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楊葵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本期主持:非非

本期嘉賓:楊葵(編輯,作家,書法家,策展人)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讓孩子學書法,別老想“要成個書法家”


楊葵:我也是從小開始學寫字,我大概上小學時候就開始了,那是學校的興趣班。到了11歲,我才開始認認真真跟著葉喆民老先生學書法,有點像私教課。


剛開始學得很刻苦,但男生總有一段年少輕狂,大學之後就開始談戀愛、工作之後就一心在單位裡衝刺、拼搏、奮鬥,書法雖然一直沒丟下,但也只是偶爾練習。一溜煙就到了四十多歲,這時候才重新撿起來,比較集中在寫了。


我運氣比較好,把書法撿回來不久就辦了數次展覽,反響也都不錯。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書法家。對我來說,這個就是修養,無論是學鋼琴、學書法、學手工、學園藝,學各種東西都是一種修養。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楊葵老師書法展邀請函


因為學書法,我就會有審美上的需求,我就想知道為什麼說王羲之好,顏真卿好,為什麼很多書法家不夠好。哪樣的東西是好的,哪樣的東西是不好的,這就是一個人的審美趣味。鋼琴也是一樣,為什麼他成為了全世界著名的鋼琴家,為什麼另外一個人彈得很油滑。


當我們想讓孩子學習某個藝術門類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想著“我要想著把他培養成一個書法家”。一件事一旦當成職業後,就會非常令人苦惱,當成藝術修養可能就更輕鬆,但這個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這種追求會伴隨他一生。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同樣一個屋子,有人會把它佈置得很豪華,有人會佈置得特別舒服,有人會佈置得特別溫馨,這些趣味指向各有各的道理。學藝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後,會發現奢華也有非常高品位的奢華,也有土得掉渣的奢華;舒服呢,有些是簡潔明快的舒服,當然也有人隨便找一個地兒,就能窩著躺著。但它肯定不如簡潔明快的那種舒服有趣。


這都是一些審美趣味的追求,學書法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最大的效用不是技能,是你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情,第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第二讓他在審美趣味上有所提高。


✨好的書法家對每個漢字的理解會非常立體


非非:我記得楊葵當時在辦“紙邊兒”的書法展,老六也出了他同名的一本書,有日本客人拜訪,看到這本書問:“這位先生還在世嗎?” 老六答“他就比我大一歲”,對方有些羞赧地說“看他的字,很是老到,我以為什麼了呢”。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左起著名出版人老六、楊葵和歌手老狼


我們在做《漢字奇遇》字卡的時候,每一張都需要一個對應的書法字,當時有兩種選擇,一個噱頭更大點,可以集歷史上特別有名的字,比如說“走”字用王羲之寫的“走”,或者用個康熙寫的字。看上去,這麼選擇對產品宣傳會更有利。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那為什麼最後堅持請楊葵親自寫呢?因為楊葵對每個字有立體的理解,他能看見字與字之間內在的關係,能看見字的來龍去脈。而且,這些字是為每個拿到《漢字奇遇》字卡的人寫的,它們都攜帶著溫度,這是拼湊剪貼來的字不可比的地方。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孩子修習書法的四個步驟


楊葵:關於書法,我可以再聊深一些,相信還是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學書法的。


我們平時出門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法,商店的標牌、字帖、著名書法家留下來的橫幅等等,有的會讓你讚歎”寫得真棒“,有的會讓你看不下去“寫得真土鱉”,那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呢?年初我寫過一篇文章叫《書法的四法印》,聊的就是這個問題。


千萬不要以為學書法只是要學一手漂亮字,那你就把書法這件事情看得太太太太小了,在那篇文章裡我把學習書法分成4個步驟:


第一步叫“模擬”,也就是“肌肉訓練”,家長們肯定都知道有個詞叫“修行”,什麼叫“修行”,很多人都會給修行這個詞一些高大上的解釋,但我們完全可以言簡意賅一點,修行本質上就是用一種好的習慣來代替原先不好的習慣


比如說,原來謊話連篇,修行就要求你不能說謊話,慢慢養成了一個不說謊話的習慣,說謊話會不舒服,寫字也一樣,之前寫字總是塌下來,那通過臨摹學習顏真卿,學習歐陽詢,學習趙孟頫,慢慢把字寫規矩了,寫得橫平豎直了,間架結構也逐一掌握。所以,藉助臨摹我在用別人的好的書寫習慣來替代自己之前壞的書寫習慣。


第二步叫“創造”,當你把臨摹這件事情揣摩到差不多的時候,就應該奔向創造了。書法這件事情你是需要自我表達的,我並不是在表達王羲之,不是不想表達,而是表達不了。人家王羲之家裡大幾百畝地,光侍者、丫鬟就好幾百人,我們家可能就住一個兩居室三居室,一個阿姨都沒有,憑什麼你能有人家那種表達呢,你的世界觀跟人家的世界觀肯定有差異。所以沒辦法做到王羲之那麼俊秀,你真的雅不過人家。所以你必須要創造,不是說要超過前人,而是我要寫我的字。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楊葵書法作品


第三步,要明白寫書法是在寫文化,它是在文化層面上的一件大事情。有人認為學書法應該從楷書寫起,有人說要從篆書寫起,楷書比較端正,跟印刷體很像,篆書看似沒用,可是有很多人堅決要求從篆書開始,因為它離漢字的發源地最近,篆書保留了漢字造字的信息,

如果你對漢字的由來不清楚,你就會經常寫錯字,漢字裡有很多很奇怪的一些小細節,錯一處就滿盤皆錯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民國時期有個大學者叫馬一浮,他寫完詩會有個助手幫他謄寫,這個助手其實比清華北大教授都要厲害許多,但每次助手寫完字,馬一浮總要圈點出不少寫錯的地方。


比如臺灣人經常說的訊息的“訊”字,右半邊中間到底是一橫還是一點,這兩個出來是不一樣的字,還有“乃至於”裡的“乃”字,裡面是一撇長一點短一點,也是不一樣的字,在外面看書法展,你會發現很難看到完全沒錯誤的作品。


所以你會發現書法不止是把字寫漂亮這麼簡單,它裡面非常豐富。如果你讓孩子學書法,如果僅僅是把字些好看就可惜了。就好像讓孩子喝一杯水,原本可以加點營養液,讓他吸收更多,可是你就只給了一杯寡淡的水解渴。


第四步,也就是所謂的“空”,武俠小說裡,武林高手拿一根柳枝就能作刀劍使。還有風箏在天空劃過,它也是一種書寫。你可以用你的意念來。這個層面我們今天暫且不聊。但孩子學習書法前面三點就尤為重要。


我認識一個很傑出的70後鋼琴家,有一次去他家時撞見他在教孩子音樂,他沒有教太多技法,而是讓他不斷多聽,聽這個人跟那個人彈得有什麼不同,但不是說“這個好,所以你要學這個”,而是先去發現自己對哪個感興趣,再從最喜歡的那條裡總結出喜歡的原因,然後再因材施教歸還給孩子,所以教育是不斷回到自己。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電影《鋼琴家》劇照


✨學習任何一種藝術,都是在關照自我


葉老師對我影響很深,有個細節我到現在都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我在他們家臨《張遷碑》,他看了一眼我寫的字,說“這一橫不要描,你要寫”,我心想我難道沒有在寫嗎,就重新寫了一遍,然後葉老師又糾正了一遍:“你寫好嗎?你實實在在寫一遍好嗎?你心裡篤定我要寫這一橫。不對,你這還是在描。” 我心冒出有好幾個爛俗的詞,什麼“力透紙背”啊,什麼“入木三分”啊,就特別用力地寫,結果葉老師告訴我“這個力用死了你也還是在描,因為你心裡不踏實。”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葉喆民老先生


最後,他握著我的手真正寫了一遍,這一筆之後,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叫“寫”,他不會說“起筆的時候高一點低一點”,他關心你在寫字的時候專注點在哪裡。


我後來很多成長都跟葉老師有極大的關係,他經常說寫字要“無往不收”,哪怕在紙面上沒收,你在外面也是有收的,所謂“有始有終”。他會教你逆鋒起筆,會讓這個字比較有內涵。


他不僅僅停留在技法上,他教的是心法。你把心法弄通了之後,技法就水到渠成了。他會很容易花大量時間帶我們看他收藏的各種帖,仔細講“這個字好在哪裡”,明白好在哪裡比單純的臨摹要重要很多。他也帶我們去書畫館,說鄭板橋的一個字,那個草書的“也”字,為什麼最後一筆拖這麼長。


還有筆筆中鋒,講的是做人要中正。什麼是“學藝”,學藝就是在學做人,這個我覺得太重要了,從小要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修養和內涵,那就要帶孩子去看,去拓展。


我昨天還在微博上寫,現在書法家好像特別喜歡寫大字,動不動一面牆,動不動拿一大水桶放墨汁,筆大到自己都扛不動,可是《蘭亭集序》這樣的傳世傑作,也就兩張A4紙大小。


你為孩子興趣班砸下的錢,怎麼做才能回本?

王羲之名作《蘭亭集序》


古人的心量比我們現代人要大,他們每天看到的是星星,這麼遠的距離,可我們只能看到大樓,那麼大心量的人寫那麼小的字,而我們現在心量這麼小,卻能寫那麼大的字。我給這條微博配的圖是一隻小貓照鏡子,看到的是一頭老虎,一種幻象。


非非:我今天特別有收穫,我現在做教育,這是我人生裡第一個可以稱為事業的東西。好的教育本質上是在教人尋找內心真正的自我,就好像寫書法落點不是在一筆一劃,而是在自我身上,二者關照的都是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