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眼寬能容事,心寬能容人


曾國藩:眼寬能容事,心寬能容人


做人要有雅量,做事要有眼光。

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事,則事事都不完美;

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則人人都有不足。

1

眼寬能容事


人生在世,經歷的事情萬千,難保不遇到幾件煩心事。

遇事不要緊,關鍵在於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

人在不順心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覺得普天之下我最苦,全世界的人都在針對我。

老話說:“每臨大事必有靜氣。”

碰到急事、難事,首先先把火氣降下來,然後再把眼光放長遠,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曾國藩早年眼界並不出眾。

一事不順心,當時便要暴跳如雷。

戰場瞬息萬變,軍中事務千頭萬緒。

作為湘軍最高統帥,曾國藩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必須學會走一步算萬步。

他說:“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

人的眼界之所以不夠開闊,大多是受外物阻礙。

暴躁、恐懼、貪慾種種不良情緒,阻礙了你的眼界。

曾國藩:眼寬能容事,心寬能容人


過於看重榮辱,過於計較得失,爭名逐利,受困於眼前的一方小小天地。

對待功利得失,必須看淡、看輕。

成大事者,目光不能侷限於眼前。

要做到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未來發生的事情,不主動去想它;

做好當下的事,不讓它雜亂;

事情過去了,不留一絲遺憾。

凡事有可為,也有不可為。

可為之事,當勉力為之,此謂盡心;

不可為之事,當順其自然,此謂知命。

盡心知命,方能無畏無懼。



2

心寬能容人


曾國藩曾在家信中寫道:“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若要做到胸次浩大,應從“平淡”二字下功夫。

所謂平,就是放平心態;所謂淡,就是看淡得失。

曾國藩說:“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容不下他人時,必先自我反省:

我當真有什麼不滿足的地方嗎?

為何要在胸中積鬱這股不平之氣?

通過自我反省,不但能使心氣平和,且有利於維護人際關係。

世人皆知曾國藩有識人之明。

曾國藩從不擔憂部下勝過自己,甚至主動為他們鋪路搭橋。

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官員中,李鴻章仕途比他好,左宗棠帶兵比他強。

然而這些能人都甘願拜倒在他麾下,聽從他的指揮。

這正是因為曾國藩心胸寬廣、能容人。

他說:“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曾國藩:眼寬能容事,心寬能容人


容人,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揚人之長,補人之短,諒人之過,察人之難。

修養很高的人,都有容人的雅量。

他們能夠寬容地看待別人,同時又對自己嚴格要求。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正是如此。

曾國藩:眼寬能容事,心寬能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