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前述:

又是鋪天蓋地如雪白菊祭奠親人清明日,

又是心心念念熱淚虔心懷念親人清明時。

因為疫情,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不開放,清明節不能去父親墓前祭掃。

我和胞弟曹建平不約而同地想到,講述父親生前給我們講的故事,用追憶的方式懷念敬愛的老父親……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硝煙中那偉岸的身影

—— 清明節憶父親

❍曹平宵 曹建平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清明節,人們最思念親人的節日。

80年前——1941年清明節的子夜,滹沱河畔,30歲的父親騎著一匹背上墊著條棉褥子的“光腚”(未配馬鞍)馬,回家了。

清明節,他想念親人。想念去世的爺爺和在家裡天天依門盼兒的奶奶。

這是他參加革命4年後第一次回家。

那時,正是抗日戰爭日寇“五一大掃蕩”最殘酷的年代。

清明節前,父親恰巧在家鄉附近執行任務,思念四年未見的母親,趁深夜趕回家探望。

父親在家門口下了馬,輕輕推開從不插門閂的木門,自從她的兩個兒子參加革命後沒睡過一夜踏實覺的奶奶馬上就從冰涼的炕上坐起來:“兒,是你吧?”“娘,是我……”

菜籽油燈被顫抖的手點燃了,奶奶回身捧過父親染滿風霜的臉:“是我的兒回來了!”飽含母愛的灼熱淚水滴滴答答落在父親棉衣的前胸。

父親從身後揹著的布兜兒裡掏出一把野菜:“娘,這是兒子在山裡給您老人家挖的。”奶奶哆嗦著手接過來,抹著眼淚拿出家裡唯一的一碗玉米麵,摻上野菜,點火給父親貼起了菜餅子。燒著火的功夫,奶奶悄悄把村裡知近的鄉親叫到家裡,讓一個小夥子上房在煙囪上蓋了一片瓦,灶裡的煙會四散分開——防備村裡的漢奸發現誰家半夜煙囪冒煙,引來日本鬼子。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可靠的鄉親們聚在奶奶家小茅屋裡,驚喜、悲傷又充滿希望的看著這個從滹沱河邊辛苦勞作長大的小夥子成了讓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八路軍。

奶奶告訴父親,因為父親和叔叔當時在深澤縣一帶帶領抗日隊伍戰鬥赫赫有名,日本鬼子把懸賞200大洋捉拿“曹氏兩兄弟”的告示貼到深澤縣城門樓上。

奶奶含著眼淚又笑著說:“日本鬼子的告示貼的我又害怕又心安,害怕的是鬼子心狠手辣,心安的是貼著告示就證明沒捉到我兒子!”

父親“哧”了一聲:“娘,您放心,他們永遠抓不著我!咱們八路軍可得把他們打敗!”

奶奶看到父親的棉衣黑黢黢的,完全看不出原來的紫花色(紫花:是冀中平原上特有的一種棉花,原色為土黃色,織出布可以不用染直接穿,老百姓稱之為紫花色),還有好幾個破口子。就讓父親脫下來,和幾個嬸子大娘一起動手拆洗乾淨,再放進熱鍋裡爆烤,翻來翻去直到爆烤乾了,又七手八腳的縫起來。

天不亮時,該回部隊了,父親向著慈愛的母親匍匐在地,叩頭告別,忠孝不能兩全的他紅著眼穿上佈滿母親和鄉親們手溫的棉衣,跨上馬疾馳奔向戰場而去。奶奶手扶門框,清冷的淚眼一直望到鄉間土路塵埃散盡……

奶奶在家鄉一直為抗日做“交通員”。小說《敵後武工隊》中的“河套大娘”就是奶奶的原型(作者馮志完稿後找到我叔叔審稿時談到的)。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記得我們長大了,奶奶曾經和我們說過:八年抗戰,你爸爸回過一次家,你叔叔八年沒回過家——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一聲炮響,抗日的烽火在冀中平原上熊熊燃燒起來。

年方27歲的父親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8月裡,在共產黨的號召下,他和他正在讀書的弟弟同時投入到抗日隊伍中來。

鐮刀斧頭旗下,父親宣誓,將自己忠誠的交給了中國共產黨,投入到抗日洪流中。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父親參加革命後,在深澤縣“抗日動員會”任宣傳員,在當地動員發動民眾,為地方抗日武裝及野戰軍輸送兵源。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叔叔19歲那年,擔任了之光(清苑)縣縣委書記。是當時最年輕的縣委書記。後任保定市委書記。叔叔的革命經歷寫進了三部抗日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地道戰》、《敵後武工隊》、《野火春風斗古城》。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這三部作品中都有叔叔的原型。以後將另文闡述。


硝煙瀰漫的戰火中,父親的左小腿下,有兩個彈孔。

那是日本鬼子的槍彈留下的。

說到彈孔,父親給我們講了兩個關於“笸籮”的故事。

我懂事以後,曾經摸著父親小腿上黑黑硬硬的彈孔問:“爸爸,人家衝鋒時被敵人打中了,是在前胸,您這是腿後面中彈,別是逃跑吧?”

父親慈愛地扇了我後腦勺一下:“逃跑?你知道遭遇戰麼?”我搖頭。

一個夏天,父親和同志們正在村裡的堡壘戶家開會,突然敵人就來了!(漢奸啊!真是賊眼!)大家急忙分散。父親仗著1.80的大高個,一步就跳上了老鄉家的豬圈,接著從牆頭越到兩米多的對面鄰居家牆下,順手扯了碾盤上一個羅面的笸籮,頂上就向莊稼地裡跑。只聽見子彈“噗噗”地落在笸籮上,幸虧柳條編的笸籮有彈性,再加上剛剛裝著淘過的米碾成的面,溼乎乎的有韌性,子彈打不透,但還是有兩顆射低了的子彈穿進了小腿,血流滿了鞋窠,顧不上,直到衝出包圍圈,鑽進莊稼地。筋疲力盡的父親搬起小腿,看見兩個黑黝黝的彈頭在肉裡突突地顫著,再也站不起來了。分散的同志們逐漸聚攏來,父親說:誰給我把子彈拔出來!幾個人還真沒人忍心下手,父親扯下頭上的“白羊肚”手巾,撕成兩條,緊緊地捆住小腿,自己一咬牙,“吭吭”兩下,把兩顆罪惡的子彈摳了出來。

回去的路上,父親伏在戰友的背上……

一個笸籮救了一命。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後來,父親還回到過那道牆下,怎麼丈量也看不出能一步跨越得過去,他搖搖頭:人哪,是要有那麼一份兒精神的!


笸籮的故事2

1945年春,抗日戰爭勝利前夕。

冀中軍區抗日遊擊支隊接到軍區上級命令:解放三河縣,迎接抗戰勝利。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軍區調集了好幾支縣大隊,加入支隊作戰。

三河縣在京津之間,打三河縣,必須切斷來自天津北京的日本鬼子增援部隊。

一座敵人重兵把守的大橋——三河縣泃河大橋是交通樞紐。

這是一座可以通行軍用裝備汽車、坦克的大橋,為了切斷敵人的增援部隊,必須炸掉它!

時任支隊隊長的是馬天水(解放後赴上海工作),父親任政委。

馬天水隊長突患瘧疾,打三河縣的任務由父親代支隊長擔任下來。

沒有現代化爆破技術的當時,這是個難題。

父親又想到了笸籮。

笸籮是可以在河上“無人駕駛”漂流的。

估算好橋孔寬度後,在裝滿炸藥的大笸籮上十字綁了比橋孔寬度長的兩條粗竹竿,以能無論任何角度都能把笸籮擋在橋孔前,再經過幾次測算從上游三里地處,笸籮漂到大橋的準確時間,把燃燒時間相同長度的香捆在炸藥引信上,深夜按時燃著香放笸籮順河水飄下來。

“轟轟”幾聲巨響,日本鬼子當做運輸命脈的泃河大橋在火光中炸成了碎片。

“粉身碎骨”的笸籮為三河縣的勝利解放立功了!

還有富有指揮才能的父親!


殘酷的“五一掃蕩”,練就了一批忠誠的革命幹部。

1943年初,父親在位於五臺山的“晉察冀黨校”培訓後,接到命令,再赴冀中軍區任職。

父親將黨校組織寫給“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林鐵”的介紹信鄭重地裝進口袋,背起被包,下山赴任。

同校學員張省三(解放後第一任農墾部副部長)送他下山。臨行,張省三拿出一面小圓鏡子,對父親講:此行路途遙遠,兄弟多多保重,我沒有什麼相贈,這個小鏡子你拿著,路上可以換乾糧……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父親和同學緊緊握手分別。一路上靠兩條腿跋涉,風餐露宿,過京漢路、交通壕,遇到敵人的“炮樓子”便躲進高粱地,待深夜潛行,遇到盤查就自稱外出“扛長活”的苦力。餓了吃榆樹葉或到窮苦的老鄉家討口剩飯,(高門大院不能去,漢奸的成分較多)渴了喝河溝水,走了一個多月才到達軍區。那面小鏡子果然為父親解決了燃眉之急,在一個鎮子裡,小鏡子居然在一個小飯鋪換了六個玉米麵餑餑!這六個餑餑,父親裝進被包裡救急,堅持吃了十多天。

關於小鏡子,父親還給我們講過另一個故事:

當時,在那種殘酷的環境下,抓到漢奸是絕不手軟,心慈姑息就會給整個隊伍帶來“全軍覆沒”的危險。

那是個冬天,區小隊抓住一個外出未按時歸隊有重大嫌疑的隊員,搜身發現此人口袋裡有半面小鏡子,審訊後此人招供,原來他是準備用小鏡子向炮樓裡發信號的漢奸!

漢奸被捆到指揮所裡,區小隊何隊長向父親請示:特派員(父親當時的身份是冀中軍區特派員),給狗日的蓋“玻璃被子”(填冰窟窿)還是蓋“紫花被子”(挖坑活埋)?

父親大手一揮:“玻璃被子”!——萬惡的漢奸就在河中心的冰窟窿裡結束了罪惡的生命!

講這段往事時,父親很嚴肅又很驕傲的說:知道什麼叫“明察秋毫”、什麼叫“殺伐決斷”了吧!

是的,搜出了這半面小鏡子,等於挽救了全區小隊隊員的生命!


父親的遺物中,歷史最悠久的東西,只有那隻黑色的小皮箱了。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殘酷的戰爭,彈藥、藥品、給養都成了部隊亟需的物資。

父親負責起供給、保障工作。

這隻小皮箱是他化妝深入天津搞物資的“道具”。

講起這一段,父親不禁眉飛色舞:組織上在一個商人那裡搞到一套“行頭”,一件長衫、一頂禮帽,人高馬大的父親穿起來也頗有派頭,提著這隻小皮箱,遊走於天津市地下進步商人圈。

當年,部隊的供給保障部門設在鄰靠子牙河的滄州獻縣藏橋鄉(現歸樂壽鎮)。

子牙河是通往天津的重要水路。許多重要物資都是靠著一條帶夾層的木船從天津運過來的。

父親在天津子牙河碼頭接到裝滿糧食、棉花的木船,輾轉換成金條、光洋、大煙(鴉片),再通過進步商戶購進“盤尼西林”(青黴素)、印製“邊區票”的模造紙等等。把這些“違禁品”藏入木船夾層,船上裝一些肥皂、針頭線腦、漁網等廉價物品,運回藏橋。那一批批堪比黃金的盤尼西林,挽救了無數受傷流血戰士的生命。

父親供給保障的突出才能深得冀中軍區領導的欣賞。直到解放後,他一直擔任河北省人民政府生產委員會主任職務。

這隻小小的皮箱裡,裝過多少金條和藥品,父親也記不清楚,他說這是隻“連命箱”。解放後幾十年裡,父親一直珍藏著,用來裝他的獎章、任命書、影集及歷史文件。

弟弟告訴我,這是咱家的傳家寶。

1954年,父親被河北省人民政府任命為河北省對外貿易局局長。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和平年代裡工作的父親絲毫沒有削減戰爭時期的英雄豪氣,時時彰顯出舞槍弄炮的本領。

1955年春,抗美援朝戰爭剛剛結束,父親帶領幾位漁業專業貿易人員乘一艘配備著一門迫擊炮的機漁船到渤海公海上進行魚種、魚量調研。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突然,遠處的海面上急速駛來一艘軍艦!船長仔細一看艦旗,是南朝鮮李承晚政權的軍艦!馬上向父親彙報,父親站在船舷上望去,敵方軍艦速度很快,距離逐漸接近,500米----300米!父親果斷下令:“滿舵全速倒車!把咱們的小鋼炮架過來準備!還有多少炮彈?”船長有點為難:“還有一箱(六發),可是……有規定,不許開第一槍”父親站在船頭嘶吼了一聲:“公海上,必須先保證咱們國家和船上的漁民安全!我說了算,兩炮急速連發!開炮!”

以後多年的日子裡,每當父親講到這裡時,都會像當年那樣豪氣沖天的揮舞著攥緊的拳頭:“開炮!叮~~~咣~~~”兩發炮彈在敵艦前方濺起了沖天的水柱,嘩啦啦地砸在敵艦的甲板上。李承晚的水兵萬萬想不到,中國的一艘漁船竟然敢直接向軍艦開炮!水柱落下的“急雨”彷彿密集的炮火,嚇得他們心驚肉跳,靈魂出竅,轉舵就跑。

望著煙囪冒著黑煙倉皇而逃的敵艦,船長擦了一把冷汗:曹局長,要不是您這兩炮,咱們就都當俘虜了……

父親哈哈大笑:當年日本鬼子的飛機大炮咱都沒含糊,這小小的李承晚算他孃的啥!這兩炮打的就是咱中國人的英雄豪氣!


幾十年裡,我們在父親的教育、關懷中成長著。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父親辭世19年了。他安詳的睡在花朵簇擁的墓中,慈愛的笑臉看著他難以割捨的世界。

每年清明節,我們都去看望祭拜他,守在墓前,低低的和慈父說說家常話。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又是鋪天蓋地如雪白菊祭奠親人清明日。

又是心心念念虔心熱淚懷念親人清明時

父親,聽到了嗎?您的兒女以您的英雄經歷懷念您!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父親當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標準工作照

承德市民曹大姐的老父親,原來是個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