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一批岸线岸滩整治修复项目今年实施!家门口看海景

2020年,滨海新区将继续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协同推进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风险防范四大行动,综合提升海域环境监管能力,安排打好渤海攻坚战重点任务64项,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其中,滨海新区将实施最严格的岸线开发和围填海管控措施,加大河口海湾整治修复力度,

实施临海新城西侧湿地修复、东堤路景观走廊等一批岸线岸滩整治修复项目。


滨海新区将实施最严格的岸线开发和围填海管控措施,确保自然岸线保有量不低于18公里、保有率不低于5%。强化自然保护地选划,将天津大港湿地和汉沽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选划为自然保护地。加大河口海湾整治修复力度,落实《天津市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方案》和“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实施临海新城西侧湿地修复、永定新河入海口左岸湿地修复、东堤路景观走廊和东疆东部沿海岸线修复等一批岸线岸滩整治修复项目,确保2020年底前修复滨海湿地规模不低于4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不低于4公里。持续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力度,继续压减海洋捕捞能力,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增殖放流,全年放流海洋类经济物种不少于4亿单位,配合建立本市海洋生物资源数据库,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

滨海新区:一批岸线岸滩整治修复项目今年实施!家门口看海景

在陆源污染防治方面,滨海新区将大力整治直排海污染源,持续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罚”专项行动,深化前期入海排污口排查成果,重点针对非汛期排水、排水水质较差的排口开展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所有直排海污染源,“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完成港船泵站、西排干泵站等重点入海排污口达标治理工程。配合建立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天津市水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实施方案》,推进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


在海域污染防治方面,滨海新区将强化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制定实施《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滨海新区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升级改造,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海水池塘和盐田生态养殖面积均控制在3000公顷以内。加强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严格落实船舶铅封制度,严禁向海倾倒垃圾和含油污水,加大渔港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名录内渔港污染防治设备设施全覆盖。加大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力度,完善垃圾分类和“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开展海上垃圾打捞、处置、海漂垃圾路径预测预报能力建设,每季度开展海域环境拉网式巡查,实现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的常态化防治。


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滨海新区将加大沿海区域环境风险管控,完善风险信息库,提升溢油指纹鉴定能力,完成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修订,健全海上溢油污染联合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海洋环境应急物资库,建成溢油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平台,提升海洋突发事件综合应急处置能力。


在海域环境管理方面,滨海新区将建立实施湾长制,健全完善湾长制组织体系,强化渤海综合治理科技支撑,开展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入海排污口监控体系建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关键问题研究。加强海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环境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集成与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