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2020年4月4日,鍾南山院士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

鍾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鍾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鍾南山說:

我國疫情防控策略是很正確的。

SARS以後,這方面中國是進行了很大的努力。在全國建立了150多個哨點,經常檢測一些有可能出現的突發性傳染病,這幾年確實做得不錯,包括H5N1,MERS,H7N9,這都做得非常出色,17年我們進步很大。

疫情的階段,在我們中央的領導下,是很正確的,非常尊重專家的意見。一個是把武漢這個傳染源把它切斷,第二個是在全國開展,群防群治,後來國家把它上升到聯防聯控。

什麼叫聯防聯控呢?我自己理解,就是四個早,早防控,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這個做法是非常好的,這種戰略在中國應該是取得成功的。

我們有一些經驗,現在就比較多的跟國際進行交流,像上個禮拜就開了四個網絡會議,跟歐洲的,跟美國的交流。那麼現在正在探討更多的有效的治療藥物。

鍾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鍾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中國醫務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

我覺得來的壓力最大的,是這個病人活還是死,這是我最大的壓力。要活,管你說什麼,我只要把你救活了,康復了,這就是最大的壓力。這些人不要更多的感染,減少死亡,也是我們最大的壓力。作為一個醫生來說,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呢?

可以想象,我們這些醫生,又要醫療,又要總結,那是相當艱難,但我們很多人都有這個意識。

醫務工作我幹了50多年,快60年了,中國的醫務人員是非常好的,絕大多數,所以,從來都是白衣天使,沒變過。

這次默哀,實際上也是對醫務人員的認可和尊重,真正的,從內心當中,肯定了這些戰士們,他們的貢獻。

鍾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除了總結經驗,還有就是研發我們的一些藥物,特別是疫苗。

研製疫苗是很必要的,而且它的傳染性比SARS強很多,它的複製係數可以達到3,3.5,一個傳三個,傳三個半,而SARS頂多是一個傳兩個。

所以現在你看到有些國家,現在每天是以1萬人的確診人數的態勢在增加,所以他會不會在一定的時間捲土重來,甚至變成常態,現在還不知道。

我想,從歷史的情況看,還是要靠疫苗,新冠肺炎製作疫苗的迫切性比SARS要強得多。

33歲時,父親告訴我,醫生要實事求是。

記得69年的時候,下鄉也參加醫療隊看一些病人。一個孩子有尿血,我們有些醫生就認為是腎結核,所以給他做一些治療。

我回來還講起這個情況,講了半天以後,我父親突然問我一句,他說,你怎麼知道他是結核,這我就被問住了,他尿血,常見症狀,可能就結核了,但是引起尿血的病太多了,你得證明他是結核,你才能治療。

他這句話到現在我還記得,就是作為醫生,他說,說話得有證據,他們很實事求是,就是要講實話,實話就是你相信自己實踐和看見的,而不是單純聽見的。

醫學是一個實踐的科學,實踐的科學不能離開醫學實踐,所以我很多的一些想法,甚至靈感,或者一些科研的題目,我是從臨床實踐裡來的,所以我要繼續走這條路。

國家這麼困難,還送我們出去留學,從來沒想過不回來。

(1979年,43歲的鐘南山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研修。)

鍾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更具迫切性


你知道那時候非常艱難,我們是坐火車去英國的,坐了九天,為了省錢,什麼都帶著,包括草紙、洗衣粉都帶著,那個時候對我來說還是相當的艱苦的。

所有的留學生都很艱苦,因為我們每個月只有6個英鎊的生活費,剪個頭髮要12英鎊,這麼難有機會能出來學習,所以非常投入吧。

倫敦另外一個教授,他看我開展哮喘的工作做的比較好,他說要留我在那幹,好像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事情,在我們心目中,從來沒想過要留在那。

國家在這麼困難情況下,已經給我們這麼一個機會,你有什麼道理還學了以後不回來,就從個人報恩的思想,你也得回來。所以好像從來沒想過,學了以後就得回來。

提高我們國家的科學研究水平,那個時候很單一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