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莊子的“道在屎溺”?

什麼是“道”?按照現在普通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還是要給出一個定義式的解釋。這裡給出幾個成語、給出幾個維度,來供大家思考什麼是道?

“天不變,道亦不變”、“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道在屎溺”的故事背景是東郭子問莊子,道在哪裡?原文今譯:

東郭子向莊子請教:“所謂道,究竟存在於什麼地方呢?”莊子說:“道無所不在。”東郭子說:“必定得指出具體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莊子說:“在螻蟻之中。”東郭子說:“怎麼處在這樣低下卑微的地方?”莊子說:“在小草之中。”東郭子說:“怎麼越發低下了呢?”莊子說:“在磚瓦之中。”東郭子說:“怎麼越來越低下呢?”莊子說:“道在屎溺(屎尿)”。東郭子無語了。

莊子緊接“道在屎溺”繼續說,你這麼問本身就沒觸及道的本質,你總是在某一方面、某一具體事物上面尋找道,這樣其實你找的“道”侷限在了你提問的問題上面,並不是真的道。

結合《北遊篇》開頭講的,這個“道”啊說不得,尤其是知“道”的人,更說不得,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莊子的意思是說,“道”本來是不可言講的,你非得要逼著問在哪裡?什麼“道”,所以我只好講了“道在屎溺”,每下愈況。何況在前面做了鋪墊:“道”並不止在“屎溺”,也在“瓦甓”,也在螻蟻”當中。我們不妨順著莊子的思路接下去,說“道”在美食當中,“道”在蝴蝶中;也在鮮花當中,也在綠草當中,也在雲也在風中。

那麼到底什麼是道呢?應該說各事物都有各事物的“道”;再換言之就是大自然當中道無所不在。所謂各種事物的道,就是各種事物自己固有的規律。所以道法自然。

在蔡志忠漫畫集《禪說》中也有類似見解:“至道無難,惟嫌揀擇”:

也說莊子的“道在屎溺”?

“當問起路在何處,就是絕大錯誤,因為哪兒都無路,我們原本就活在道中”。

也說莊子的“道在屎溺”?

其中講了一個故事,有個韋姓官吏去拜訪玄沙禪師,對禪師說:有人問我個問題,說有樣東西我們隨時在用它、卻不知道它,那這個“它”是什麼呀?禪師說,先吃點栗子。韋姓官吏吃了栗子……,過了好久該回去了,韋姓官吏又說:你還沒有告訴我這個“它”是什麼呢?禪師指了指剛剛吃過的栗子,說:就是這個呀!韋姓官吏大吃一驚,困惑不解。

也說莊子的“道在屎溺”?

這裡禪師的見解和莊子的“道在屎溺”有相通之處。你一定要我找出“道”來,道無處不在,“道在屎溺”;你一定要我說出“隨時在用的‘它’”,那……你剛剛“隨時用”的就是栗子,栗子就是那個“它”。

“至道無難,惟嫌揀擇”。我們原本就活在“道”裡面,你要是還非要挑揀、找出不同的“道”,做法本身就大錯特錯了。這是佛家的認識。與莊子何其驚人相似乃而。

近代大思想家、翻譯家嚴復論及莊子這個話題時說:以道眼觀一切物,物物平等,本無大小塹久貴賤善惡之殊。莊生知之,故曰“道在屎溺”,每下愈況。  ——嚴復《救亡決論》

道家認為:“無”為萬物的本原。就是說,“有”是由“無”產生的,而“有”不能生出“無”。套用道家的這一理念,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道”是不能言表的萬事萬物的自有法則,順其自然即為“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