薪水又漲了很多,回國又加入了創業大軍創業,一發不可收拾。

有人說,同學聚會就是名利場,畢業後就不想參加了。這背後可以看到,畢業幾年,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為什麼上學的時候,我們的情況都還差不多。畢業五年差距就這麼大了呢?

是的。你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有學校和老師幫你定位身份,指明方向,大家彼此的瞭解也是表面上的。誰背後努力,誰偷懶,都不要緊,學生的價值就只有紙上的成績。

離開學校之後,如何找工作,如何從面試大軍脫穎而出,如何開始職業生涯,更多的是靠一定的方法,和自己的努力來體現。

畢業前五年的努力,決定了你30歲的生活

前半生的思維決定了後半生的走向

還記得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作者講了案例,有一年,他的爺爺給他打電話說,“你們夫妻倆別在外面混了,趕緊回來吧,老家這邊環衛局招聘正式工,2000多一個月。”

後來環衛局這個崗位報了幾千人,很多人都是本科學歷,其中甚至還有碩士畢業生。雖然職業沒有高低貴賤,可爺爺為什麼要讓大學生回家選擇環衛工這樣一條路呢。

很多人可能不會理解上一代老人活的太辛苦,在他們眼裡,“體制內,有保障”是一種特別有魔力的詞兒,一個按月領工資的人生狀態是最具有安全感的。可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人的內心,價值觀,是不是可以還留在上一個時代。

思維上的差距,讓你和小夥伴,薪酬差距呈指數級的。

說實話,我們畢業那會兒,很多人都希望留在體制內,因為穩定。當然穩定是好,這是人性永恆的追求。但是被穩定外衣所矇蔽的,是我們內心的懶惰。我覺得,很多穩定付出最大的代價就是放棄了個人成長。

有篇很火的文章叫《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很多人錯把平臺當作自己的價值。其實,一個最殘酷的現實就是,你的價值只體現在平臺上,放在社會上,什麼也沒有了。

也正是這個,才有這麼多中年危機,才發現,穩定了大半輩子卻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我們很難篤定未來三五年之後又有什麼新產業,新機會,到底需要作出多長的職業生涯規劃。時刻關注、靈活把握,終身學習,盡情折騰,才是最佳選擇。


畢業前五年的努力,決定了你30歲的生活

努力要趁早

每年的招聘季,總會有很多大學生感慨找工作越來越難了。為什麼呢,因為習慣了當學生,習慣了清晰的線性前進軌跡。一旦出了校園就得明白,生活不是做了一二三就能到四。

你只知道你要去哪裡,中間沒有設置好的路,需要你去想辦法。職場新人最大的思維誤區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把自己當學生。很多人在面試的時候會對招聘官說“我可以學!”,然而另一個真相卻是,企業需要有相關經驗的員工,這樣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早早去適應。你要問自己:

■我沒有學習的能力,是不是隻會說“我想學”卻沒有成熟心智的小朋友。

■沒有人帶我怎麼辦?企業裡一個蘿蔔一個坑,大部分公司沒有學校那種完善的培訓制度,大家都忙得要死,誰有工夫搭理小白,誰留誰去全看你如何行動。

■會不會主動做事。等待分配活兒,還是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你的成長完全取決於你是否積極主動。


畢業前五年的努力,決定了你30歲的生活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曾經說過:

你在事前是看不到未來有哪些dots會鏈接的,所以你只能埋頭不斷播種。即便播種到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能放棄,要相信,這些dots會鏈接,真的能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認知突圍》裡提到了一個名詞叫“門檻”,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都是有門檻的。一個普通的學生,能為高考這個門檻準備了12年,考各種英語等級,報了很多培訓班。一份讓你光芒萬丈的工作,這個門檻,你又投入了多少?

當你一門心思去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想到很多辦法,甚至做的比預期都好。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努力要趁早,越早準備,越能佔據主動權。

所以,不要等買不到心儀的東西才想起要努力賺錢;

不要看到一起畢業的同學之間的差距,才發狠一定要好好努力;

不要等到三十歲上下面臨中年危機,才看清年紀大了,困惑和迷茫缺一點都沒有少;

如果你肯做的多一些,遠一些,你就會發現,根本不是被年齡追著落荒而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